哥林多後書08:01-15

8:1 弟兄姊妹們,我們希望你們知道上帝怎樣恩待馬其頓的各教會。8:2 他們從所經歷的患難受到嚴重的考驗;但是他們充滿著快樂,在極度的貧困中仍然慷慨捐助。8:3 我敢證明,他們的捐助是竭盡所能的,甚至超過了他們的力量。自願地,8:4 他們向我們懇求,讓他們在接濟猶太的信徒這一件善事上有份。8:5 這實在遠超過我們所期待的。首先,他們把自己奉獻給主,然後又按照上帝的旨意幫助我們。8:6 因此,我們鼓勵提多繼續協助你們,完成他所開始的這一件善事。8:7 無論是信心、口才、知識、幫助別人的熱誠,和對我們的愛心,你們都那麼豐富,我希望你們在這件善事上也格外慷慨。8:8 我不是要定下甚麼規則,只是要你們知道別人怎樣熱心幫助人,以此來考驗你們的愛心。8:9 你們已經知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典:他本來是富足的,卻為了你們的緣故使自己成為貧窮,目的是要你們由於他的貧窮而成為富足。8:10 對於這件事,我認為:你們最好在這時候完成去年所開始的募捐。你們不但是最先有這行動的,也是最先有意願這樣做的。8:11 那麼,堅持下去,完成這件工作吧!你們應該用當初計劃時那樣的熱心去完成這件工作,而且要按照你們現在所有的去進行。8:12 如果你們真心捐助,上帝一定悅納;他要你們獻上你們所有的,而不是所沒有的。8:13 我不是想加重你們的負擔,來減輕別人的負擔。既然你們現在富足,就應該幫助那些貧窮的。到了他們富足而你們有需要的時候,他們也會幫助你們。這樣雙方面都有機會互相幫助。8:14 併於上節8:15 正如聖經上說:多收的,沒有餘;少收的,沒有缺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保羅述說馬其頓教會如何在患難中,依然爭取奉獻、關懷、分享的善行。(v1-5)
2>保羅先肯定哥林多教會的優點,接著期待們也能參與奉獻,愛心分享。(v6-8)
3>保羅述說主耶穌基督「貧窮自己,富足別人」的榜樣。(v9)
4>保羅再一次對哥林多教會的肯定、鼓勵與期待。(v10-11)
5>保羅鼓勵哥林多教會獻上所有的,因為這是上帝所悅納的。(v12)
6>保羅說明鼓勵奉獻的目的或意義,乃在於彼此幫助。(v13)
7>保羅引用經文「多收的,沒有餘;少收的,沒有缺。」解明主內相通之理。(v14-15)

主題:
1>彼此分享的精神。
2>多收的,沒有餘;少收的,沒有缺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恩待(馬其頓)各教會的上帝。(v1)
2>賜下恩典的耶穌基督。(v9)
3>犧牲自己,成全他人的耶穌基督。(v9)
4>悅納甘心樂意奉獻的上帝。(v1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奉獻是神的恩賜(v1)
馬其頓眾教會,包括:腓立比、帖撒羅尼迦、庇哩亞等,雖然本身正經歷患難的考驗,也就是處在極度貧乏當中,但是當他們聽到耶路撒冷教會的欠缺時,竟然主動爭取奉獻的機會。針對這件事,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表示,這就是上帝所賜的恩(恩典、恩惠)。意思就是說:能夠這樣甘心樂意的奉獻,也就是出自愛心分享,不是任何個人的功勞,而是來自上帝所賜的恩惠。
反省:我對奉獻的認知如何?勉為其難的支付?因出資而有功勞?或:上帝所給予的恩惠,也就是上帝給我們「愛心分享、實踐主訓」的機會?

2>為奉獻留下榜樣(v1-5)
馬其頓眾教會的奉獻,受到保羅極大的稱讚,堪稱為奉獻的榜樣。原因如下:
a.即使在極其窮苦之中,依然甘心樂意的奉獻。因此,奉獻跟有錢、沒錢沒有關係。(v2)
b.他們的奉獻,不只是按著力量而已,甚至是超過力量。(v3)
c.他們的奉獻,不是應保羅的要求,而是主動向保羅請求的。(v4)
d.在他們奉獻的背後,已經先將自己奉獻給主。(v5)
因此,馬其頓眾教會的奉獻,實在配得成為眾教會奉獻的榜樣!
反省:我個人奉獻的心態如何?馬其頓眾教會所留下的榜樣,有哪幾項我做到了?

3>爭取奉獻的機會(v4)
馬其頓眾教會,係將奉獻當作一種非常難得,應該積極、主動爭取的機會。也因為唯恐失去這個機會,所以才會再三請求保羅,讓他們在「供應耶路撒冷教會聖徒的需要」上有份。這就好比一家公司,因為預期獲利可觀,所以大家爭著投資一樣。馬其頓眾教會乃是積極爭取投資上帝國度的機會。因為在上帝的國度裏,才有永恆的價值。這種積極、主動爭取的奉獻態度,讓今日許多基督徒感到汗顏!尤其在本身缺乏當中,展獻出這樣的精神、這樣的態度,更令人感動!
反省:我個人奉獻的態度如何?勉為其難、交差了事?還是積極主動、爭取機會?

4>先將生命獻給主(v5)
為什麼馬其頓眾教會,在奉獻這件事上面,會這樣積極、主動到令人感動呢?其實原因非常簡單,就是:他們已經先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主了。由於他們已經先將自己的生命獻給主,過著「完全無我、為主而活」的生活,所以一切都是照著主的心意而行。
尤其錢財的奉獻是一種試金石,也就是能夠試驗一個人,是否真正將自己奉獻給主。如果一個人,連生命都獻給主,完全為主而活。那麼,錢財對他而言,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。這種人錢絕對不會再視財如命。錢財對他們來說,只不過是成就上帝心意的工具而已。
反省:我是否已經將生命獻給主?是否完全為主而活?錢財在我心目中,佔著什麼樣的地位?

5>基督留下的榜樣(v9)
保羅向哥林多教會說:你們已經知道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恩典:祂本來是富足的,卻為了你們的緣故使自己成為貧窮,目的是要你們由於祂的貧窮而成為富足。
因為耶穌基督原本與至高的上帝同等,然而為了拯救世人,祂卻甘心捨棄天上的榮耀,取了人的樣式,這就是從富有成為貧窮。
另外,主耶穌也曾經說:狐狸有洞,天空的飛鳥有窩,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,(馬太福音8:20)這同樣是為了我們的緣故而成為貧窮。
因此,保羅吩咐哥林多教會,要學像主耶穌一樣,在金錢奉獻一事上,藉著自己的貧乏,使他人得著富足。
反省:慈惠工作、對外奉獻、支持弱小的事工,我是否都甘心樂意的參與?

6>主內相通的道理(v13-15)
保羅除了勸哥林多教會,在奉獻的事上,要學習馬其頓眾教會的榜樣之外,同時藉著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之後,在曠野途中收取嗎哪一事,向他們解明奉獻的意義及信仰精神。
當時以色列百姓拾取嗎哪的原則就是,多餘的應該分給不足的人,否則留下來了,隔夜也會發臭。在這樣的原則之下,上帝每天所供應的嗎哪,多收的,沒有餘;少收的,沒有缺。保羅以此為例來說明:奉獻的基本精神,就是在於「互通有無、彼此幫補」。
然而,或許有人會有疑問:為什麼上帝使一部份人不足,卻使另一部份人有餘呢?其實道理還是一樣的,就是讓有餘的人,能夠學習「彼此相愛、彼此分享」的精神。同時,讓不足的人經歷上帝的供應。
尤其,富有的人,不可能永遠富有,總有可能面對貧乏的一天;缺乏的人,也不會永遠缺乏,同樣也會有富足的可能。因此,當富足有餘時幫助別人,哪天當自己遇到缺乏時,別人也會幫助你。藉著這種「互通有無、彼此分享、彼此幫補」的精神,來經歷仰賴上帝的生活。
反省:我是否經歷過缺乏?是否經歷過上帝藉著他人愛心分享的供應?當我富足時,是否曾經關心過比我更需要的人,並且甘心樂意的與他們分享?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