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:50 弟兄們,我告訴你們說,血肉之體不能承受 神的國,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。15:51 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:我們不是都要睡覺,乃是都要改變,15:52 就在一霎時,眨眼之間,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。因號筒要響,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,我們也要改變。15:53 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(變成:原文是穿;下同)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。15:54 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,那時經上所記「死被得勝吞滅」的話就應驗了。15:55 死啊!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?死啊!你的毒鉤在哪裏?15:56 死的毒鉤就是罪,罪的權勢就是律法。15:57 感謝 神,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。15:58 所以,我親愛的弟兄們,你們務要堅固,不可搖動,常常竭力多做主工;因為知道,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談論基督再來、死人復活、肉體改變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掌管國度的上帝。(v50)
2>配得我們感謝的上帝。(v57)
3>藉著耶穌基督使我們勝過死亡的上帝。(v57)
4>勝過死亡的耶穌基督。(v57)
5>配得我們事奉的上帝。(v58)
6>必要報答我們的上帝。(v5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朽壞的與不朽的(v50)
弟兄們,我告訴你們說,血肉之體不能承受 神的國,必朽壞的不能承受不朽壞的。(v50)
保羅肯定的說:血肉之體,不能承受上帝的國;必朽壞的,不能承受不朽壞的。意思就是說,血肉之體是必朽壞的,上帝的國是不朽壞的。必朽壞的血肉之體,當然無法進入那屬靈、不朽壞,上帝的國度。因此,當基督徒復活之後,將擁有不朽壞的身體。

2>基督再來的情景(v51-53)
我如今把一件奧祕的事告訴你們:我們不是都要睡覺,乃是都要改變,就在一霎時,眨眼之間,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。因號筒要響,死人要復活成為不朽壞的,我們也要改變。這必朽壞的總要變成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總要變成不死的。(v51-53)
保羅接著提到基督再來的情景,他將這件事形容為奧秘的事。就如同帖撒羅尼迦前書四章十四至十七節的描述,就是在一霎時,眨眼之間,號筒末次吹響的時候,在基督裏已經死了的信徒,要先復活過來,也就是從朽壞的,變成不朽壞的。
接著,仍然活在世上的信徒,不是都要死去,乃是都要改變,其血肉之體,瞬間要變成屬靈之體,和已經復活的信徒,一同被提到雲裏,在空中與主相會,並永遠與主同在。
總之,無論在主裏已經死了的人,還是仍然活著的人,都必經過改變,也就是得著一個榮耀、不朽壞、屬靈的身體,這樣才能進入上帝的國。

3>聖經預言的應驗(v54)
這必朽壞的既變成不朽壞的,這必死的既變成不死的,那時經上所記「死被得勝吞滅」的話就應驗了。(v54)
保羅又說:如果必朽壞的,變成不朽壞的;必死的,變成不死的,那麼就是聖經預言的應驗。有關預言的經文列舉如下:
*預言-----他已經吞滅死亡直到永遠。(以賽亞書25:8)
*應驗-----我們在這帳棚裏歎息勞苦,並非願意脫下這個,乃是願意穿上那個,好叫這必死的被生命吞滅了。(哥林多後書5:4)

4>復活勝利的凱歌(v55-57)
死啊!你得勝的權勢在哪裏?死啊!你的毒鉤在哪裏?死的毒鉤就是罪,罪的權勢就是律法。感謝 神,使我們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得勝。(v55-57)
保羅一想到經上的預言已經應驗,也就是當「死亡的權勢被吞滅,復活的勝利得彰顯」之後,便感到興奮,且為此感恩,並即時唱出勝利的凱歌,說:死亡啊!你的勝利在哪裏?死亡啊!你的毒刺在哪裏?接著又說:死亡的毒刺是從罪來的,而罪的權勢是從法律來的。但是,感謝上帝!因祂使我們藉著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」而得勝了!
基督的死,解決了罪的問題;基督的死,滿足了律法的要求;基督的死,讓律法失去向我們追討罪的權利,罪再也不能置我們於死地。因為基督的復活,使得罪的權勢和死的毒鉤,通通失去了效力。因此,我們得勝在乎耶穌基督,我們盼望也在乎耶穌基督。

5>應竭力多做主工(v58)
所以,我親愛的弟兄們,你們務要堅固,不可搖動,常常竭力多做主工;因為知道,你們的勞苦在主裏面不是徒然的。(v58)
信徒既然擁有這復活的確據和盼望,不僅當為這盼望感到興奮、向神感恩、向罪誇勝, 同時,在世上的年日,應該好好把握機會,殷勤的事奉主,因為信徒為主所付出的代價,絕對不會是徒然的。意思就是說:上帝一定會報答!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求主幫助我!信心堅固,毫不搖動,常常竭力,多做主工,直到主再來!

15:35 有人要問:「死人怎麼能復活呢?他們會有甚麼樣的形體呢?」15:36 無知的人哪,你種在地裏的種子,要不是死了就不能發芽生長。15:37 你們所種的是麥子,或是別的種子,都是一顆光光的子粒,並不是那將來要長成的形體。15:38 上帝照著自己的意思給種子一個形體;他使各樣的種子各有適當的形體。15:39 各種動物的肉體也都不相同:人有人體,獸有獸體,鳥有鳥體,魚有魚體。15:40 還有天上的形體,也有地上的形體;天上的形體有一種美,地上的形體有另一種美。15:41 太陽有太陽的光輝,月亮有月亮的光輝,星星有星星的光輝;甚至這顆星和那顆星所發的光也不一樣。15:42 死人復活也是這樣。身體埋葬後會朽壞;復活後是不朽壞的。15:43 被埋葬的是醜陋衰弱的;復活的是完美健壯的。15:44 被埋葬的是血肉的身體;復活的是屬靈的身體。既然有血肉的身體,也就有屬靈的身體。15:45 因為聖經上說:「頭一個人亞當被造成為有生命的人」;可是末後的亞當是賜生命的靈。15:46 先有的不是屬靈的;是先有血肉的,然後才有屬靈的。15:47 頭一個亞當是從地上的塵土造成的;第二個亞當是從天上來的。15:48 屬塵土的人是像那由塵土造成的人;屬天的人是像那從天上來的人。15:49 我們已經有了屬塵土的人的形像,將來也會有那從天上來的人的形像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復活的形體。
主題:榮耀的改變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創造種子(給予形體)的上帝。(v38)
2>創造亞當(有生命的人)的上帝。(v45)
3>三位一體的上帝。(v45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說明:當保羅藉著基督的復活,向哥林多教會說明復活的確據之後,緊接著又藉著兩個問題與解答,來解釋死人復活是怎麼一回事。這些問題,不只是當時撒都該人、哥林多教會的疑問,其實也是今天許多基督徒的疑問。

1>復活的原理(v35-36)
有人要問:「死人怎麼能復活呢?他們會有甚麼樣的形體呢?」無知的人哪,你種在地裏的種子,要不是死了就不能發芽生長。(v35-36)
當時有人針對「死人復活」一事提出質疑,說:怎麼可能有復活呢?人死了,甚至連肉體都腐爛了,怎麼能夠復活呢?此外,即使復活了,又是什麼樣的形體呢?針對這一連串的問題,保羅提出清楚的解答。他首先以種子為例,談論復活的原理。他說:若不先經過死,就不會有生。正如一粒種子,必先落地而死,並且腐爛,才能長出新芽來。因為內中有肉眼所不能見那生命的胚
種,所以才能在腐朽之中長出新芽來,死人復活的原理也是如此。

2>復活的形體(v37-44)
接著,保羅以植物、肉體、天體(日月星辰)、身體為例,來解釋現今的形體,與復活後的形體,彼此之間的差異。

A以植物作比喻(v37-38)
一粒種子,跟由這粒種子所生長出來的植物,其形體是不一樣的。而且各種不同植物的種子,當下種之後所生長出來的植物,其形體也各不相同。例如:蔬菜、五穀與百果。同樣的道理,當基督徒復活的時候,上帝也照著自己的心意,給他們一個合宜的形體。

B以肉體作比喻(v39)
保羅接著以肉體作為比喻,強調:所有的肉體,形體各不相同,人類一種、獸類一種、鳥類一種、魚類又一種。各種不同生命的活物(包括人),擁有各種不同的形體。同樣的道理,基督徒復活後的形體,也會根據個人靈命成熟的差異而有所不同。

C以天體作比喻(v40-41)
天上的日、月、星辰的榮光也大不相同。同樣的道理,基督徒復活後的形體,其榮光也未必相同。而且其形體如何,係根據各人今世如何為主活而定。

D以身體作比較(v42-44)
今世的身體:必朽的、羞辱的、軟弱的、血氣的。
復活的身體:不朽的、榮耀的、強壯的、屬靈的。

3>亞當的比喻(v45-49)
保羅接著以亞當作比喻,就是以「首先的亞當」與「末後的亞當」作比喻:
A首先的亞當---亞當:被造者、有生命的人、屬血肉的、從地上來的。
B末後的亞當---基督:創造者、賜生命的靈、屬 靈 的、從天上來的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感謝主!因為在基督耶穌裏,我已經不再是屬土的,乃是屬靈的;不再是屬地的,乃是屬天
的,是從世上被分別出來的。因為將來有復活,讓我更珍惜當今!

15:29 不然,那些為死人受洗的,將來怎樣呢?若死人總不復活,因何為他們受洗呢?15:30 我們又因何時刻冒險呢?15:31 弟兄們,我在我主基督耶穌裏,指著你們所誇的口極力地說,我是天天冒死。15:32 我若當日像尋常人,在以弗所同野獸戰鬥,那於我有甚麼益處呢?若死人不復活,我們就吃吃喝喝吧!因為明天要死了。15:33 你們不要自欺;濫交是敗壞善行。15:34 你們要醒悟為善,不要犯罪,因為有人不認識 神。我說這話是要叫你們羞愧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說明復活與基督徒的生命態度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與人的生命連結的耶穌基督。(v31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復活與人生觀
基督的復活是歷史的事實,也是「死人復活」論述的根據。復活的盼望影響到我們的生命態度。不信復活的人認為:人死如燈滅,當肉體死亡後,人生即一了百了,於是拼命追求物質享受,以為只有盡情享受,才不枉此生。也有人以消極、悲觀的態度來面對人生,聲稱:既然人生短暫又空虛,對生命勿需太認真,只要得過且過即可,所謂「今朝有酒今朝醉,明日愁來明日當」。
然而,基督徒可不是這樣,因為「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」的緣故,我們擁有復活的盼望。生命雖然短暫,但是卻要以短暫的今生,換取永恆的來世。因此,我們的人生態度,是樂觀的、是積極的、是充滿希望的。

2>為死人施洗?(v1)
不然,那些為死人受洗的,將來怎樣呢?若死人總不復活,因何為他們受洗呢?(v29)
根據聖經的教導,以及綜合洗禮的意義,我們並不為死人施洗。因為施洗不是得救的要件,只是表明內心悔改的外在記號而已。然而,此處保羅為了強調復活的盼望,竟然提起有關「為死人洗禮」一事,為何如此呢?為了解答這個問題,應從原文著手。此處「為死人受洗」的「為」字,原文有「代替」的意思。因此,有三種可能狀況:
其一:那些受洗的人,填補了教會中去世的人的空位。
其二:因為受去世的人的愛所感召,因此接受了洗禮。
其三:某位慕道友去世了,他人可以代替這慕道友接受洗禮。
----以上第三項,是早期教會錯誤、迷信的一種習俗。

根據不同版本的翻譯,和合:為死人受洗、現代:代死人受洗禮、呂振中:替死人受洗禮、思高:代死人受洗、現代英文:What will those people do who receive baptism on behalfof the death.根據以上各種翻譯,當時的狀況顯然是第三種,就是:某位慕道友去世了,他人代替這位慕道友接受洗禮。因此,並非真正為死人施洗。


3>生命態度實例(v30-32)
到底死人復活的盼望,對基督徒的人生觀,有什麼樣的影響呢?保羅舉出三方面:
A信仰上的盼望:

保羅以當時發生在哥林多教會「代替死人受洗」這件事,證明他們對受洗的看重。既然看重受洗這件事,就表示盼望將來的復活。這樣的作法雖然稍微誤解了受洗的意義,但依然是來自仰上的盼望。

B事奉上的勇氣:

保羅接著以自身的經驗說:要是沒有復活的盼望,我們又何必時時刻刻冒險呢?弟兄姊妹們,我天天面對著死!又說:如果我在以弗所跟那些野獸格鬥(這是一種形容,意指:受到兇惡的攻擊,以及各樣試煉等)純粹是出於人的動機,這對我有甚麼益處呢?如果死人不復活,那麼,
就像俗語所說的:「讓我們吃吃喝喝吧,反正我們明天就要死了。」保羅因為擁有復活的盼望,所以當他在事奉的過程當中,雖然天天冒著生命的危險,他是他依然勇往直前,毫不畏懼、毫不退縮。

C生活上的儆醒:

保羅最後以生活上的態度,來證明擁有復活的盼望。

消極---不要自欺,以為沒復活,崇尚享樂,放縱情慾,以致自取滅亡。
積極---要醒悟,不要再犯罪,要努力行義。(v33-34)

4>結論:

復活是基督信仰的根基,若沒有復活,我們就沒有盼望,耶穌也不值得相信;若沒有復活,就沒有竭力服事的必要,更不需要為主受苦;若沒有復活,就沒有遵守道德的需要,我們可以任意妄為、弱肉強食,也沒有所謂道德與否的問題;若沒有復活,我們可以每天吃喝玩樂,盡情享受,因為可能明天死了,就一了百了。
但是,因為死後有復活,尤其耶穌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,因為天上有盼望,所以我們應以短暫的今生,換取永恆的未來。特別保羅本身,因為經歷了復活的主,所以生命產生驚人的轉變。他勸勉人,應過聖潔的生活,不要隨便交朋友。而且,自己甘願勞苦的服事主、為主不顧性命、天天冒死、向著標竿直跑-------因為他擁有復活的盼望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15:20 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,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。15:21 死既是因一人而來,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。15:22 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;照樣,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。15:23 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:初熟的果子是基督;以後,在他來的時候,是那些屬基督的。15:24 再後,末期到了,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、掌權的、有能的都毀滅了,就把國交與父 神。15:25 因為基督必要作王,等 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。15:26 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。15:27 因為經上說:「 神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。」既說萬物都服了他,明顯那叫萬物服他的,不在其內了。15:28 萬物既服了他,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,叫 神在萬物之上,為萬物之主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內容:基督的復活,成為基督徒復活的確據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01>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20)
02>使人賴以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22)
03>首先(初熟的果子)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23)
04>消滅靈界執政掌權者的耶穌基督。(v24)
05>掌王權(統治)的耶穌基督。(v25)
06>打敗一切仇敵的上帝。(v25)
07>使萬物降服在基督腳下的上帝。(v27)
08>降服上帝的耶穌基督。(v28)
09>在萬物之上統治一切的上帝。(v28)
10>完成使命的耶穌基督。(v28)
11>尊崇上帝的耶穌基督。(v2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1>從死裏復活的保證(v20)
但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,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。(v20)保羅說:事實上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了。基督的復活是首例,或稱為開先例,因為以後就陸續有死人復活。因此,基督的復活,將要成為死人復活的先例或保證。也就是說:所有因著相信基督,與基督聯合的人,都要因為「基督的復活」而復活。我們都有復活的盼望!

2>死與活皆來自一人。(v21-22)
死既是因一人而來,死人復活也是因一人而來。在亞當裏眾人都死了;照樣,在基督裏眾人也都要復活。(v21-22)保羅接著表示:無論死亡或復活,其實都來自一人。
A死亡:亞當(首先的亞當)
---亞當因「陷入罪惡之中」而死亡,結果眾人跟著死亡。
B復活:基督(末後的亞當)
---基督因「勝過死亡權勢」而復活,結果眾人跟著復活。

3>從死裏復活的次序(v23-24)
但各人是按著自己的次序復活:初熟的果子是基督;以後,在他來的時候,是那些屬基督的。再後,末期到了,那時基督既將一切執政的、掌權的、有能的都毀滅了,就把國交與父 神。(v23-24)保羅在此也談到復活的次序,如下:

A基督首先復活:
基督是初熟的果子,也就是第一個復活者,也就是在第一世紀初,就已經復活了,而且將永遠不再死亡。

B再來時的復活:
當基督再來時,那些屬於基督卻已過往的人將要復活。(帖前4:13-17)
弟兄姊妹們,關於已經死了的人,我們希望你們知道一些事,免得你們憂傷,像那些沒有盼望的人。我們相信耶穌死而復活,所以相信上帝也要把那些已經死了的信徒跟耶穌一起帶去。我們現在照主的教導告訴你們:我們這些在主再臨那一天還活著的人,不會比那些已經死了的人先跟主相會。因為,主的命令一下,天使長一喊,上帝的號筒一響,主本身要從天上降下。那時,那些信基督而已經死了的人要先復活;接著,我們這些還活著的人都要跟他們一起被提到雲裏,在空中跟主相會。從此,我們就永遠跟主在一起了。(帖前4:13-17)

C在末期的復活:
基督作王一千年後,所有的死人(包含一些信主的人)都要復活,而且個人將按照他所行的接受審判。(啟示錄20:11-15)屆時:行善的,復活得生;作惡的,復活定罪。(約翰福音5:29)

接著,我看見一個白色的大寶座和坐在上面的那位。天和地都從他面前逃避,再也看不見了。我又看見死了的人,無論尊貴卑微,都站在寶座前。案卷都展開了;另外有一本生命冊也展開了。死了的人都是照著他們的行為,根據這些案卷所記錄的,接受審判。於是,海把死人交出來;死亡和陰間也把所拘禁的死人交出來。這些人都照著他們的行為接受審判。死亡和陰間也被扔進火湖裏。(這火湖就是第二次的死。)凡是名字沒有記錄在生命冊上的,都被扔進火湖裏。(啟示錄20:11-15)

4>基督作王萬物降服(v25-27)
因為基督必要作王,等 神把一切仇敵都放在他的腳下。儘末了所毀滅的仇敵就是死。因為經上說:「 神叫萬物都服在他的腳下。」既說萬物都服了他,明顯那叫萬物服他的,不在其內了。(v25-27)到了末期,就是當基督作王掌權一千年後,一切的仇敵,也就是一切邪惡(執政的、掌權的、有能的)勢力,都將降服在基督的腳(統治權)下。

5>聖父聖子彼此謙讓(v27-28)
因為聖經上說:「上帝使萬物都屈服在他腳下。」很明顯地,這裏所說的「萬物」並不包括上帝本身,因為他就是那使萬物屈服在基督腳下的。到了萬物都屈服於基督時,兒子本身也要屈服在那位使萬物都順服他的上帝,好讓上帝在萬物之上統御一切。(v27-28)
從本段經文當中,我們也看到聖父與聖子的關係,是和諧的,也是彼此謙讓的。也就是聖父先讓聖子作王,將萬物交在聖子腳下。然而,當聖子完全掌權之後,卻又將國(王權)交給聖父,讓聖父重新在萬物之上統治一切。

6>上帝直接掌權治理(v28)
萬物既服了他,那時子也要自己服那叫萬物服他的,叫 神在萬物之上,為萬物之主。(v28)到了救贖工程的最後階段,也就是當萬物都降服在基督腳下之後,基督的使命大功告成,基督本身也將降服於上帝,好讓上帝在萬物之上統治一切。屆時不再需要中保,因為上帝直接作宇宙的主宰,人類跟上帝直接交往,如當初在伊甸園一樣。我們被上帝立為子嗣,可以稱祂:阿爸!父!重新恢復親密的關係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主啊!求你讓我更深認識你永世的計劃,更清楚自己生命的意義,避免成為糊里糊塗的基督徒。能夠善盡職責、完成使命,享受將來榮耀!

15:12 既傳基督是從死裏復活了,怎麼在你們中間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?15:13 若沒有死人復活的事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。15:14 若基督沒有復活,我們所傳的便是枉然,你們所信的也是枉然;15:15 並且明顯我們是為 神妄作見證的,因我們見證神是叫基督復活了。若死人真不復活,神也就沒有叫基督復活了。15:16 因為死人若不復活,基督也就沒有復活了。15:17 基督若沒有復活,你們的信便是徒然,你們仍在罪裏。15:18 就是在基督裏睡了的人也滅亡了。15:19 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,就算比眾人更可憐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強調確實有「死人復活」這件事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12)
2>使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的上帝。(v15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確有死人復活的事(v12-13)
既然我們所傳的信息,是基督已經從死裏復活了,為甚麼你們當中有人說沒有死人復活的事呢?要是沒有復活的事,那等於說,基督沒有復活了。(v12-13)哥林多教會有人不相信「死人復活」這件事。為此,保羅特別以「教會傳揚基督復活」一事,加以反駁。他說:要是沒有「死人復活」這件事,那也就等於基督沒有復活了,因為基督也是人。然而,因為基督已經確實從死裏復活了,所以證明有「死人復活」這件事。

2>基督沒復活的結果(v14-18)
A枉信與枉傳:
如果基督沒有從死裏復活,我們就沒有甚麼好傳的,你們也沒有甚麼好信的。(v14)基督若是沒有復活,整個基督信仰體系將崩盤,因為「基督從死裏復活」是基督信仰的核心。若將「基督從死裏復活」這個事實去除掉,那麼,也就沒有什麼好傳的,也沒有什麼好信的。因為一切都是虛假、一切都是空虛、一切都是枉然!

B為神作偽證:
這樣,我們顯然在為上帝作假證;因為我們見證,說他使基督從死裏復活了。(v15a)既然基督沒有復活,而我們卻又在傳復活,那麼就是表示:我們為上帝所作(基督從死裏復活)的見證,事實上是假見證。作假見證,也是一種罪!

C仍在罪惡中:
基督若沒有復活,你們的信仰就是幻想,你們仍然迷失在罪中。(v17)基督若沒有復活,我們的信仰就是虛構的,就是一種幻想。既然我們的信仰是虛構的,是一種幻想。那麼,當然就沒有所謂的赦罪與救贖。既然沒有赦罪與救贖,那麼,我們即便信了,也沒有用。我們仍然迷失在罪中。
D死後即滅亡:
這樣的話,死了的基督徒就都算滅亡了。(v18)假如基督沒有復活,不僅活在今生的信徒沒有指望,就連已經死了的信徒,也因為沒有赦罪、沒有救贖、沒有復活、沒有永恆盼望,所以就都滅亡了。

三、基督徒比任何人更可憐(v19)
如果我們信基督的人只在今生有希望,我們就比世界上任何人更可憐了。(v19)
保羅最後提出一個小結論,就是說:假如基督沒有復活,那麼我們的盼望,就只限於今生而已;也因為我們的盼望,只限於今生而已,所以我們比世上任何人(未信者、其他宗教追隨者)更加可憐!然而,事實上並非如此,因為:確有「死裏復活」一事,耶穌基督已經勝過死亡的權勢,而且已經從死裏復活。因此,我們的盼望,不只在今生,同時到來世。尤其上帝的救恩是完全的,包括:今生、來世、肉體、靈魂,都在上帝拯救範圍之內。因此,基督徒是有真實盼望的人,基督徒也是有福的人!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15:01 弟兄們,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;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,又靠著站立得住,15:02 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,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,就必因這福音得救。15:03 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15:04 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,15:05 並且顯給磯法看,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;15:06 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,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,卻也有已經睡了的。15:07 以後顯給雅各看,再顯給眾使徒看,15:08 末了也顯給我看;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。15:09 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,不配稱為使徒,因為我從前逼迫 神的教會。15:10 然而,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,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。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;這原不是我,乃是 神的恩與我同在。15:11 不拘是我,是眾使徒,我們如此傳,你們也如此信了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強調基督復活的事實。
1>福音的定義。(v1-4)
2>主復活的見證人。(v5-8a)
3>保羅的身份與使命。(v8b-10)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拯救世人的耶穌基督。(v1)
2>為世人的罪而死的耶穌基督。(v3)
3>死後被埋葬的耶穌基督。(v4)
4>從死裏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4)
5>復活之後顯現的耶穌基督。(v5-v8)
6>恩待人(恩典)的上帝。(10)
7>與人同工的上帝。(v10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背景: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因為受到希臘哲學思想的影響,認為死人不可能復活,只不過是精神存在而已。因此,保羅特別針對復活一事,作詳盡的教導。

1>信仰的根基、得救的憑據(v1-2)
弟兄們,我如今把先前所傳給你們的福音告訴你們知道;這福音你們也領受了,又靠著站立得住,並且你們若不是徒然相信,能以持守我所傳給你們的,就必因這福音得救。(v1-2)
保羅指出:他所傳的福音,跟哥林多教會,有非常密切的關係。也就是說,過去哥林多教會因為接受了保羅所傳的福音,所以如今才能靠這福音站立得住(意即:作為信心的基礎)。 如果他們真正的相信,而非空空洞洞,或無憑無據的盲信,並且能夠確實持守的話,那麼將來也必靠這福音得救。因此,信心的基礎、得救的盼望,完全在於耶穌基督為了我們的罪而死、埋葬並復活。

2>闡述福音的內容(v3-4)
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。(v3-4)
保羅接著闡述福音的內容,就是耶穌基督的死、埋葬、復活。
死亡----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。
埋葬----而且埋葬了。
復活----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。

3>耶穌復活的證據(v3-8a)
我當日所領受又傳給你們的:第一,就是基督照聖經所說,為我們的罪死了,而且埋葬了;又照聖經所說,第三天復活了並且顯給磯法看,然後顯給十二使徒看;後來一時顯給五百多弟兄看,其中一大半到如今還在,卻也有已經睡了的。以後顯給雅各看,再顯給眾使徒看,末了也顯給我看;(v3-8a)
保羅接著談到主復活的證據,有兩方面。其一:舊約聖經的預言。第二:當時目擊的證人(包括:彼得、十二個使徒、五百多位弟兄、雅各、眾使徒、保羅等人。復活的主都曾經向他們顯現過,他們都是主耶穌復活的見證人。保羅藉此證明:主耶穌的復活,非神話、非傳說、非意念、非精神,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事件。

4>保羅領受上帝恩典(v8-10a)
我如同未到產期而生的人一般。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,不配稱為使徒,因為我從前逼迫 神的教會。然而,我今日成了何等人,是蒙 神的恩才成的。(v8-10a)
保羅指稱自己未曾親身跟隨過耶穌,原不屬十二使徒之中。因此,他能蒙召成為使徒,是額外的恩典,就如同早產兒不足月一樣。另外,保羅也回想從前逼迫教會的情景,為此而深感羞愧,自覺沒有資格被稱為使徒。所以謙稱:我原是使徒中最小的,也就是最不配的。但是因為上帝的恩典,才成就了今天的我。總之,一切都是上帝的恩典!

5>保羅善盡受託使命(10b-11)
並且他所賜我的恩不是徒然的。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;這原不是我,乃是 神的恩與我同在。不拘是我,是眾使徒,我們如此傳,你們也如此信了。(10b-11)
保羅深感有今天的他,完全出自上帝的恩典,所以在事奉的道路上,他比眾使徒更加辛勞的工作。接著他又說,其實不是我自己在工作,乃是上帝的恩典與我一同工作。 保羅因為深感,從主領受的恩典比別人大,所以為主所付出的,理當也比其他使徒多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14:26 弟兄們,這卻怎麼樣呢?你們聚會的時候,各人或有詩歌,或有教訓,或有啟示,或有方言,或有翻出來的話,凡事都當造就人。14:27 若有說方言的,只好兩個人,至多三個人,且要輪流著說,也要一個人翻出來。14:28 若沒有人翻,就當在會中閉口,只對自己和 神說就是了。14:29 至於作先知講道的,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,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。14:30 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,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。14:31 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,叫眾人學道理,叫眾人得勸勉。14:32 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;14:33 因為 神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。14:34 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,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,因為不准她們說話。她們總要順服,正如律法所說的。14:35 她們若要學甚麼,可以在家裏問自己的丈夫,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。14:36 神的道理豈是從你們出來嗎?豈是單臨到你們嗎?14:37 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,或是屬靈的,就該知道,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。14:38 若有不知道的,就由他不知道吧!14:39 所以我弟兄們,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,也不要禁止說方言。14:40 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保羅教導有關公眾聚會(禮拜)中的次序(規矩)問題。
主題:凡事都要按次序而行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啟示人的上帝。(v26、v30)
2>與人溝通的上帝。(v28)
3>賜下信息的上帝。(v29)
4>不混亂,和諧(安靜、和平、平安)的上帝。(v33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背景:當時哥林多教會的禮拜、聚會跟今日教會「井然有序」的聚會方式有所不同。簡單講就是十分混亂。或有詩歌,或有教訓,或有啟示,或有方言,幾乎沒有一個規範。甚至有人爭風、強出頭。保羅因此提出聚會應有的規範。

1>教會聚會的規矩(v26、v40)
弟兄們,這卻怎麼樣呢?你們聚會的時候,各人或有詩歌,或有教訓,或有啟示,或有方言,或有翻出來的話,凡事都當造就人。(v26)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。(v40)
根據這兩節經文,可以非常清楚的看見,保羅指出任何聚會都應持守兩個原則,就是第一:凡事都當造就人(建造教會)。第二:凡事都當規規矩矩地按次序而行。

2>使用方言的規矩(v27-28)
若有說方言的,只好兩個人,至多三個人,且要輪流著說,也要一個人翻出來。若沒有人翻,就當在會中閉口,只對自己和 神說就是了。(v27-28)
保羅其次談到,在公眾場合使用方言的規矩,就是要兩三個人輪著說,而且要能翻出來。要是沒有人翻出來,就當在會中閉口,因為別人聽不懂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但是如果單獨一個人,就沒有任何限制(對自己、對上帝說都可以)。

3>先知講道的規矩(v29-33)
至於作先知講道的,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,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。若旁邊坐著的得了啟示,那先說話的就當閉口不言。因為你們都可以一個一個地作先知講道,叫眾人學道理,叫眾人得勸勉
。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;因為 神不是叫人混亂,乃是叫人安靜。(v29-33)
保羅接著談到,在公眾場合傳講信息的規矩,同樣可以由兩三個人輪著說,其餘沒有說的人要小心分辨、察驗他們所說的,是否真正來自上帝的啟示(聖靈的感動)。另外,假如當中有人得著啟示,那麼原先說話的,就當儘快結束,讓剛受感動的說。讓大家有機會學習,讓大家都得到鼓勵。因為:
a.聖靈就住在每個基督徒裏面,只要得著聖靈的啟示,就可以一個一個輪流作先知講道。也能照著住在裏面那聖靈的感動,來作分辨的工作。
b.宣講上帝信息的人,應該守住一個規矩。當別人得著聖靈啟示時,他若不停止繼續宣講,要是毫無節制、不能約束,就表示他不是真先知,他所傳講的不是來自聖靈。因為,上帝不是混亂、脫序的上帝,而是:規律、次序、有法則的上帝。

4>有關婦女的發言(v34-36)
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,像在聖徒的眾教會一樣,因為不准她們說話。她們總要順服,正如律法所說的。她們若要學甚麼,可以在家裏問自己的丈夫,因為婦女在會中說話原是可恥的。神的道理豈是從你們出來嗎?豈是單臨到你們嗎?(v34-36)
當時婦女沒有地位,是男人的附屬品,故應絕對順服男人。社會上普遍的觀念,認定婦女在公眾場合宣講,是不體面(不成體統,或可恥)的事。然而,偏偏有部份哥林多教會中的女信徒,信主之後得知「在基督裏得自由」的道理,開始有「不順服傳統文化禮俗」的行為出現,也就是在聚會中強出頭,任意發言,教訓別人,毫無節制,因而造成教會的混亂。針對這樣的背景,以及特殊情境,保羅於是提出上述教訓。

5>自己選擇自己承擔(v37-38)
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,或是屬靈的,就該知道,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。若有不知道的,就由他不知道吧!(v37-38)
因為有人忽略保羅的教訓,因此保羅說:在哥林多教會中,若有人自以為是傳講上帝信息的人,或以為他有屬靈的恩賜,這種人應該知道我(保羅)所寫的,是來自主的命令。如果有人故作不知道,就任由他去吧!因為到時候,他們還是要在上帝面前交帳的。

6>凡事按次序而行(v39-40)
所以我弟兄們,你們要切慕作先知講道,也不要禁止說方言。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。(v39-40)
最後保羅提出,積極面:應切慕先知講道的恩賜;消極面:也不要禁止方言恩賜(只要按照規矩而行)。不管如何,凡事都要規規矩矩地按著次序行,尤其聚會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14:13 所以那說方言的,就當求著能翻出來。14:14 我若用方言禱告,是我的靈禱告,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。14:15 這卻怎麼樣呢?我要用靈禱告,也要用悟性禱告;我要用靈歌唱,也要用悟性歌唱。14:16 不然你用靈祝謝,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,既然不明白你的話,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?14:17 你感謝的固然是好,無奈不能造就別人。14:18 我感謝神,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,14:19 但在教會中,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,強如說萬句方言。14:20 弟兄們
,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,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,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。14:21 律法上記著:「主說,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;雖然如此,他們還是不聽從我。」14:22 這樣看來,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,乃是為不信的人;作先知講道不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,乃是為信的人。14:23 所以,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,若都說方言,偶然有不通方言的,或是不信的人進來,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?14:24 若都作先知講道,偶然有不信的,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,就被眾人勸醒,被眾人審明;14:25 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,就必將臉伏地,敬拜神,說:「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當追求造就教會的恩賜。(v13-19)
2>唯有上帝的道能感動人。(v20-25)

主題:講道先於方言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配得敬拜的上帝。(v25)
2>與人同在的上帝。(v25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背景: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在屬靈恩賜的運用上面,發生了極大的錯誤,也就是將屬靈恩賜當作炫耀自己的工具。尤其喜歡高舉方言的恩賜,以為自己能夠說出一口別人聽不懂的神秘話語,就表示自己的屬靈程度高人一等。

教導:恩賜並非評估屬靈程度高低的憑據,因為恩賜是上帝為了建造教會,照著他的心意所賜給人的禮物(或工具)而已。在上帝的心目中,恩賜只有功能之別,絕無高下之分。尤其強調:方言只能造就自己,講道卻能造就眾人(教會)。因此,當運用恩賜時,應該特別謹慎。私人密房,適合方言;群體場合,適合講道。

1>平衡的信仰生活
---我若用方言禱告,是我的靈禱告,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。這卻怎麼樣呢?我要用靈禱告,也要用悟性禱告;我要用靈歌唱,也要用悟性歌唱。(v14-15)
保羅首先以自己為例,分享如何過「平衡信仰生活」的經驗。他說:他不僅要用靈禱告,同時也要用理智禱告;他要用靈歌唱,也要用理智歌唱。所以就保羅本身而言,在他個人的信仰生活當中,是十分平衡的。
反省:我的信仰生活是否平衡?

2>恩賜應造就別人
---不然你用靈祝謝,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,既然不明白你的話,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?你感謝的固然是好,無奈不能造就別人。(v16-17)
保羅強調在公眾場合的禱告,應該顧慮是否能造就他人,也就是要顧慮是否讓聽的人都能明白,並且喚起相同的感動。所以接著說:要不然,當你只用靈向上帝感謝的時候,在聚會中不通靈語
的人,因不懂得你說的是甚麼,怎能跟你同心說「阿們」呢?因為他無法知道你在說甚麼。這樣
,即使你向上帝感謝的禱告是好的,別人也不能夠得到造就。保羅一再強調的重點就是:恩賜的運用,一定要顧慮是否能夠造就他人。
反省:在公眾場合的禱告,我是用讓人聽得懂的悟性(理智)呢?還是聽不懂的方言?

3>本身經驗的分享
---我感謝神,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,但在教會中,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,強如說萬句方言。(v18-19)
針對方言的問題,保羅不厭其煩的強調,同時引用「對比相當懸殊」的數據,來表明他對方言使用場合的堅定立場。他說:我感謝上帝,我講靈語比你們當中任何一個人都多。可是,在教會的聚會中,我寧願說五句使人明白、能夠教導人的話,而不講千萬句靈語。既然保羅如此再三強調。顯然,方言使用的場合(原則),不能不謹慎分辨!
反省:針對方言使用的場合,我是否認同保羅的教導?是否如此遵循?

4>在心志上作大人(要有判斷的智慧)
---弟兄們,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,然而在惡事上要作嬰孩,在心志上總要作大人。(v20)
針對屬靈恩賜的事,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欠缺判斷的智慧,就如同小孩一樣,一味追求玄奧的方言恩賜,保羅勸勉他們要放棄這種想法,也就是在判斷力上面要長大成熟,不要老是那麼幼稚。保羅同時期待他們,在「將恩賜拿來誇口,互相比較,甚至製造紛爭」等惡事上面,能如同嬰孩一樣的純真、無能為力。
反省:對於屬靈恩賜的認知、運用,我跟哥林多教會有何分別?幼稚?或成熟?

5>先知話語的重要
律法上記著:「主說,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嘴唇向這百姓說話;雖然如此,他們還是不聽從我。」(v21)
接著,保羅再以舊約先知以賽亞為例,並藉著歷史事件來警告他們。也就是說:舊約時代的以色列百姓,因為不聽從那「聽得懂,先知以賽亞的話語」(希伯來語),導致上帝讓亞述帝國前來征服他們,同時迫使他們必須聽那聽不懂的話語(亞述語)。藉此以強調:先知話語(聽得懂得)的重要性,絕對勝過方言(聽不懂的)。
反省:我對先知話語(聖經,上帝話語)的態度如何?是否渴慕?

6>先知話語的功效
---所以,全教會聚在一處的時候,若都說方言,偶然有不通方言的,或是不信的人進來,豈不說你們癲狂了嗎?若都作先知講道,偶然有不信的,或是不通方言的人進來,就被眾人勸醒,被眾人審明;他心裏的隱情顯露出來,就必將臉伏地,敬拜神,說:「神真是在你們中間了。」(v23-25)
保羅又舉了一個非常實際的例子,他說:如果有一個不通方言的人,或一個不信的人走進教會,結果發現每個人都講他聽不懂的方言,必定會以為這群人瘋了。但是反過來說,上帝真理的話語,因為能夠使人聽得懂,所以結果必然大的不同。因為那聽受的人,必能面對自己,也能面對上帝。因此,先知的話語有下列功能:
*能使人醒悟自己的罪。
*能使人良心感到不安。
*能顯露人心中的隱情。
*能使人承認、宣揚上帝的作為。
*能使人在上帝面前屈膝(俯伏)敬拜。
反省:我是否從聖經先知的話語當中,領受過上述(醒悟罪孽、良心不安、顯露心中的隱情、承認並宣揚上帝作為、在上帝面前屈膝敬拜)等經歷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求主賜我分辨的智慧,重視上帝的話語,過於方言的恩賜。

14:1你們要追求愛,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其中更要羨慕的,是作先知講道。14:2那說方言的,原不是對人說,乃是對神說,因為沒有人聽出來;然而他在心靈裏,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。14:3但作先知講道的,是對人說,要造就、安慰、勸勉人。14:4說方言的,是造就自己;作先知講道的,乃是造就教會。14:5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,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;因為說方言的,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,那作先知講道的,就比他強了。14:6弟兄們,我到你們那裏去,若只說方言
,不用啟示,或知識,或預言,或教訓給你們講解,我與你們有甚麼益處呢?14:7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,或簫,或琴,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,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?14:8若吹無定的號聲,誰能預備打仗呢?14:9你們也是如此,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,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?這就是向空說話了。14:10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,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;14:11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,這說話的人,必以我為化外之人,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。14:12你們也是如此,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,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v1-05先知講道強於說方言。
v6-12舉例實(自己、樂器、語言)說明先知講道強於說方言。

主題: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充滿(是)愛的上帝。(v1)
02>賜下各樣恩賜的聖靈。(v1)
03>賜下話語的上帝。(v1)
04>本身是個靈(體)的上帝。(v2)
05>講述奧秘真理的聖靈。(v2)
06>設立教會的上帝。(v4)
07>賜下啟示的上帝。(v6)
08>賜下知識的上帝。(v6)
09>賜下預言的上帝。(v6)
10>賜下教訓的上帝。(v6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先知講道勝過說方言(v1-5)
你們要追求愛,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,其中更要羨慕的,是作先知講道。那說方言的,原不是對人說,乃是對神說,因為沒有人聽出來;然而他在心靈裏,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祕。但作先知講道的,是對人說,要造就、安慰、勸勉人。說方言的,是造就自己;作先知講道的,乃是造就教會
。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,更願意你們作先知講道;因為說方言的,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,那作先知講道的,就比他強了。

保羅強調,先知講道(分享上帝信息)的恩賜,勝過方言的恩賜。
A先知講道(分享聖經,上帝的話語)。
對象:人。
目的:造就教會(人),造就人、安慰人、勉勵人。
原則:先知講道,強過說方言。

B說方言(靈語、舌音)。
對象:神。
目的:造就自己(靈裏,非悟性)----林前14:14。
原則:公共場合,沒有翻譯,寧可不說。

2>先知講道勝過說方言的例證(v6-11)
弟兄們,我到你們那裏去,若只說方言,不用啟示,或知識,或預言,或教訓給你們講解,我與你們有甚麼益處呢?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,或簫,或琴,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,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甚麼呢?若吹無定的號聲,誰能預備打仗呢?你們也是如此,舌頭若不說容易明白的話,怎能知道所說的是甚麼呢?這就是向空說話了。世上的聲音或者甚多,卻沒有一樣是無意思的;我若不明白那聲音的意思,這說話的人,必以我為化外之人,我也以他為化外之人。

保羅接著以三個例子,來強化說明先知講道勝過說方言。
A本身經驗:保羅首先以自己先前在哥林多事奉時,完全不使用方言,只用啟示、知識、預言、教訓來培育他們的實際經驗,來印證講道勝過方言的說法。

B各種樂器:保羅接著以各樣樂器,要是沒有音韻、沒有高低、沒有節奏,根本無法辨識,就跟噪音沒有兩樣。尤其吹奏號角,讓人家分辨不出來,如何指揮軍隊作戰。以此來印證講道勝過方言的說法。

C各國語言:保羅再以世界各國語言為例,強調每一種語言都有意義,但是針對聽不懂的人來說
,聽、說雙方因為無法溝通,所以彼此視同外國人。如此,這種語言一點意義沒有意義。以此來印證講道勝過方言的說法。

3>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(v12)
---你們也是如此,既是切慕屬靈的恩賜,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。(v12)
保羅最後的結論就是:屬靈恩賜都是好的,因為都是上帝所賜的。但是無論追求
或運用,也有應該把握的原則,就是應該用來造就教會,不該為了高舉、圖利自己。
因此,我們應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求主幫助我,多賜給我造就教會的恩賜!

13:8 愛是永不止息。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;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;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13:9 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,先知所講的也有限,13:10 等那完全的來到,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。13:11 我作孩子的時候,話語像孩子,心思像孩子,意念像孩子,既成了人,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。13:12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,模糊不清(原文是如同猜謎),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,到那時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樣。13:13 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恩賜都有終止的一天,唯有愛將永不止息。
主題:最大的就是愛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即將再來的耶穌基督。(v10)
2>深知我們的耶穌基督。(v1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恩賜與愛的差別
---暫時與永恆
愛是永不止息,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;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;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。(v8)***講道恩賜、方言恩賜、知識恩賜,有一天都將消失,唯有愛永遠長存。

---有限與無限
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,先知所講的也有限,等那完全的來到,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。(v9-10)***無論知識或先知的講論都是有限的,等到基督再來時,這些都將消失於無形。

---幼稚與成熟
我作孩子的時候,話語像孩子,心思像孩子,意念像孩子,既成了人,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。(v11)
***當教會還未成熟的階段,需要藉著一些特別的恩賜,來幫助她的成長。但是總有一天,這些恩賜將會失去存在的價值。

---模糊與清晰
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,糢糊不清;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。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,到那時就全知道,如同主知道我一樣。(v12)***當今教會靠著這些恩賜,對於屬靈奧秘的瞭解,依然十分有限,正如面對著金屬光面,觀看自己的面貌一樣。直等到基督再來時,就要與主面對面。那個時候因為已經完全認識、完全瞭解了,所以當然不再需要這些恩賜了。
反省:我所看重、所追求的是暫時(有限、幼稚、模糊)的恩賜,還是永恆(無限、成熟、清晰)的愛?

2>最重要的就是愛
---如今常存的有信,有望,有愛這三樣,其中最大的是愛。(v13)
當今我們依然需要有信,需要有望,需要有愛。但是當主耶穌再來之時,我們已見到所信的對象,所盼望的也已經實現了。因此,信與望的意義已經減弱。但是,愛卻依然不變,愛仍永遠長存。因此,信、望、愛這三者,最重要的就是愛。
反省:我對愛認識多少?我如何追求愛?我如何實踐愛?

3>「屬靈生命」與「屬靈恩賜」
---論屬靈(聖靈)的恩賜,哥林多教會是領受最多的教會(1:7),但是在屬靈生命上,卻有很多人,還是處在嬰孩的階段,證明「屬靈的恩賜、聖靈的經歷」跟「屬靈的生命」是兩回事。屬靈的生命就是to be like Jesus(要學像耶穌)而屬靈的恩賜就是to do something(要有一些作為)。

***優先次序是:先追求屬靈生命的成熟,也就是越來越像耶穌。然後才是:追求某些屬靈的恩賜,企圖有些作為。哥林多教會的次序倒反了,所以恩賜多,驕傲也多,紛爭也多,受到的責備更多(遭指責:屬肉體、屬血氣、屬世界,非屬靈)。

***為了追求屬靈生命的成熟,必須要天天親近上帝,天天活在上帝話語的光照中,藉著上帝的話語,更明白上帝的心意,而且實踐在生活當中,過著與「上帝同行」的生活。這是「屬靈生命成長」唯一的一條路,且是一生一世的道路。也唯有屬靈生命成長、成熟者,才有可能活出真正的愛。
反省:我所看重,所追求的,是外在----屬靈的恩賜?還是內在----屬靈的生命?我的生命是否越來越像耶穌基督的樣式?我是否天天親近上帝?活在上帝話語的光照中?或不愛親近上帝,只愛追求特會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求主幫助我,讓我效法耶穌基督的愛!

13: 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13: 2 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,也明白各樣的奧祕,各樣的知識,而且有全備的信,叫我能彀移山,卻沒有愛,我就算不得甚麼。13: 3 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,又捨己身叫人焚燒,卻沒有愛,仍然與我無益。13: 4 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13: 5 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13: 6 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13: 7 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主題:
1>恩賜誠可貴,愛心價更高。
2>最妙的道---愛。

內容:
1>愛心勝過恩賜。(v1-3)
2>愛心彰顯特質。(v4-7)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1>充滿愛的上帝。(v1-7)
2>賜下話語(道)的上帝。(v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背景:哥林多教會雖然擁有各樣的恩賜,同時也充分的運用(其實是濫用),但是一方面因為尚不明白上帝賜下恩賜的目的;二方面因為教會整體缺乏愛心,所以當恩賜被使用之後,卻造成教會的混亂。就是:互相比較、自我誇口、彼此嫉妒、結黨紛爭---等,問題一籮筐。因此,保羅特別針對「恩賜」與「愛心」的問題,提出深入的教導。特別指出其優先次序----愛心勝過恩賜。

因此,當保羅教導過各樣屬靈的恩賜之後,在第十二章末了卅一節,即勸告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說:你們要切切的追求那更大的恩賜。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。緊接著進入第十三章,就是談論「愛」這個主題,強調愛心勝過恩賜。

1>愛大過各樣恩賜(之一:方言)
---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。(v1)
保羅首先以「方言」為例,來強調愛心的重要性。他說:我們就算能夠說方言,甚至神秘如同天使所發出的言語一樣,要是沒有愛的話,那麼跟異教徒進行祭典時,所發出吵鬧、響亮的鑼、鈸聲響,其實是沒有兩樣的。這樣的方言,根本無法造就人,更無法建立教會,一點意義都沒有。因此,有沒有得著方言的恩賜,其實並不重要;重要的是「是否有愛」。
反省:我是否只重視追求方言的恩賜,而忽略掉最重要的愛。

2>愛大過各樣恩賜(之二:先知講道、明白奧秘、完全信心)
---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,也明白各樣的奧祕,各樣的知識,而且有全備的信,叫我能彀移山,卻沒有愛,我就算不得甚麼。(v2)
保羅接著以三樣屬靈恩賜為例,來與愛心作比較,以強調愛心的重要:
a.先知講道之能:傳講上帝信息的恩賜。雖然先知講道(傳講上帝信息)的恩賜,勝過方言的恩賜(14:5),要是沒有愛,就絲毫沒有價值。
b.明白各樣奧祕:雖然擁有高深的學問,同時能夠洞悉各種知識,甚至明白各樣屬靈的奧秘,要是沒有愛,一樣沒有任何意義。
c.具有全備信心:擁有能夠「移山倒海」的信心,要是沒有愛,還是沒有一點用處。
總之,要是沒有愛的話,沒有一樣恩賜是有意義、有價值的。因此,非常明顯的,愛的重要性,絕對大過(超越)任何一種恩賜。
反省:在我的心目中,恩賜與愛心,何者輕、何者重?我通常都傾向追求何者?

3>愛大過各樣恩賜(之三:善行、捨己)
---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,又捨己身叫人焚燒,卻沒有愛,仍然與我無益。(v3)
保羅接著再以「賙濟人」與「捨己的善行」為例,來與愛心作比較,以強調愛心的重要。他說:我即使將所有的財產,都捐給了需要的人,甚至為了某些原因,而寧願犧牲自己,甚至付上「被火焚燒」的最高代價,要是出發點不是基於愛,那麼在上帝的眼中,這些作為一點益處都沒有。
因為即使付出賙濟、犧牲等作為,要是沒有愛,很可能流於自我誇耀,博得好名聲。或企圖為自己謀求利益(企業減稅、各人積功德)。在過程中,可能懷著如同「丟給狗吃」一樣的施捨心態,進而對人造成侮辱或傷害。所以,沒有愛心的善行無意義。反省:我的善行、我的分享、我的奉獻、我的犧牲,是否全然為了愛?還是帶有其他目的?也就是為了獲取利益?為了高舉自己?

4>愛的十五個特質
---愛是恆久忍耐,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,愛是永不止息。(v4-8)
a.忍耐:能夠寬容,忍耐不法的人,不加害於人,寬宏大量。
b.恩慈:態度親切、有情義的樣子。
c.不嫉妒:針對別人的優點、成就,不會嫉妒。亦即:不會見不得人家好。
d.不自誇:不誇口、不自大。
e.不張狂:不喜歡披上權威、高貴的外衣,不歧視社會地位比自己低的人。
f.不作害羞的事:不作出悖禮、粗魯、不妥切、不優雅的事。
g.不求自己的益處:不老是想到自己的權利,以及自己的好處。
h.不輕易發怒:能控制情緒,不易被激怒,不容易失控。
i.不計算人的惡:不老是記住別人的過錯,亦即:學習遺忘的功課。
j.不喜歡不義:不從不義的事當中獲得(感到)快樂。
k.只喜歡真理:喜歡看到真理的彰顯。
l.凡事包容:針對別人的過錯,寧願暗中幫助修補,不會當眾揭露或責備。
m.凡事相信:相信上帝,且相信祂的話語、相信祂的應許;同時也能夠信任人。
n.凡事盼望:因真實相信上帝,而心存盼望,並因著盼望而等候上帝。
o.凡事忍耐:在試煉中,懷有不屈不撓的氣概。而且不是被動忍受,而是主動克服。

根據上述教導,我們可以得知,愛並非只是一種感覺,或一種情慾的衝動而已,愛是多麼的高超,愛的意涵是多麼寬廣、多麼豐富。
反省:我是否具備了下列的生命特質,即:恆久忍耐?有恩慈?不嫉妒?不自誇?不張狂?不作害羞的事?不求自己的益處?不輕易發怒?不計算人的惡?不喜歡不義?只喜歡真理?凡事包容?凡事相信?凡事盼望?凡事忍耐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12:27 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,並且各自作肢體。12:28神在教會所設立的:第一是使徒,第二是先知,第三是教師,其次是行異能的,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,幫助人的,治理事的,說方言的。12:29 豈都是使徒嗎?豈都是先知嗎?豈都是教師嗎?豈都是行異能的嗎?12:30 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?豈都是說方言的嗎?豈都是翻方言的嗎?12:31 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。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再談屬靈的恩賜。
主題:神所設立的職份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設立教會的上帝。(v28)
2>安置職份的上帝。(v28)
3>賜下恩賜的上帝。(v2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教會是基督的身體。(v27)
----你們就是基督的身子,並且各自作肢體。(v27)
教會就是「基督徒的集合體」,
教會稱為「耶穌基督的身體」,
基督徒是「耶穌基督身體上的肢體」,所以基督徒都屬於耶穌基督的身體---教會。
沒有人可以單獨代表(或:構成)整個身體,因為每一個人、每一個個體,只不過是耶穌基督的身體---教會上面的一部份而已。既然每一個人、每一個個體,只是耶穌基督身體---教會上的一部份,那麼就表示第一:個體無法單獨存在,需要與其他個體相互依賴,第二:應順服身體(教會)的頭---耶穌基督。

2>非分階級乃是分類。(v28)
----神在教會所設立的:第一是使徒,第二是先知,第三是教師,其次是行異能的,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,幫助人的,治理事的,說方言的。(v28)
保羅如此敘述,並非將事奉(福音工作)者,所領受的各樣恩賜,給以分階級、互相比較,保羅只是將它歸類而已。因為大家都屬於同一個身體,就是耶穌基督的身體---教會。每一個人,或每一種恩賜,都代表身體上的肢體,或功能。
無論使徒、先知、教師、行神蹟的、有治病能力的,都是身體上不可或缺的一部份,因此,每一樣恩賜,都有其價值。保羅作這樣的描述,不是分階級,乃是歸類別。

3>八項恩賜三大類別。(v28)
----神在教會所設立的:第一是使徒,第二是先知,第三是教師,其次是行異能的,再次是得恩賜醫病的,幫助人的,治理事的,說方言的。(v28)從這節經文當中,我們發現保羅在此,總共提起八項屬靈的恩賜。這八項屬靈的恩賜,又可分為三大類:
a本性恩賜:與個人本性、性格有關。如:先知。
b職事恩賜:事奉者的職務。如:使徒、先知、教師。
c功用恩賜:在實際事奉中所運用的恩賜。
如:說方言、醫病、行異能、幫助人、治理事。

4>無人擁有全備恩賜。(v29-30)
----豈都是使徒嗎?豈都是先知嗎?豈都是教師嗎?豈都是行異能的嗎?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嗎?豈都是說方言的嗎?豈都是翻方言的嗎?(v29-30)
豈都是使徒嗎?豈都是教師嗎?豈都是行異能的嗎?----等教導,表示:上帝的心意是讓一部份人擁有這方面的恩賜,讓另一部份人擁有那方面的恩賜;沒有一個人能擁有全部恩賜,也沒有一項恩賜大家都能夠擁有。如:豈都是說方言的嗎?這句話就是表示:會有一些人,沒有說方言的恩賜。如此教導正足以駁斥:當下教會界所流傳部份謬論。例如:沒有方言的恩賜,就沒有聖靈的同在;沒有方言的恩賜,就沒有從聖靈而來的重生----等。

5>應當追求最妙的道(v31)
你們要切切地求那更大的恩賜。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。(v31)
當保羅談完屬靈的恩賜,或上帝所設立的職份之後,接著勉勵他們要追求那更大的恩賜。此處所謂更大的恩賜,就是指更重要的恩賜,也就是指更能造就人,或對耶穌基督的身體---教會,有更多益處的恩賜。
這恩賜,保羅稱之為:最奧妙的道、最高超的道路。就是緊接著第十三章所敘述的愛。因此,愛就是最能夠造就人,最有益於建造教會的恩賜,也是保羅所稱「最大」的恩賜。要是失去了愛,任何恩賜都將失去價值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
求主幫助我,追求並實踐愛,過於追求屬靈恩賜!

12:12 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12:13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臘人,是為奴的,是自主的,都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。12:14 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,乃是許多肢體。12:15 設若腳說:「我不是手,所以不屬乎身子,」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。12:16 設若耳說:「我不是眼,所以不屬乎身子,」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。12:17 若全身是眼,從哪裏聽聲呢?若全身是耳,從哪裏聞味呢?12:18 但如今, 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。12:19 若都是一個肢體,身子在哪裏呢?12:20 但如今肢體是多的,身子卻是一個。12:21 眼不能對手說:「我用不著你。」頭也不能對腳說:「我用不著你。」12:22 不但如此,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,更是不可少的。12:23 身上肢體,我們看為不體面的,越發給它加上體面;不俊美的,越發得著俊美。12:24 我們俊美的肢體,自然用不著裝飾;但 神配搭這身子,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,12:25 免得身上分門別類,總要肢體彼此相顧。12:26 若一個肢體受苦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;若一個肢體得榮耀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保羅以身體上的肢體為例,解釋不同恩賜的意義,以及信徒與教會的關係。
主題:生命共同體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讓人憑藉受洗的聖靈。(v13)
2>浸透、滋潤人的聖靈。(v13)
3>創造人(安置不同肢體)的上帝。(v18、v24)
4>擁有絕對主權(隨自己的意思)的上帝。(v1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一個身體,許多肢體(v12-14)
---就如身子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也是這樣。我們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臘人,是為奴的,是自主的,都從一位聖靈受洗,成了一個身體,飲於一位聖靈。身子原不是一個肢體,乃是許多肢體。(v12-14)
保羅為了解釋「上帝賜給教會各種恩賜」以及「恩賜的運用」等相關問題,特別以身體作為例子。他說:正如身體是一個,卻有許多肢體;而且肢體雖多,仍是一個身子;基督(指:教會,耶穌基督的身體)也是這樣。他以兩種狀況來說明:
a.雖然種族(希臘人、猶太人)不同、社會地位(為奴的、自主的)相異,但是因為憑藉同一位聖靈受洗,也受同一位聖靈浸透、滋潤,所以便成為一體。
b.雖然每人恩賜各不相同,但是在基督耶穌裏,也就是在基督耶穌的身體---教會中,還是一體的。因為各種不同恩賜,就像身上各種不同肢體一樣。

2>肢體之間,彼此相屬(v15-16、v21)
---設若腳說:「我不是手,所以不屬乎身子,」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。設若耳說:「我不是眼,所以不屬乎身子,」它不能因此就不屬乎身子。(v15-16)眼不能對手說:「我用不著你。」頭也不能對腳說:「我用不著你。」(v21)
就像人的身體一樣,在基督教會當中,肢體跟肢體之間的關係,是:緊密連結、成為一體的、有生命關係的。因此,自己無法從身體中孤立出來,他人也無法將你從身體中排擠,甚至分割出去。因為彼此之間是相屬的。

3>每個肢體,不可或缺(v17-20)
---若全身是眼,從哪裏聽聲呢?若全身是耳,從哪裏聞味呢?但如今, 神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了。若都是一個肢體,身子在哪裏呢?但如今肢體是多的,身子卻是一個。(v17-20)
正如身體,需要藉由各個不同肢體組成一樣,耶穌基督的身體---教會,也是藉由各種不同恩賜的人所組成。因此,沒有任何一項恩賜,可以單獨構成一個健康的教會。既然沒有任何一項恩賜,能夠單獨構成一個健康的教會,就是表示:每一項恩賜都是不可或缺的,也就是說:每一個肢體都是同等重要的。

4>肢體之間,彼此相顧(v22-24)
---不但如此,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,更是不可少的。身上肢體,我們看為不體面的,越發給它加上體面;不俊美的,越發得著俊美。我們俊美的肢體,自然用不著裝飾;但神配搭這身子,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(v22-25)
肢體與肢體之間,不僅彼此相屬、不可或缺,甚至應彼此相顧。正如保羅所說:我們看為不體面的,越發給它加上體面;不俊美的,越發得著俊美。我們俊美的肢體,自然用不著裝飾;但神配搭這身子,把加倍的體面,給那有缺欠的肢體。所以,肢體與肢體之間,應該彼此相顧。亦即:強者要照顧弱者,富者要照顧貧者,彼此相顧是責任。

5>肢體之間,共存共榮(v25-26)
免得身上分門別類,總要肢體彼此相顧。若一個肢體受苦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;若一個肢體得榮耀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。(v25-26)
也因為肢體與肢體之間,不僅彼此相屬、不可或缺,而且需要彼此相顧,所以必然成為一個共存共榮、彼此相通的生命共同體。因此,若有一個肢體受苦,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;若有一個肢體得榮耀,所有的肢體也就一同得榮耀。

結論:
1>身為基督徒,應該建立與教會,以及與其他信徒之間健全的關係。在上帝眼中」,基督徒是為教會而存在,正如肢體為身子而存在一樣。因此,我們絕對不能離開教會生活,一旦離開,靈命就必枯萎。
2>上帝看為美好的事,並非各自表現自己俊美的一面,而是如何體恤他人的軟弱;不是排斥有欠缺的肢體,而是以自己的功用去扶持他們,使他們也能同享身體的供應,藉此活出基督身體的見證,並叫上帝的名在教會中得榮耀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
12:1 弟兄們,論到屬靈的恩賜,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。12:2 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,隨事被牽引,受迷惑,去服事那啞巴偶像,這是你們知道的。12:3 所以我告訴你們,被上帝的靈感動的,沒有說「耶穌是可咒詛」的;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,也沒有能說「耶穌是主」的。12:4 恩賜原有分別,聖靈卻是一位。12:5 職事也有分別,主卻是一位。12:6 功用也有分別,上帝卻是一位,在眾人裏面運行一切的事。12:7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,是叫人得益處。12:8 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,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,12:9 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,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,12:10 又叫一人能行異能,又叫一人能作先知,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,又叫一人能說方言,又叫一人能翻方言。12:11 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、隨己意分給各人的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主題:屬(聖)靈的恩賜。
內容:保羅談論屬(聖)靈的恩賜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賜下各樣恩賜的聖靈。(v1)
02>感動人的聖靈。(v3)
03>生命的主宰耶穌基督。(v3)
04>獨一的聖靈。(v4、v11)
05>獨一的耶穌基督。(v5)
06>獨一的上帝。(v6)
07>三位一體的上帝。(v4-6)
08>在人裏面運行一切(賜給人工作能力)的上帝。(v6)
09>賜下「智慧言語」(智慧的信息)恩賜的聖靈。(v8)
10>賜下「知識言語」(知識的信息)恩賜的聖靈。(v8)
11>賜下「信心」恩賜的聖靈。(v9)
12>賜下「醫病」恩賜的聖靈。(v9)
13>賜下「行異能」(行神蹟)恩賜的聖靈。(v10)
14>賜下「先知」(傳講上帝信息、講道)恩賜的聖靈。(v10)
15>賜下「辨別諸靈」恩賜的聖靈。(v10)
16>賜下「說方言」(講靈語)恩賜的聖靈。(v10)
17>賜下「翻方言」(解釋靈語)恩賜的聖靈。(v10)
18>擁有絕對主權的聖靈。(v11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背景:哥林多教會領受許多屬靈的恩賜,但是卻誤解了,甚至誤用了。也就是認為那是能力的象徵。意思就是說:擁有恩賜的人,表示比別人屬靈。所以在教會當中,有人因此而感到驕傲,有人利用來建立自己的權威、追求個人的利益,甚至以此來轄制他人。因為上述種種狀況,導致造成教會分裂。因此,保羅特別針對屬靈恩賜提出教導。


1>當明白屬靈的事(v1)
弟兄們,論到屬靈的恩賜,我不願意你們不明白(v1)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一方面擁有多樣屬靈的恩賜,一方面也看到異教超自然的現象。他們不僅誤解屬靈的恩賜、濫用屬靈的恩賜,甚至無法分辨何者來自聖靈,何者來自邪靈。也因為他們缺乏分辨的能力,所以保羅特別藉著這個機會教導他們。所謂屬靈的,就是屬上帝的。屬靈的恩賜,就是屬上帝的恩賜,也就是「從上帝而來」的恩賜,以及「從聖靈而來」的恩賜。

2>分辨屬靈的恩賜(v2-3)
你們作外邦人的時候,隨事被牽引,受迷惑,去服事那啞巴偶像,這是你們知道的。所以我告訴你們,被 神的靈感動的,沒有說「耶穌是可咒詛」的;若不是被聖靈感動的,也沒有能說「耶穌是主」的。(v2-3)因為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當他們還未認識上帝之前,被另一種超自然的能力所轄制,因而去服事那些不能說話、不能給人任何啟示,就像啞巴一樣的偶像。這樣的經歷,他們曾身歷其境。但是當信主之後,他們一時還無法分辨,以為凡是超自然的現象,都是來自聖靈,其實不是這樣。因此,保羅藉此機會教導他們,認識什麼才是真正屬靈的。保羅以兩種狀況來幫助他們分辨:
a.被上帝的靈(聖靈)感動的人,絕對不會說「耶穌是可咒詛」的。他只會說感謝與讚美耶穌的話。反過來說,會說「耶穌是可咒詛」的人,絕對不是來自聖靈。
b.若不是被聖靈(上帝的靈)感動的,也絕對沒有人能說「耶穌是主」。唯有被聖靈感動的人,才能作這樣的信仰宣告。

3>多樣恩賜源於一(v4-6)
恩賜原有分別,聖靈卻是一位。職事也有分別,主卻是一位。功用也有分別,上帝卻是一位,在眾人裏面運行一切的事。(v4-6)保羅接著談到,屬靈的恩賜雖有多樣,但是卻來自同一個源頭。經文中同時提到:恩賜(神恩)、職份(事奉、服役職事)、功用(工作、效力)三項,其實這三項屬同一個現象,只是從不同角度觀察並解釋而已。恩賜是上帝的靈所給予事奉的能力,職份是事奉的性質或職位,功用是將恩賜活用之後的結果。藉著不同角度的描述,表達:恩賜雖有多樣,卻是來自同一個源頭。

4>三位一體的上帝(v4-6)
恩賜原有分別,聖靈卻是一位。職事也有分別,主卻是一位。功用也有分別,上帝卻是一位,在眾人裏面運行一切的事。(v4-6)在這三節經文當中,保羅所指的雖然是同一件事,但是他卻也同時提起「聖靈、耶穌基督、上帝」的名。顯示:我們所事奉的神,是三位一體的上帝。雖然沒有這樣(三位一體)的稱呼,卻有這樣的事實。

5>恩賜叫人得益處(v7)
聖靈顯在各人身上,是叫人得益處。(v7)保羅接著談到,聖靈顯在各人身上,也就是所賜下的各樣恩賜,不為各人利益,乃為他人好處。因此,不能將恩賜當作各人牟取私利的工具,應該將恩賜奉獻給教會,用來建造教會,讓他人得益處。

6>聖靈所賜的恩賜(v8-10)
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,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,又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信心,還有一人蒙這位聖靈賜他醫病的恩賜,又叫一人能行異能,又叫一人能作先知,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,又叫一人能說方言,又叫一人能翻方言。(v8-10)接著保羅列舉屬靈恩賜如下:「智慧的言語」(智慧的信息)、「知識的言語」(知識的信息)「信心」、「醫病」、「行異能」(行神蹟)、「先知」(傳講上帝信息、講道)、「辨別諸靈」、「說方言」(講靈語)、「翻方言」(解釋靈語)等聖靈。

7>聖靈絕對的主權(v11)
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、隨己意分給各人的。(v11)雖然恩賜有這麼多種,但是都來自同一位聖靈。而且要將恩賜賜給誰,或賜給什麼,聖靈有絕對的主權。換句話說,不是我想要什麼、祈求什麼,就一定能得著;乃是看聖靈的決定,祂要給誰,就給誰;要給什麼,就給什麼。因此,我們雖然可以求,但是不一定能得著!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
11:23 我當日傳給你們的,原是從主領受的,就是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,拿起餅來,11:24 祝謝了,就擘開,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(有古卷:擘開)的,你們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11:25 飯後,也照樣拿起杯來,說:「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,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11:26 你們每逢吃這餅,喝這杯,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他來。11:27 所以,無論何人,不按理吃主的餅,喝主的杯,就是干犯主的身、主的血了。11:28 人應當自己省察,然後吃這餅、喝這杯。11:29 因為人吃喝,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,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。11:30 因此,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,死(原文是睡)的也不少。11:31 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,就不至於受審。11:32 我們受審的時候,乃是被主懲治,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。11:33 所以我弟兄們,你們聚會吃的時候,要彼此等待。11:34 若有人飢餓,可以在家裏先吃,免得你們聚會,自己取罪。其餘的事,我來的時候再安排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1>主所設立的聖餐,及其意義。(v23-26)
2>守聖餐應有的態度。(v27-34)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啟示、傳授信息的耶穌基督。(v23)
02>被出賣的耶穌基督。(v23)
03>擘餅的耶穌基督。(v24)
04>為世人捨命的耶穌基督。(v24)
05>端杯的耶穌基督。(v25)
06>用血立新約的耶穌基督。(v25)
07>配得紀念的耶穌基督。(v25)
08為世人而死的耶穌基督。(v26)
09>即將再來的耶穌基督。(v26)
10>審判世人的耶穌基督。(v31)
11>懲治(管教)人的耶穌基督。(v3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背景:由於哥林多教會結黨分派,雖然形式上守聖餐,但是實際上所表現出來的,卻違背聖餐一體、相愛、分享的精神。顯示,有關聖餐一事,雖然過去曾經教導過他們(我當日傳給你們的)但是,顯然還未明白聖餐意義與精神。因此,再度作徹底的教導。

1>聖餐的起源(v23a)
我當日傳給你們的,原是從主領受的。(v23a)保羅首先談到聖餐的起源,聖餐不是保羅或其他人所想出來的儀式,而是主耶穌親自設立的。因此,聖餐絕對有其權威性。

2>聖餐的象徵(v23b-25)
---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,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擘開,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的,你們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飯後,也照樣拿起杯來,說:「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,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(v23b-25)聖餐就是主耶穌在逾越節的晚上,藉著和學生分享最後晚餐的時刻,以晚餐所食用的餅,來象徵耶穌基督破碎的身體;並以晚餐時所喝的杯,來象徵耶穌基督流出的寶血。

3>聖餐的目的(v23b-25)
---主耶穌被賣的那一夜,拿起餅來,祝謝了,就擘開,說:「這是我的身體,為你們捨的,你們應當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飯後,也照樣拿起杯來,說:「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,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(v23b-25)守聖餐的目的,就是為了紀念主,也就是紀念主耶穌基督,為了替贖我們的罪而受的死。

4>聖餐的意義(v26)
你們每逢吃這餅,喝這杯,是表明主的死,直等到他來。(v26)守聖餐有非常特殊的意義,就是表明、宣揚主耶穌基督的死。因此,今日恭守聖餐,就是一個「宣告主耶穌基督贖罪之死」的嚴肅禮儀。

5>領受的態度(v27-29)
所以,無論何人,不按理吃主的餅,喝主的杯,就是干犯主的身、主的血了。人應當自己省察,然後吃這餅、喝這杯。因為人吃喝,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,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。(v27-29)保羅接著談到守聖餐應有,正確的態度,就是要以「敬虔的態度」來領受。
保羅針對兩方面來提醒:
a.省察生命狀態:省察自己與上帝的關係,以及與人的關係是否和好?
b.分辨主的身體:要正確認識,這是主的身體與寶血,並非一般餐飲(不能大吃大喝)。

6>濫用的結果(v27-31)
所以,無論何人,不按理吃主的餅,喝主的杯,就是干犯主的身、主的血了。人應當自己省察,然後吃這餅、喝這杯。因為人吃喝,若不分辨是主的身體,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。因此,在你們中間有好些軟弱的與患病的,死(原文是睡)的也不少。我們若是先分辨自己,就不至於受審。(v27-31)保羅接著強調:當領受聖餐時,對聖餐的認知,以及本身的態度非常重要。守聖餐絕對不可以隨便,如果不懂得分辨,而且不按理(態度不敬虔),那麼藉著領受聖餐,反而為自己招來主的審判(管教)。

7>懲治的目的(v32)
我們受審的時候,乃是被主懲治,免得我們和世人一同定罪。(v32)我們因為守聖餐時不懂的分辨,以及態度不敬虔,導致受到審判。然而,那不是末日的審判,而是一般的懲治(管教)而已,主這樣懲治(管教)我們,目的是為了我們的好處,也就是讓我們可以避免跟不信的人一樣,在末後的審判中遭受定罪。所以懲治(管教)是為了保護我們。

8>最後的叮嚀(v33-34)
所以我弟兄們,你們聚會吃的時候,要彼此等待。若有人飢餓,可以在家裏先吃,免得你們聚會,自己取罪。其餘的事,我來的時候再安排。(v33-34)保羅最後再次叮嚀,吩咐他們不能自私為己,應該多關心軟弱、欠缺的肢體,所以愛餐的時候,應該彼此等待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
求主幫助我!讓我更明白聖餐的意義,以及領受實應有的態度,尤其在日常生活中,活出聖餐的精神,就是自我省察、團契連結、彼此相愛、互相分享。

11:17 我現今吩咐你們的話,不是稱讚你們,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,乃是招損。11:18 第一,我聽說你們聚會的時候,彼此分門別類,我也稍微地信這話。11:19 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,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。11:20 你們聚會的時候,算不得吃主的晚餐,11:21 因為吃的時候,各人先吃自己的飯,甚至這個飢餓,那個酒醉。11:22 你們要吃喝,難道沒有家嗎?還是藐視神的教會,叫那沒有的羞愧呢?我向你們可怎麼說呢?可因此稱讚你們嗎?我不稱讚!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結黨分派,以及混亂了聖餐。
主題:招損的聚會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被釘十字架(吃主的晚餐)的耶穌基督。(v20)
2>設立教會的上帝。(v2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招損的聚會
我現今吩咐你們的話,不是稱讚你們,因為你們聚會不是受益,乃是招損。(v17)
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雖然照常聚集,同時一起吃主的晚餐,但是根據他們的表現,也就是根據弟兄姊妹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,保羅毫不客氣的指出:這樣的聚會是「損害多於益處」的聚會。這樣的責備真是令人訝異,奉主名的聚會竟然還有招損的。因此,我們應該特別謹慎,因為奉主名的聚會,絕不同於一般「民間社團」或「政黨夥伴」的聚集,乃是有其應該遵循的信仰原則。如果違背了這些原則,不僅無法取悅上帝,甚至反而惹來祂的怒氣,成為招損的聚會。
反省:我是否明白教會這個愛的共同體中的一切活動,包括:聚會、敬拜、事奉、愛餐----等的意義?我參加聚會、敬拜、事奉的態度,是否蒙上帝喜悅?

2>變調的聚會----結黨分派
第一,我聽說你們聚會的時候,彼此分門別類,我也稍微地信這話。在你們中間不免有分門結黨的事,好叫那些有經驗的人顯明出來。(v18-19)
保羅指出哥林多教會的聚會,不僅不是受益,反而是受損的第一個原因,就是:分黨結派。在保羅那個時代,社會上階級劃分得非常清楚。有「自由人」與「奴隸」之分、有「希臘人」與「野蠻人」之分、有「猶太人」與「外邦人」之分、有「羅馬公民」和「次等公民」之分。在這種大環境當中,教會是唯一的例外,因為不管任何階級,只要信而受洗,就不分彼此了。
然而,保羅卻發現哥林多教會跟當時的社會的情境根本沒有分別,就是在教會中、在聚會時,依然存在分門別類(分黨結派)的事。真令人遺憾!在「見證合一」的聚會中「結黨分派」,這樣的教會是有問題的教會,這樣的聚會是變調的聚會。
反省:在我所事奉的教會這個愛的共同體中,是否有分門別類(結黨分派)的事發生?

3>變質的聖餐----不願分享
你們聚會的時候,算不得吃主的晚餐,因為吃的時候,各人先吃自己的飯,甚至這個飢餓,那個酒醉。(v20-21)
有關「彼此分享」一事,當時藉著教會「成為一體」的觀念,以及「彼此分享」的精神,大大的提升了婦女的地位、恢復了勞工的尊嚴、消除了窮人的恥辱,同時也解除了奴隸的痛苦。因為耶穌基督同樣為婦女、為勞工、為窮人、為奴隸而受死。因著耶穌基督的愛,將社會上每個階層的人連結在一起,重新建立一個社會所無法建立的新社團,就是「教會」這個愛的共同體。
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有十分富有的,也有比較貧窮的,甚至也有當奴隸的。教會沿襲主耶穌的樣式,就是每當愛宴之後,繼續藉著擘餅、飲杯以紀念主。尤其在愛宴部份,各人照著自己能力(經濟)所及,從家中帶食物來彼此分享。這是信仰生活的實踐,也是「成為一體、彼此分享」的具體展現。
然而這種甚為美好的信仰生活、聚會方式,竟然漸漸的變質了,因為參加的人重視吃喝過於分享的精神。導致用餐時沒有彼此等待,先來的盡情吃喝,慢來的肚子挨餓。更嚴重的是:富有的信徒,不僅不願分享,甚至藉著食物來炫耀自己,使貧窮的信徒感到自卑與羞辱。針對這種錯誤的態度與作為,保羅直接而且明確的指出:這種聚會方式,根本算不得吃主的餐。所以,這種聖餐是變質的聖餐。
反省:在我所參加的各類型聚會中,我的心境、我的態度,是否犯了與哥林多教會相同的錯誤?尤其每次守聖餐,是否同時活出彼此分享的精神?

4>藐視主的教會
你們要吃喝,難道沒有家嗎?還是藐視神的教會,叫那沒有的羞愧呢?我向你們可怎麼說呢?可因此稱讚你們嗎?我不稱讚!(v22)
同守聖餐,表明我們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;分享愛宴,實踐彼此相愛的精神。然而這兩樣立意美好的信仰精神與生活方式,卻在哥林多教會的聚會當中失落了。因為他們的作為,不是讓欠缺的肢體得著補足,反而讓欠缺的之底的感到羞愧,這樣的作為對教會不是建立,而是拆毀。所以保羅責備他們說,這樣的作為明顯「藐視」了上帝的教會。這是多麼嚴重的罪啊!
反省:「藐視上帝的教會」是十分嚴厲的指控。以哥林多教會為借鏡,過去我是否有哪些作為,藐視了耶穌基督的身體----教會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
求主幫助我!建立「合而為一、彼此分享」的教會,讓每次的聚會,非招損,乃受益!

11:2 我稱讚你們,因你們凡事記念我,又堅守我所傳給你們的。11:3 我願意你們知道,基督是各人的頭;男人是女人的頭; 神是基督的頭。11:4 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(或譯:說預言;下同),若蒙著頭,就羞辱自己的頭。11:5 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,若不蒙著頭,就羞辱自己的頭,因為這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。11:6 女人若不蒙著頭,就該剪了頭髮;女人若以剪髮、剃髮為羞愧,就該蒙著頭。11:7 男人本不該蒙著頭,因為他是 神的形像和榮耀;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。11:8 起初,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,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;11:9 並且男人不是為女人造的,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。11:10 因此,女人為天使的緣故,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。11:11 然而照主的安排,女也不是無男,男也不是無女。11:12 因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,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;但萬有都是出乎 神。11:13 你們自己審察,女人禱告 神,不蒙著頭是合宜的嗎?11:14 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,男人若有長頭髮,便是他的羞辱嗎?11:15 但女人有長頭髮,乃是她的榮耀,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。11:16 若有人想要辯駁,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規矩, 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。

序言:這段經文所敘述的內容,在當今的時代背景與生活情境之下,可能會令人深感不可思議,懷疑:怎麼會有這麼慌繆的事發生?要解開這個疑問,必需從當時的時代背景、風俗民情、社會文化,以及生活情境談起。例:早期台灣教會禮拜男女嚴格分座。

背景:
1>當時猶太婦女習慣蒙頭,尤其出現在公共場合,不蒙頭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,甚至可以將她當作不正經的人(妓女)看待與羞辱。例:今日回教婦女也蒙頭。
2>當時婦女完全沒有社會地位,只被視為男人財產的一部份而已。
3>當時對婦女最大的羞辱,就是將她的頭髮剪掉,也是對不貞的婦女所施予的懲法。

情境:當時在哥林多教會裏,部份婦女認為:既然信了主,已經得著釋放、得自由了,所以不需要再拘泥傳統的束縛,所以當在教會裏聚會時,竟然將頭巾拿掉,甚至也將頭法剪掉,就像男人一樣。甚至企圖強出頭,就是帶有「與男人爭風」的味道。

問題:哥林多是一個繁華的商業城,異教之風興盛,倫常道德敗壞,如果教會中容許這種悖離傳統習俗的舉止發生,很可能讓人誤以為教會是一個放縱情慾的地方。

立場:保羅一方面考慮這樣的風氣,二方面顧及上帝造人的心意,三方面維護聚會應有的次序,便強調哥林多教會的婦女,蒙頭仍是合宜而且應該的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保羅談論婦女參加禮拜(公眾場合)應有的禮節(蒙頭的問題)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1>男人(各人、every man)的頭耶穌基督。
2>耶穌基督的頭上帝。(v3)
3>聽禱告的上帝。(v5)
4>賜下信息(道)的上帝。(v5)
5>榮耀的上帝。(v7)
6>創造人的上帝。(v8-9)
7>創造萬物的上帝。(v12)
8>設立教會的上帝。(v16)
9>配得敬拜的上帝。(v16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上帝創造的次序(有關「頭」的觀念)
我願意你們知道,基督是各人的頭;男人是女人的頭; 神是基督的頭。(v3)
從這段話語當中,我們看到上帝創造的次序,也得著有關「頭」的觀念。
a.上帝是基督的頭。 b.基督是男人(各人)的頭。 c.男人是女人的頭。
記住!這是次序,不是階級;這是先後,不是高低。
這次序若持守,則能完成偉大的合一;這次序若混亂,則合一見證便受破壞。

2>男人蒙頭是羞辱
凡男人禱告或是講道,若蒙著頭,就羞辱自己的頭。(v4)男人本不該蒙著頭,因為他是上帝的形像和榮耀;(v7a)男人是上帝的榮耀,因上帝照著自己的形像先造男人。作為第一個按上帝形像被造的男人,顯出:作為上帝創造的顛峰,是何等的尊貴與榮耀。因此,男人若在聚會中,無論講道或祈禱,若蒙頭就象徵遮蓋上帝的榮耀,也象徵遮蓋男人的頭---耶穌基督的榮耀。故,男人蒙頭是一種羞辱!

3>女人露臉(頭)是羞辱
凡女人講道或禱告,若不蒙著頭,就羞辱自己的頭,因為就如同剃了頭髮一樣。女人若不蒙著頭,就該剪了頭髮;女人若以剪髮、剃髮為羞愧,就該蒙著頭。(v5-6)因為女人是從男人而造的(創世記2:18-25),所以間接反應上帝的榮耀。由於當中隔著男人,所以女人是男人的榮耀。為了守住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次序,女人講道或祈禱時,應將頭蒙上。蒙頭就是順服丈夫(權柄)的記號。因此,女人不蒙頭的話,等於否認「丈夫是她的頭」的事實。因此,每逢聚會時,還是蒙頭為宜。

4>天使也詳細察看
但女人是男人的榮耀。起初,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,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;並且男人不是為女人造的,女人乃是為男人造的。因此,女人為天使的緣故,應當在頭上有服權柄的記號。(v7b-10)這段經文在說明女人應順服他的頭---男人的另一理由。因天使是上帝創造萬物的守護者,所以聚會時天使也在觀看信徒是否遵循創造的次序。彼得前書1:12記載:他們得了啟示,知道他們所傳講的一切事,不是為自己,乃是為你們。那靠著從天上差來的聖靈傳福音給你們的人,現在將這些事報給你們;天使也願意詳細察看這些事。

5>男女乃是平等的
然而照主的安排,女也不是無男,男也不是無女。因為女人原是由男人而出,男人也是由女人而出;但萬有都是出乎上帝。(v11-12)保羅接著強調,上帝並非重男輕女,兩性乃是彼此平等、相互依賴的。因為男人不能沒有女人,女人也不能沒有男人。尤其上帝是萬有的源頭,男女都是從上帝而來的,所以在上帝眼中,男女兩性是平等的!

6>以教會慣例勸勉
你們自己審察,女人禱告上帝,不蒙著頭是合宜的嗎?你們的本性不也指示你們,男人若有長頭髮,便是他的羞辱嗎?但女人有長頭髮,乃是她的榮耀,因為這頭髮是給她作蓋頭的。若有人想要辯駁,我們卻沒有這樣的規矩, 神的眾教會也是沒有的。(v13-16)針對保羅的教導,或許有些婦女不服,保羅除了再一次重申,聚會中婦女應該蒙頭以外,甚至舉出教會慣例,說:教會從來沒有「婦女不蒙頭參加聚會」的慣例。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求主幫助我:不離棄傳統習俗,尤其尊重上帝所設立的教會次序!

10:23 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處。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造就人。10:24 無論何人,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乃要求別人的益處。10:25 凡市上所賣的,你們只管吃,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,10:26 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。10:27 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,你們若願意去,凡擺在你們面前的,只管吃,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。10:28 若有人對你們說:「這是獻過祭的物」,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,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。10:29 我說的良心不是你的,乃是他的。我這自由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?10:30 我若謝恩而吃,為甚麼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呢?10:31 所以,你們或吃或喝,無論做甚麼,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。10:32 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臘人,是 神的教會,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;10:33 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,不求自己的益處,只求眾人的益處,叫他們得救。11:01 你們應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。

背景:當時哥林多教會還有一樣擔心,就是一般基督徒到市場上買菜,或受邀到未信者家中作客(非應邀到廟會中參加筵席)時,萬一買到或吃到祭拜過偶像的東西,那麼應該怎麼辦才好?因為哥林多教會有這樣的擔憂,所以當保羅談完「基督徒不應參加祭拜偶像的筵席」之後,接下來,還是藉著「吃祭過偶像之物」這個議題,針對他們所擔憂的,給予他們明確的解答。也因為這個解答,而同時帶出基督徒的行事準則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主題:榮神、益人、利己。
基督徒的行事準則。
基督徒運用自由的原則。
內容:保羅教導哥林多教會,有關分辨吃祭物與否的原則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1>創造萬物的上帝。(v25)
2>配得榮耀的上帝。(v31)
3>設立教會的上帝。(v32)
4>配得效法的耶穌基督。(11:1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1>基督徒行事準則
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有益處。凡事都可行,但不都造就人。無論何人,不要求自己的益處,乃要求別人的益處。(v23-24)保羅教導一開始,就先提綱挈領的指出問題的核心,或先針對所要談論的問題作出結論。就是對基督徒而言,因為耶穌基督救贖的緣故,已經成了自由人,所以基本上是無拘無束的。但是,是否因此就可以毫無顧忌、為所欲為呢?其實不是,基督徒之所行,還是應有限制,其分辨、遵循原則,第一:對自己是否有益處,第二:是否能夠造就他人。如果兩者都肯定的話,那麼就可以放心去做;要是其中之一否定的話,那麼就寧可不做。
在這樣的原則之下,並非我可以做的,就一定要做;我可以享受的,就一定要享受。世上有許多合法的事,事實上對自己不一定有益處,對他人也不一定有幫助,這樣的事我就不去做。換句話說:雖然我是自由人,為了自己的益處、為了他人得幫助,我們應該願意在凡事上受約束,也就是願意放棄自己的自由與權利。
反省:為了自己的益處、為了他人得造就,我是否願意有所捨棄,就是有些衣服不穿、有些事情不做、有些地方不去、有些話不說、有些生活方式不過呢?

2>現實生活的實例
凡市上所賣的,你們只管吃,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,因為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乎主。倘有一個不信的人請你們赴席,你們若願意去,凡擺在你們面前的,只管吃,不要為良心的緣故問甚麼話。若有人對你們說:「這是獻過祭的物」,就要為那告訴你們的人,並為良心的緣故不吃。我說的良心不是你的,乃是他的。(v25-29a)保羅接著以當時的生活情境為例,進一步說明處置原則:
a.到市場上買食物:儘管放心買、儘管安心吃。勿需詢問:你這東西有沒有拜過?
b.到未信者家作客:分兩種狀況,
狀況一:主人什麼都沒說,那就儘管安心的吃。
狀況二:要是主人告訴你,這是獻過祭的物,為了對方良心的緣故,就不要吃。
反省:針對吃祭物的問題,我曾否違背聖經所教導的原則?

3>為榮耀上帝而行
我這自由為甚麼被別人的良心論斷呢?我若謝恩而吃,為甚麼因我謝恩的物被人毀謗呢?所以,你們或吃或喝,無論做甚麼,都要為榮耀 神而行。(v29b-31)保羅接著以自問自答的方式,再針對相關疑問,作進一步的釐清。他說:或許有人要問,既然是我的自由,為何要受他人良心的拘束呢?此外,我若祝謝而吃了,別人怎能批評我吃那祝謝了的食物呢?針對這個問題,保羅強調:為了上帝的榮耀,寧可犧牲自己的自由。
反省:我的所言所行,是否曾經顧慮到上帝的聖名?上帝的榮耀?

4>都為福音的緣故
不拘是猶太人,是希臘人,是 神的教會,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;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,不求自己的益處,只求眾人的益處,叫他們得救。(10:32-33)保羅再次強調,他凡事都不為自己,乃是為他人著想,為讓他人喜歡,為讓他人獲益,目的非常清楚,也非常重要,就是要讓對方得救。
顯然,保羅之所以這麼說,絕對不是顯示他是一個「放棄自我、順應他人、毫無原則」的迎合主義者。因為在加拉太書一章十節,保羅曾經非常堅定的表示: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呢?還是要得 神的心呢?我豈是討人的喜歡嗎?若仍舊討人的喜歡,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。可見他是非常有原則的人。此處保羅之所以:凡事都叫眾人喜歡,不求自己的益處,只求眾人的益處,有一個前提、有一個目的,就是叫他們得救。
反省:我的所言所行,只為自己的益處?或曾為福音的緣故?

5>效法保羅學基督
你們應該效法我,像我效法基督一樣。(11:1)保羅最後吩咐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應該效法他,如同他效法基督一樣。保羅這樣說並不表示他自高自大,事實上他是非常謙虛的人。因為在提摩太前書一章十五節,保羅曾經說:基督耶穌降世,為要拯救罪人,這話是可信的,是十分可佩服的,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。既然自稱為罪魁,哪會驕傲呢!顯然,保羅是謙卑的人。他之所以會這麼說,一方面他確實配得成為表率,另方面其實在背後有一個共同學習的對象,就是主耶穌基督。
反省:在我成長過程中,是否擁有屬靈長輩,成為教導我、讓我學習的對象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。
求主幫助我!讓我行事為人,應兼顧榮神、益人、利己之原則。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