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:14 不要跟不信的人同負一軛。正和邪怎能合作呢?光明和黑暗怎能共存呢?6:15 基督和魔鬼怎能協調呢?信和不信的人有甚麼共同的地方呢?6:16 上帝的聖殿和偶像怎能並立呢?我們是永生上帝的聖殿。正如上帝說:我要與我的子民同住,在他們當中往來。我要作他們的上帝;他們要作我的子民。6:17 因此主說:你們要離開他們,從他們當中分離出來。不要沾染不潔之物,我就接納你們。6:18 我要作你們的父親;你們要作我的兒女。這話是我─全能的主說的。
7:1 親愛的朋友們,既然我們得到這些應許,我們應該潔淨自己,除去一切使身體和心靈污染的事物,在敬畏上帝的生活中達到聖潔。
一、中心內容:
內容:
1>信與不信原不相配。(v14a)
2>不能相合的事實。(v14b-16a)
3>歸屬上帝的憑據。(v16b-18)
4>應當潔淨自己。(ch7v1)
主題:
1>信與不信,原不相配。
2>分別為聖的生活。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1>跟魔鬼無法協調的耶穌基督。(v15)
2>永生的上帝。(v16)
3>與祂的子民同住、來往的上帝。(v16)
4>聖潔的上帝。(v17)
5>我們的父上帝。(v18)
6>全能的上帝。(v18)
7>配得敬畏的上帝。(ch7v1)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1>信與不信不相配(v14a)
當時代的人,習慣將軛放在兩匹馬或兩頭牛的肩上,讓牠們一同耕田或是拉車。在這種情境之下,這兩匹馬或兩頭牛,必須要有相同的步伐、一致的方向,才能順利完成任務。保羅借用這樣的情境,來強調「共同生活」或「擁有共同目標」的兩個人,務必要同心。然而,要彼此同心,有一個前提,就是要有相同的信仰。
因此,保羅說:信與不信的人,原來是不相配的,因為不能同負一軛(就像馬或牛,一起耕田、拉車一樣)。然而,所謂的不相配,或不能同負一軛,到底所指為何呢?事實上,聖經上並沒有指明。但,這是原則性的問題,可以普遍應用在婚姻生活、教會事奉、社交關係,甚至事業伙伴。
反省:我們夫妻同信、同心、同行嗎?我的事業伙伴同信、同心嗎?我的社交伙伴呢?另外,在教會當中,是否隨隨便便,連未信的人,也讓他們參與事奉?
2>信與不信相對立(v14b-16a)
保羅接著針對「不相配、不能同負一軛」這個觀點,提出五個具體的事證。他說:正和邪怎能合作呢?光明和黑暗怎能共存呢?基督和魔鬼怎能協調呢?信和不信的人有甚麼共同的地方呢?上帝的聖殿和偶像怎能並立呢?
以上這五個事證,所要傳達的訴求,其實是一樣的。就是表示:既然本質不同、立場相異,就不可能結合在一起,即便結合在一起,也不可能真正同心,所以當然無法相配。
今天教會,無論尋找同工,或推行合一運動,應該非常小心,絕對要守住這個原則。也就是說,我們根本無法跟不信的人同工,也絕對無法跟不信的人合一。不僅無法合一,甚至根據聖經的教導,正確的作法就是要分開。
因此,無論同工或合一,其實是有先決條件的,這先決條件,就是以弗所書4:4-6所說:身體只有一個,聖靈只有一個---同有一個指望,一主、一信、一洗、一神---。因此,教會絕對不能邀請不信耶穌的人一起同工,也無法跟不信耶穌的「個人或團體」合一。
附註:雖然不能跟不信者合一,但是聖經並沒有禁止基督徒與未信者交往,(提摩太前書3:7、
彼得前書2:12、哥林多前書5:9-11)交往是可以,但是卻有一個原則,就是要將他們帶到主面前,(歌羅西書1:28)使他們成為主的門徒。(馬太福音28:19)
反省:我的婚姻生活如何?夫妻是否同信?我的事業伙伴如何?是否有過信仰上的衝突?教會合一又如何?是否守住「一主、一信、一洗、一神、一聖靈」的原則?
3>永生上帝的聖殿(v16b)
保羅說:上帝的聖殿和偶像怎能並立呢?我們是永生上帝的聖殿。正如上帝說:我要與我的子民同住,在他們當中往來。我要作他們的上帝;他們要作我的子民。(v16)
保羅在此特別提到:我們是永生上帝的聖殿。所謂永生上帝的殿,包含雙重意義。其一:指教會全體說的。就是將所有的信徒,視為永生上帝的殿,也就是永生上帝的居所。(哥林多前書3:16)其二:指個別信徒的身體,要成為聖靈的殿。(哥林多前書6:19)
不管指教會全體也好,或者指基督徒個人也罷,重點就是要保持聖潔,或過聖潔的生活。這樣,聖潔的上帝、聖潔的聖靈,才會喜歡居住其中。
反省:我的教會是否保持聖潔?我個人是否過聖潔生活?是否成為永生上帝所喜愛的殿?
4>我要住他們中間(v16b-18)
保羅為了證明基督徒屬於上帝,就引用出埃及記所記載上帝的話說:我要與我的子民同住,在他們當中往來。我要作他們的上帝;他們要作我的子民。(29:45-46)
既然基督徒是上帝的子民,上帝也應許在他們中間往來。這事值得欣慰的事,但是,我們若要跟上帝同住,若要跟上帝有所交通,就必須要過聖潔的生活。
舊約時代,要求以色列百姓,跟萬民有分別;新約時代,同樣要求基督徒,跟世人有分別。因為永生、聖潔的上帝,應許要住在我們中間,要在我們中間出入。
反省:上帝應許要住在我們中間,要在我們中間出入,我是否能體會?我是否表示歡迎。我是否常常與祂交通?
5>從他們中間出來(v16b-18)
保羅引用了先知以賽亞的話說:離開吧,快快離開巴比倫!扛抬聖殿器物的人哪,不要碰到不潔淨的東西;離去時要保持潔淨。(以賽亞書52:11)保羅引用這段話,來呼籲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應該過著「與世界有分別」的生活。所以對他們說:你們要離開他們,從他們當中分離出來。不要沾染不潔之物,我就接納你們。
先知以賽亞的時代,巴比倫是一切偶像、污穢、虛榮、淫慾、罪惡的象徵。因此,先知以賽亞呼籲以色列百姓,當從巴比倫出來,並且要離開。
同樣,今天基督徒也要從各種肉慾、虛榮、罪惡的世界中分別出來。不能夠跟這世界(世人)同流合污,要確確實實的離開他們,這樣才能跟所擁有「上帝兒女的身份」相稱。
反省:在同儕間,在生活中,在職場上,我的價值觀點,我的言行舉止,跟非基督徒有沒有差別?我是否過著「從他們中間出來」分別為聖的生活?
6>肉體心靈都潔淨(ch7v1)
保羅呼籲說:親愛的朋友們,既然我們得到這些應許,我們應該潔淨自己,除去一切使身體和心靈污染的事物,在敬畏上帝的生活中達到聖潔。(ch7v1)
此處保羅提到:要除去一切使身體和心靈污染的事物。意思就是說:肉體與心靈兩者都應潔淨。當然,這樣的說法,並非將肉體與心靈作切割,那這只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而已。因為肉體與心靈是緊密關連的,只不過肉體是能見、能摸,而心靈是不能見、無法觸摸而已。
因此,我們可以說,所謂肉體的污穢,是比較偏重於顯露的罪。而心靈的污穢,是比較偏重於隱藏在內心裏面動機、意念的罪。以上兩者都應該潔淨,以便追求生活上的成聖。
反省:我是否在意「肉體」與「心靈」兩個曾面的聖潔?我如何防範污穢?如何追求成聖?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