約翰福音06:01-15

6:1 這事以後,耶穌渡過加利利海,就是提比哩亞海。6:2 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,就跟隨他。6:3 耶穌上了山,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裏。6:4 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。6:5 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,就對腓力說:「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?」6:6 (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;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。)6:7 腓力回答說:「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,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。」6:8 有一個門徒,就是西門‧彼得的兄弟安得烈,對耶穌說:6:9 「在這裏有一個孩童,帶著五個大麥餅、兩條魚,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甚麼呢?」6:10 耶穌說:「你們叫眾人坐下。」原來那地方的草多,眾人就坐下,數目約有五千。6:11 耶穌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分給那坐著的人;分魚也是這樣,都隨著他們所要的。6:12 他們吃飽了,耶穌對門徒說:「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,免得有糟蹋的。」6:13 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,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,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6:14 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,就說:「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!」6:15 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渡過加利利海,有許多人因為看見神蹟而跟隨祂。(v1-2)
2>主耶穌藉著關心並供應群眾食物的機會,考驗門徒的信心。(v3-6)
3>腓力因著經驗、憑著理性分析,對供應眾人食物一事感到無望。(v7)
4>安得列雖然略盡棉薄之力,引薦小孩獻五餅二魚,依然不抱希望。(v8-9)
5>主耶穌行神蹟,即以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,還剩下十二籃。(v10-13)
6>眾人因為看見神蹟,便企圖擁戴主耶穌作王,主耶穌卻離開群眾,退到山上去(禱告,與上帝溝通)。(v14-15)

主題:
1>五餅二魚的神蹟。
2>無限可能的耶穌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行醫治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2)
02>眾人跟隨的耶穌基督。(v2)
03>主動關心人的耶穌基督。(v5)
04>供應人所需的耶穌基督。(v5)
05>試驗門徒信心的耶穌基督。(v6)
06>趁機作門訓的耶穌基督。(v6)
07>勤儉惜物的耶穌基督。(v12)
08>清楚使命的耶穌基督。(v15)
09>眾人擁護為王的耶穌基督。(v15)
10>勝過誘惑的耶穌基督。(v15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序言:在四福音書當中,除了「主耶穌復活」這件事之外,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的神蹟,是唯一四本福音書都記載的事件。因此,其重要性不言可喻。藉著這個神蹟,讓我們明白主耶穌是人類需要的供應者,主耶穌也是人類生命的糧。

1>錯誤的跟擁護隨(v2、v14-15)
有許多人因為看見他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,就跟隨他。(v2)
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,就說:「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!」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(v14-15)
根據經文的描述,當時群眾對主耶穌的反應,首先是:看見祂行醫病的神蹟,就來跟隨祂;接著又看見主耶穌行了「以五餅二於讓五千人吃飽,甚至還有剩餘」的神蹟,更是眼睛為之一亮,就說: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!跟隨祂准沒錯!尤其有了祂,就連吃都不用愁了。所以就硬要擁戴他作王。這樣的認知、這樣的動機,其實都是錯誤的!
反省:我跟隨主的動機是如何呢?是否只為了神蹟?或只因為滿足物質、肉體上的需要?

2>面對信心的考驗
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,就對腓力說:「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?」(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;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。(v5-6)
主耶穌不僅關心群眾肉體上的需要,就是決定行「五餅二魚給五千人吃飽」的神蹟,卻也同時利用這個機會,對門徒的信心提出考驗,也就是趁機會作門徒訓練。因此,故意對腓力說: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?」
經過這個考驗之後,我們發現有三種反應:
A腓 力:他憑經驗、靠理性分析,摸摸口袋、屈指一算,立即說: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,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。
B安得烈:安得烈比腓力好一些些,為了讓眾人吃飽一事,他稍稍盡了棉薄之力,也就是帶了一個「擁有五餅二魚」的小孩到主耶穌面前。但是在他的心目中,還是認為:憑一點點食物,根本無濟於事。
C小 孩:這個孩子很單純,他所攜帶的食物,雖然便宜而且量少,但是他卻以單純的心分享、奉獻出來。結果,經過主耶穌的祝謝之後,竟然成就奇妙的大事。
反省:我是屬於哪一類型的人呢?腓力型的人?就是:凡事都習慣以理性思考、憑經驗判斷,有多少錢,做多少事,一切事工,都控制在自認為安全範圍之內,完全沒有預留空間,以彰顯上帝奇妙的作為。還是:安得烈型的人?就是作了一些努力,但是信心依然缺乏。或像小孩一樣?就是:不去思想派多,僅單純的奉獻與分享?

3>小小年紀立大功
面對主耶穌的考驗,腓力跟安得烈這兩個門徒,雖然作為稍有差別,但是事實上都沒有通過考驗。因為,腓力什麼都沒做,僅憑理智與經驗,就斷定:那是不可能的事。而安得烈,雖然盡了一點心力,但是依然認為:就小孩子手中那麼一點點食物,根本無濟於事。所以基本上來講,這兩個門徒,都沒有通過信心的考驗。
另外,根據經驗來推測,當時在場的群眾當中,絕對不會只有這個小孩擁有五餅二魚(正如今天簡單的便當)而已,一定還有其他人擁有。但是卻只有這個小孩子,願意奉獻出來。當小孩將這微薄的五餅二魚奉獻出來之後,主耶穌便成就了奇妙的大事。
俗語說:小兵力大功。正是這小孩最好的寫照。這事讓我們想起,保羅曾經對提摩太說過: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,總要在言語、行為、愛心、信心、清潔上,都作信徒的榜樣。(提摩太前書4:12)主耶穌也曾經說過:「我實在告訴你們,你們若不回轉,變成小孩子的樣式,斷不得進天國。(馬太福音18:3)因此,在信仰的道路上,千萬不能依老賣老,因為小孩子往往成為我們的警惕,甚至成為我們效法的榜樣。
反省:在信仰的路上,我是否曾經因年紀、因輩份而依老賣老?另一方面,我是否曾經因為自己的卑微,或因為自己所擁有十分有限,而成為不奉獻的理由?

4>無限可能的耶穌
這整個神蹟的發生,主耶穌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。因為祂是永活的真神,所以能夠使少變為多,甚至使無變為有。因為祂是無限的,在祂有無限的可能性。主耶穌也曾更說過:「在人是不能,在上帝卻不然,因為上帝凡事都能。」(馬可福音10:27)。
事奉上帝的人,應該十分謹慎的一件事,就是不能過度依賴自己的經驗與理智,沒有留下任何讓主耶穌參與並彰顯權能的空間,就當機立斷,甚至斷然拒絕,說:沒有錢,又沒有人,那是不可能的事!也因此限制了主耶穌的作為。
反省:我的事奉,是否全憑經驗、理性?精打細算,凡事都在自己控制範圍之內?還是預留給主彰顯權能的空間?我的決策是否限制了上帝的作為?

5>清楚使命勝誘惑
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(v15)
主耶穌深知祂到世上來所擔負的使命,就是要背負十字架,擔當世人的罪,絕對不是當政治性的領袖。但是群眾的想法卻不一樣,看到主耶穌能夠治病、能夠藉著五餅二魚讓五千人吃飽,就極力想強迫他作王。被群眾擁戴,甚至被強迫作王。這是極具吸引力的誘惑!就以一般人來說,那是求之不得的事。然而,主耶穌卻不為所動,完全勝過了誘惑!
反省:在事奉的過程中,我是否如同主耶穌一樣,清楚自己所領受、所單負起的使命?尤其能否勝過權勢、地位的誘惑?

6>遠離群眾親近神
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逼他作王,就獨自又退到山上去了。(v15)
當主耶穌得知眾人有意強迫祂作王時,祂不僅沒有興奮的接受,反而離開群眾,獨自退到山上去了。然而,為什麼退到山上去呢?退到山上到底去作什麼呢?雖然這段經文中並沒有明寫,但是根據主耶穌一貫的作法,必定是禱告尋求上帝。僅舉兩例為證:
例一:當主耶穌揀選門徒之前,聖經記載說:那時,耶穌出去,上山禱告,整夜禱告上帝。
(路加福音6:12)
例二:有關主耶穌改變相貌一事,聖經如此記載說:說了這話以後約有八天,耶穌帶著彼得、約翰、雅各上山去禱告。(路加福音9:28)
由此可見,主耶穌上山,尤其獨自上山,幾乎都是去安靜禱告、尋求上帝。從主耶穌的身上,讓我們學習一項功課,就是當我們遇見試探時,最好的防禦就是:安靜禱告、尋求上帝。相信上帝必定幫助我們,在試探之中得勝有餘。
反省:我是否經常面對試探?當試探來臨時,我都如何自處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