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:12 第二天,有許多上來過節的人聽見耶穌將到耶路撒冷,12:13 就拿著棕樹枝出去迎接他,喊著說:和散那!奉主名來的以色列王是應當稱頌的!12:14 耶穌得了一個驢駒,就騎上,如經上所記的說:12:15 錫安的民(原文是女子)哪,不要懼怕!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。12:16 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,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,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。12:17 當耶穌呼喚拉撒路,叫他從死復活出墳墓的時候,同耶穌在那裏的眾人就作見證。12:18 眾人因聽見耶穌行了這神蹟,就去迎接他。12:19 法利賽人彼此說:「看哪,你們是徒勞無益,世人都隨從他去了。」
一、中心內容:
內容:
1>第二天,群眾得知主耶穌將進入耶路撒冷城,就拿以迎君王之禮夾道歡迎。(v12-13)
2>作者引用舊約聖經(撒迦利亞9:9)的話,來形容主耶穌進城的情況。(v14-15)
3>當主耶穌得榮耀(受死、復活)之後,門徒才明白這些事的意義。(v17)
4>包括聽見「主耶穌叫拉撒路復活」的人,也加入迎接的行列。(v18)
5>法利賽人看到主耶穌進城時,夾道歡呼的場景,深感束手無策,並互相指責。(v19)
主題:主耶穌光榮進城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1>邁向苦難的耶穌基督。(v12)
2>奉主名來的耶穌基督。(v13)
3>以色列的君王耶穌基督。(v13、v15)
4>得榮耀的耶穌基督。(v16)
5>聖經所啟示的耶穌基督。(v16)
6>行神蹟(叫拉撒路復活)的耶穌基督。(v17-18)
7>吸引全世界(人群)的耶穌基督。(v19)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1>把握適當的時機
主耶穌在世的時候,無論做任何事,都不是臨時起意、倉促成軍,乃是謀定而後動。尤其所作所為,都是照著上帝所排定的時間表。所以聖經上經常出現主耶穌所說:我的時候未到!或:我的時候到了!等用語。主耶穌這樣的說詞,除了表明祂順從上帝所安排的時間之外,同時也顯示:祂十分善於掌握最佳時機。
此次,進入耶路撒冷城,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。因為祂特別挑選一個所有猶太人都聚集的節期;選定一個眾人都看得建的地點,也就是耶路撒冷城;公開宣告祂的使命及身份。在在顯示:主耶穌處事的態度,就是謀定而後動,以及善於掌握時機。
反省:我做事的態度,事奉的精神,常常臨時起意、倉促成軍,或謀定而後動?
2>邁向苦難的耶穌
主耶穌降世的目的,就是為了承擔世人的罪。所以,祂是為了死亡而降生。祂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。雖然就人性來說,面對十字苦架的道路,他還是有所猶疑、有所驚慌。但是卻完全順服上帝的旨意,勇敢邁向苦難的十字架。
反省:為了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,是否勇敢面對挑戰,甚至堅定邁向苦難?
3>象徵和平的君王
耶穌得了一個驢駒,就騎上,如經上所記的說:錫安的民(原文是女子)哪,不要懼怕!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。(v14-15)
根據近東的習俗,大多數地面上、政治性的君王都是騎馬,尤其騎的是戰馬。主耶穌雖然以王自稱,同時也被群眾以王禮相迎,但是所騎的竟然是驢子。顯然,祂與一般地面上、政治性的君王不同。祂不憑武力征服人,乃是以愛吸引人,甚至犧牲自己的性命,促成人類跟上帝的和好。因此,祂是和平的君王。
反省:我是主耶穌的門徒,是否效法主耶穌的樣式,成為和平的使者?
4>後知後覺的門徒
這些事門徒起先不明白,等到耶穌得了榮耀以後才想起這話是指著他寫的,並且眾人果然向他這樣行了。(v16)
主耶穌的門徒,多數屬領悟遲緩、後知後覺的門徒。因為如今所發生這些事,其實主耶穌早已經說過,只是他們無法明白而已。直等到主耶穌得了榮耀,也就是經過受死、復活、完成使命之後,才想起這話是指著祂寫的。所以說:多數門徒都屬領悟遲緩、後知後覺。
反省:對於主的教訓、聖經的默示、上帝的應許,我是否相信?或等到----才相信?
5>五花八門的群眾
當主耶穌進城的時候,雖然群眾擁擠歡迎祂。然而,卻各自擁有不同的動機。
a.好奇觀望的群眾:可能只是感到好奇,前來湊熱鬧的群眾。
b.擁戴為王的群眾:期待主耶穌成為地面上、政治性君王,以領導他們脫離羅馬帝國的統治。
c.無奈的法利賽人:他們反對主耶穌,擔心百姓跟隨祂,卻迫於形式、束手無策、徒呼負負!
反省:如果當時我在現場,會是哪一種群眾?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