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:13 他們把從前瞎眼的人帶到法利賽人那裏。9:14 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。9:15 法利賽人也問他是怎麼得看見的。瞎子對他們說:「他把泥抹在我的眼睛上,我去一洗,就看見了。」9:16 法利賽人中有的說:「這個人不是從 神來的,因為他不守安息日。」又有人說:「一個罪人怎能行這樣的神蹟呢?」他們就起了紛爭。9:17 他們又對瞎子說:「他既然開了你的眼睛,你說他是怎樣的人呢?」他說:「是個先知。」9:18 猶太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,後來能看見的,等到叫了他的父母來,9:19 問他們說:「這是你們的兒子嗎?你們說他生來是瞎眼的,如今怎麼能看見了呢?」9:20 他父母回答說:「他是我們的兒子,生來就瞎眼,這是我們知道的。9:21 至於他如今怎麼能看見,我們卻不知道;是誰開了他的眼睛,我們也不知道。他已經成了人,你們問他吧,他自己必能說。」9:22 他父母說這話,是怕猶太人;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,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,要把他趕出會堂。9:23 因此他父母說:「他已經成了人,你們問他吧。」
一、中心內容:
內容:
1>充滿訝異、疑惑、爭論的鄰居,將瞎眼蒙醫治者,帶去見法利賽人。(v13)
2>針對瞎眼蒙醫治的事件,法利賽人因為不信,而不斷盤問並引起爭論。(v14-17)
3>猶太人的領袖還是不相信,故轉而盤問他的父母。(v18-19)
4>他的父母因為懼怕法利賽人(怕被趕出會堂),而撇清關係、推卸責任。(v20-23)
主題:
1>從前我瞎眼,如今能看見。
2>四種不同的反應。
3>心盲比眼盲可悲。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1>使瞎眼能看見(擁有醫治權柄)的耶穌基督。(v14)
2>違反安息日(恢復安息精神)的耶穌基督。(v14-16)
3>先知耶穌基督。(v17)
4>遭猶太領袖拒絕的耶穌基督(v22)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1>恢復失落的精神
耶穌和泥開他眼睛的日子是安息日。(v14)
法利賽人中有的說:「這個人不是從 神來的,因為他不守安息日。(v16)
主耶穌經常在安息日醫病、行善事,卻因而惹怒了法利賽人,也就是惹怒了宗教領袖,紛紛指責祂違背了摩西的律法,甚至指責祂是個罪人。
事實上錯誤的不是主耶穌,而是當時那一批宗教領袖,因為他們死守法律條文,守到受綑綁、失去了自由、失去了愛,亦即忽略了律法的精神。他們不但未因瞎眼者得看見而歡喜,反而無知的抓住律法條文,不斷盤問與追究,甚至刻意羅織罪名。表面上是以維護律法的正義之師自居,實際上卻是破壞、踐踏律法的精神。
有關安息日該不該做事、犯不犯法的問題,主耶穌根本不是問題,祂也曾經宣稱自己就是安息日的主,祂的所作所為都是為恢復已經失落律法、安息的精神。
反省:在我個人的信仰生活當中,包括:信心、愛心、希望、熱誠、委身---等,是否有哪部份已經變成形式化了?甚至原本的精神早已經失落掉了?
2>心盲比眼盲可悲
這個生來就瞎眼的,雖然眼盲心卻不盲,因為他親身經歷主耶穌醫治的大能之後,雖然幾經逼問,依然不畏強權壓迫,將本身經歷據實以告,坦然指出耶穌是先知。
另一方面,我們看到法利賽人,或者宗教領袖,雖然肉體上耳聰目明,但是在心靈卻卻是又瞎又聾。他們是一群心盲的人,心盲比起眼盲,事實上是更可悲的。
反省:我肉體雖然耳聰目明,但是心靈的眼睛呢?我是否真正相信耶穌基督?是否清楚明白福音真理?還是跟當時的宗教領袖一樣,心盲卻不自知?
3>四種不同的反應
針對「主耶穌醫治生來就瞎眼的人」一事,相關者有四種人,各自有不同的反應:
a.瞎眼蒙醫治者的鄰居:感到訝異,彼此爭論,便將他帶到法利賽人面前。
b.法利賽人:為了維護自身利益,堅決拒絕相信主耶穌,並且極力阻擋他人相信。
c.瞎眼蒙醫治者的父母:雖然相信主耶穌,但因懼怕法利賽人,而撇清關係、明哲保身。
c.眼瞎蒙醫治者本人:信而順服,蒙恩得福,據實以告。
反省:如果這個醫治的事件發生在我們當中,我會是哪一種人?
4>可議的宗教領袖
法利賽人中有的說:「這個人不是從 神來的,因為他不守安息日。(v16)
猶太人不信他從前是瞎眼,後來能看見的,等到叫了他的父母來。(v18)
因為猶太人已經商議定了,若有認耶穌是基督的,要把他趕出會堂。(v22b)
當時的法利賽人、宗教領袖,所作所為十分可議。因為針對出生就瞎眼的人,因著主耶穌而得著醫治一事,他們不是清楚,實際上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。
然而他們卻棄而不捨,再三逼問,就是從瞎眼蒙醫治者本身,追問到他的父母親。尤其可議的是:濫用宗教公權力,作為「阻擋他人相信主耶穌」的工具。就是彼此已經議定:凡認耶穌是基督的,要把他趕出會堂。如此行徑,只顧自身利益、只為特定立場,完全沒有是非。
反省:我待人處事的態度,是否只顧利益、只有立場,沒有道德、沒有是非。
5>沒有擔當的父母
瞎眼蒙醫治者的父母,缺乏道德勇氣,屈從於惡勢力,不敢為真理作見證。明明知道主耶穌醫治了兒子的眼睛,卻因畏懼怕猶太領袖,擔心被他們趕出會堂,而聲稱:至於他如今怎麼能看見,我們卻不知道;是誰開了他的眼睛,我們也不知道。
接著,跟兒子撇清關係,將責任推給兒子自己去承擔,說:他已經成了人,你們問他吧,他自己必能說。這是本身利益考量,屈從邪惡勢力,凡事見風轉舵,不敢為真理作證的典型。
反省:我待人處事的風格、態度、原則如何呢?是否利益考量、見風轉舵、毫無原則?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