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16:13-20

16:13 耶穌到了凱撒利亞‧腓立比的境內;在那裏他問門徒:「一般人說人子是誰?」16:14 他們回答:「有的說是施洗者約翰;有的說是以利亞;也有的說是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。」16:15 耶穌問他們:「那麼,你們說我是誰?」16:16 西門‧彼得回答:「你是基督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。」16:17 耶穌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真有福了;因為這真理不是人傳授給你的,而是我天上的父親向你啟示的。16:18 我告訴你,你是彼得,是磐石;在這磐石上,我要建立我的教會,甚至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。16:19 我要給你天國的鑰匙,你在地上所禁止的,在天上也要禁止;你在地上所准許的,在天上也要准許。」16:20 於是,耶穌吩咐門徒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就是基督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主耶穌到凱撒利亞‧腓立比的境內時,問門徒說:一般人說我是誰?(v13)
02>門徒轉述,是施洗約翰、以利亞、耶利米,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。(v14)
03>主耶穌繼續追問門徒:那麼,你們說我是誰?(v15)
04>西門彼得回答---是基督,永生上帝的兒子。(v16)
05>主耶穌肯定西門彼得的答覆,並指出這回答是出自天父的指示。(v17)
06>主耶穌繼續告知,教會建造的根基,以及賦予教會的權柄。(v18-19)
07>主耶穌吩咐門徒,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---祂就是基督。(v20)

主題:
1>耶穌身份的確認。
2>彼得的信仰告白。
3>教會根基與權柄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彌賽亞(救世主)耶穌基督。(v16)
2>永生的上帝。(v16)
3>永生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。(v16)
4>在地上建立教會的耶穌基督。(v18)
5>賜給教會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19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凱撒利亞‧腓立比,距離加利利海北邊約三十哩,由分封王希律腓立比所統轄。希臘與羅馬的文化痕跡,在當地處處可見,尤其外邦廟宇神像多得不可勝數。當腓利受命管轄時,不僅重新建造這座城市,同時為該城市重新命名,也就是將自己的名字加在後面。
此時,主耶穌跟祂的門徒,即將結束在加利利邊境東北一帶的事奉行程,所以刻意向門徒發出有關祂身份的問題,目的是為了考驗門徒對祂認識的程度。

1>耶穌身份的確認(之一)
耶穌到了凱撒利亞‧腓立比的境內;在那裏他問門徒:「一般人說人子是誰?」他們回答:「有的說是施洗者約翰;有的說是以利亞;也有的說是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。」(v13-14)
主耶穌從門徒口中,間接得知一般人對祂的認識。從門徒的回應當中,一般人以三個人物來比擬主耶穌,就是:施洗約翰、以利亞、耶利米。因為藉著主耶穌大有能力、大有果效的事奉,讓一般人感受到,主耶穌就像這三位傑出的先知一樣。
然而,這樣的答案,主耶穌顯然並不滿意!所以,沒有回應,繼續追問。
反省:我對主耶的認識有多少?如果以同樣的問題問我,我會如何回答?

2>耶穌身份的確認(之二)
耶穌問他們:「那麼,你們說我是誰?」西門‧彼得回答:「你是基督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。」耶穌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真有福了;因為這真理不是人傳授給你的,而是我天上的父親向你啟示的。(v15-17)
當主耶穌轉而詢問門徒之後,彼得立刻回答,同時也是宣告說:「你是基督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。」這樣的答案,顯然令主耶穌十分滿意,所以立刻誇獎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真有福了;因為這真理不是人傳授給你的,而是我天上的父親向你啟示的。
顯然,耶穌是基督,是彌賽亞,是救世主,是受膏者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。
反省:我信主多少年了?耶穌是基督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,我確信嗎?我體會嗎?

3>天父超然的啟示
耶穌說:「約翰的兒子西門,你真有福了;因為這真理不是人傳授給你的,而是我天上的父親向你啟示的。(v17)
針對彼得的回答,也就是「宣告主耶穌是基督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」這件事,主耶穌宣稱這是真理,而且不是來自人的傳授,乃是來自天父上帝的啟示。顯然,在這世上,某些事是人的經驗、人的知識、人的傳授,某些事則是來自上帝的啟示。
反省:在我的生涯當中,所追求的,大部份是什麼?人的傳授?上帝的啟示?

4>教會建立的根基
我告訴你,你是彼得,是磐石;在這磐石上,我要建立我的教會,甚至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。(v18)
這一段經文,自古以來,始終爭論不休。首先,天主教非常重視這段經文,認為教會的磐石就是彼得,而且他們就是傳承自彼得,尤其得著天國的鑰匙。因此,在教會歷史上,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,羅馬天主教會認為得救必需經過教會。直到宗教改革時才更正為:
得救是上帝絕對的恩典。因此,在於上帝的主權,不在於人的決定。
一般來說,比較中肯的理解,此處經文所謂的磐石,應該是指:耶穌基督本身,或指彼得所作「你是基督,是永生上帝的兒子」這樣的信仰告白。因為教會絕不可能以任何人作為建造的根基,教會的根基絕對是耶穌基督,永生上帝的兒子。
反省:我是否承認耶穌基督是教會的根基?是否尊耶穌基督作為教會的頭?

5>地上教會的權柄
我要給你天國的鑰匙,你在地上所禁止的,在天上也要禁止;你在地上所准許的,在天上也要准許。(v19)
這是新約聖經當中,第一次提到「教會」這個名詞。教會,希臘文意指「一群被呼召的人」。因此,教會不是指建築物、不是指組織、不是指機構,教會乃是屬靈的團體,也是一群「蒙主呼召、信而受洗、蒙恩得救」的人的共同體。
身為基督徒,活在世上,要面對屬靈爭戰。但是,主耶穌卻將制勝的權柄,交付給凡相信祂的人---教會,讓信祂的人,藉著禱告,可進行「綑綁」與「釋放」的事奉。
反省:我是否得知擁有這個權柄?是否奉耶穌基督的名運用這個權柄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6:01-12

16:1 有幾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見耶穌,想陷害他,所以要求他顯個神蹟,證明他所做的是出於上帝。16:2 耶穌說:「傍晚,你們說:『明天一定是晴天,因為天邊有紅霞。』16:3 早晨,你們說:『今天會有風雨,因為天色暗紅。』你們很會觀察天色,卻不會洞察這個時代的徵兆!16:4 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、淫亂!你們要求神蹟嗎?除了約拿的神蹟,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。」耶穌說完,就離開他們走了。16:5 門徒渡湖到對岸,忘了帶餅。16:6 耶穌告訴他們:「你們要小心,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母。」16:7 門徒彼此議論:「他說這話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。」16:8 耶穌知道他們在說些甚麼,就問他們:「你們為甚麼在討論沒有帶餅的事呢?你們的信心太小了!16:9 竟然到現在還不明白!難道你們忘記了我曾把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吃飽的事嗎?當時還剩下多少籃的碎屑呢?16:10 還有那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,你們又收拾了多少籃的碎屑呢?16:11 為甚麼還不明白我不是跟你們談餅的事?你們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母!」16:12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並不是要他們提防那餅裏的酵母,而是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有幾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,為了陷害主耶穌,來求主耶穌行神蹟。(v1)
02>主耶穌指出:他們會看天色,卻不會洞察時代的徵兆。(v2-3)
03>主耶穌指出: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、淫亂!同時指出:除了約拿的神蹟,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。主耶穌說完,就離開他們走了。(v4)
04>主耶穌提醒門徒,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。(v5-12)

主題:
1>只剩復活的神蹟。
2>防備偏差的教訓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遭人陷害的耶穌基督。(v1)
2>能行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1)
3>從神而來的耶穌基督。(v1)
4>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4)
5>隨時門訓的耶穌基督。(v6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為利益捨棄原則
有幾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見耶穌,想陷害他,所以要求他顯個神蹟,證明他所做的是出於上帝。(v1)
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,是猶太領袖中的兩大派別。法利賽人嚴謹遵守舊約的律例典章,以及祖先所遺留的傳統、習俗。可惜,他們拘泥形式,只重外表,忽略實質內涵。
撒都該人則是祭司的後裔,在猶太公會任職的人當中,有不少人屬於這個黨派。他們非常強調理性。因此,不相信「復活」與「天使」等教義。以上兩個派別的人馬,由於神學觀點不同,所以彼此之間,幾乎涇渭分明。然而,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---主耶穌,竟然能夠勾結在一起。顯然,為了利益,原則可以捨棄。
反省:我的為人如何?是否為五斗米折腰?是否為了利益,原則隨時可以拋棄?

2>具備分辨的智慧
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、淫亂!你們要求神蹟嗎?除了約拿的神蹟,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。」耶穌說完,就離開他們走了。(v4)
當時,有幾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,一同前來晉見主耶穌,要求主耶穌顯個神蹟,以證明祂所做的是出於上帝。主耶穌能行神蹟,也常常行神蹟,但是卻不隨便行神蹟。針對那些卑微的、軟弱的、受綑綁的、真心尋求的、信心堅定的,主耶穌幾乎不曾推辭,立刻行醫治的神蹟。
但是如今面對這些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,雖然他們提出行神蹟的要求,但是主耶穌的態度卻全然不同。因為主耶穌深知他們的動機並非善意,他們並非想要對主耶穌有更深的認識,而是企圖藉機抓祂的把柄,以便控告祂、陷害祂。
因此,對他們說:你們很會觀察天色,卻不會洞察這個時代的徵兆!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、淫亂!你們要求神蹟嗎?除了約拿的神蹟,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。主耶穌說完,就離開他們走了。顯示:這樣的人,主耶穌連理都不想理!
反省:在事奉過程中,主耶穌具備分辨的智慧,而我呢?是否曾被愚弄?是否曾遭陷害?

3>只求神蹟不悔改
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、淫亂!你們要求神蹟嗎?除了約拿的神蹟,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。」耶穌說完,就離開他們走了。(v4)
談到看神蹟,我們都知道:人的眼目,非常容易被一些稀奇、超然的事物所吸引。但是,這種對「異能的好奇」與「真實的信心」卻截然不同。
當時的宗教領袖就是如此,因為他們只喜歡看神蹟,卻不肯悔改相信主耶穌,也拒絕主耶穌所說的話。顯然,神蹟奇事並不一定能使人產生真正的信心。
另外,雖然他們已經看過不少神蹟,但是如果期待藉著更大的神蹟來說服自己,以便接受主耶穌來自上帝,主耶穌是彌賽亞的事實,那麼這樣的要求尚屬情有可原。
但是實際上卻不是如此。因為,他們要求神蹟的目的,是要試探、陷害主耶穌。所以,主耶穌根本不予理會,經一番教訓之後,掉頭就走!
反省:我的信仰立基於何處?神蹟奇事?還是對真理的認識?與主耶穌生命中的相遇?

4>死而復活的神蹟
主耶穌對他們(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)說: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、淫亂!你們要求神蹟嗎?除了約拿的神蹟,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。(v4)
主耶穌為何說,除了約拿的神蹟,再也沒有神蹟給那個時代的人看?因為當時代的人心靈已被罪惡轄制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即便行再多的神蹟,也無法使他們認識真理。
主耶穌接著引用約拿「在大魚肚子裏三天三夜」的經歷,來預表自己將被釘死在十字架上,而且將「在墳墓裏過三天三夜」的情境。並強調在十字架上的死,以及三天之後的復活,將是當代最大、最奇妙的神蹟。倘若無法藉著「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」這個最大的神蹟,來認識上帝為人類所預備的救恩。那麼,即便行再多的神蹟,依然無法使人真正悔改,歸向上帝。
反省:針對主耶穌的死而復活,我是否全然相信?我是否確認這是最大的神蹟?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與我何干?

5>領悟遲緩的門徒
耶穌告訴他們:你們要小心,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母。門徒彼此議論:他說這話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。(v6-7)門徒這才明白,耶穌並不是要他們提防那餅裏的酵母,而是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。(v12)
根據經文的描述,我們發現:針對主耶穌的教導,以及所使用的比喻,門徒的領受顯得有點遲緩。門徒跟隨在主耶穌身邊,雖然已經有一段相當的時日,但是依然經常摸不著主耶穌教訓的本意和重點。所以當主耶穌吩咐他們,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時,他們竟然誤以為主耶穌是指他們缺乏食物。
反省:當我讀聖經時,我的領悟如何?如果是遲緩的話,可以如何補救?

6>防備偏差的教訓
門徒這才明白耶穌並不是要他們提防那餅裏的酵母,而是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。(v12)
酵的作用是使麵團發起來,尤其只需要少許的酵,就能夠使整團的麵發起來。主耶穌以「酵」作為比喻,來形容少許的錯誤或罪惡,就能夠影響一大群的人,尤其指出: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錯誤的教導,會導致許多人誤入歧途。因為法利賽人的教訓偏重外表,很容易使人陷入假冒為善之中。而撒都該人拒絕超然的事蹟,教導的結果會將人導入理性主義。以上兩種人的教導,都無法使人認識真理。因此,提醒門徒應特別小心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錯誤的教導。
反省:針對後現代主義,紛紛出籠的異端邪說,我如何分辨?如何持守純正的信仰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5:29-39

15:29 耶穌離開那地方,來到加利利湖邊。他上了山,坐下。15:30 一大群人又來找他,並帶來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,安置在耶穌腳前;耶穌一一治好他們。15:31 那群人看見了啞巴的說話,殘疾的復原,跛腳的走路,失明的看見,都非常驚奇,也都讚美以色列的上帝。 15:32 耶穌叫門徒來,對他們說:「我很體貼這一群人,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,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。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,恐怕會在路上暈倒。」15:33 門徒說:「在這偏僻的地方,我們哪裏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一大群人吃飽呢?」15:34 耶穌問他們:「你們有多少餅?」他們回答:「七個餅和幾條小魚。」15:35 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,15:36 拿起那七個餅和幾條小魚,感謝上帝,擘開,遞給門徒;門徒又分給群眾。15:37 大家都吃,而且吃飽了。門徒收拾剩餘的碎屑,裝滿了七個籃子。15:38 吃飽的,除了婦女和孩子,有四千人。15:39 於是耶穌遣散群眾,然後上船,往馬加丹地區去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主耶穌來到加利利湖邊,上了山並醫治各樣的病症。(v29-30)
02>凡看見醫治神蹟的人,都將榮耀歸給上帝。(v31)
03>主耶穌叫門徒來,針對三天未進食的群眾表示體貼(憐憫)。(v32)
04>門徒針對供應那麼多人的餐食問題,深深表示疑慮。(v33)
05>主耶穌從門徒手中取得七個餅幾條小魚,經祝謝後眾人吃飽還剩下七藍。(v34-38)
06>主耶穌遣散群眾,然後上船,往馬加丹地區去。(v39)

主題:
1>上帝聖名得榮耀。
2>四千(男)人吃飽的神蹟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擁有醫治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30)
2>聖名配得尊榮、頌讚的上帝。(v31)
3>體貼(憐憫)人的耶穌基督。(v32)
4>行七個餅幾條魚讓四千人(男人)吃飽的耶穌基督。(v33-3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吸引眾人的耶穌
耶穌離開那地方,來到加利利湖邊。他上了山,坐下。一大群人又來找他。(v29-30a)
主耶穌來到加利利湖邊的山上,群眾立刻從各處蜂擁而到,並且圍繞在祂的四周圍,這樣的景象,經常在福音書中出現。這些被吸引來跟隨的人,動機可能不盡相同,但是主耶穌的生命具有強大的吸引力,絕對是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。因為在祂的生涯當中,包括:醫病、趕鬼、行神蹟、教導人---等,與當時的宗教領袖截然不同,乃是帶著極大的權柄與能力。因此,凡所到之處,總是人山人海。
反省:當時主耶穌的生命與作為,是這樣的吸引群眾,今天我們這些跟隨主耶穌、學像主耶穌的人,所到之處又是如何呢?吸引人嗎?還是惹人怨?

2>殘缺不全的人生
耶穌離開那地方,來到加利利湖邊。他上了山,坐下。一大群人又來找他,並帶來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,安置在耶穌腳前。(v29-30a)
當時不僅一大群人,前來圍繞在主耶穌的四周圍,同時也帶來了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和許多罹患其他疾病的人,前來安置在主耶穌的腳前。這些罹患各種病症的人,就是人生真實情境的寫照。所謂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」或「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」等俗語,證明我們的人生,沒有任何一個人,能夠十全十美,乃是殘缺不全的。
反省:我的人生如何?擁有平安嗎?常常喜樂嗎?一切都稱心如意嗎?還是有什麼病痛?有什麼重擔?有什麼苦悶?有什麼缺陷?有什麼難處?

3>領到主耶穌面前
一大群人又來找他,並帶來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,安置在耶穌腳前。(v30a)
當時有許多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,這些人都需要主耶穌的醫治,但是他們未必能夠自行前來。因此,需要有人願意協助、有人願意帶路。要是沒有人願意協助,沒有人願意帶路,他們就無法就近主耶穌,就無法得著醫治。因此,那些協助、帶路的人,所扮所演的角色,也是不可或缺的。
反省:我是否經常注意,在我身邊有那些有綑綁、有難處,需要關懷、需要協助的人?是否將他們帶到主耶穌面前來?

4>使人復原的耶穌
一大群人又來找他,並帶來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,安置在耶穌腳前;耶穌一一治好他們。(v30)
在這段聖經當中,非常清楚的記載,當時不管是跛腳的、失明的、殘疾的、啞巴的,或罹患其他各種疾病的人,只要帶來安置在主耶穌的腳前;主耶穌就一一的治好他們。顯示:主耶穌擁有醫治的權柄,主耶穌是醫治人、使人復原的主!
反省:我對主耶穌的認識有多深?我擁有多少(肉體、心靈、個性、品德)因主耶穌而復原的經歷?

5>上帝聖名得榮耀
那群人看見了啞巴的說話,殘疾的復原,跛腳的走路,失明的看見,都非常驚奇,也都讚美以色列的上帝。(v31)
根據馬可福音的記載,這個時候主耶穌正路過低加波利境內,在這地區所居住的都是外邦人。這些外邦人因為看見了啞巴的說話,殘疾的復原,跛腳的走路,失明的看見,都非常驚奇,也都讚美以色列的上帝。
這件事一方面顯示,藉著醫治事件,讓上帝的聖名得著榮耀;另一方面也顯示:連外邦人也都受感動而讚美以色列人所敬奉的上帝。
反省:我的言行舉止,是否常常榮耀上帝的聖名?連外邦人都懂得讚美上帝,而我呢?是否常常讚美上帝?

6>全人關懷的耶穌
耶穌叫門徒來,對他們說:我很體貼這一群人,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,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。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,恐怕會在路上暈倒。(v32)
主耶穌對人們的關懷,心靈方面是無庸置疑的。但是根據這段經文的描述,我們發現:祂其實不僅關懷心靈的需要而已,同時也關懷肉體的需要。顯然,主耶穌對人們的關懷,是非常完整,全人的關懷。
反省:我傳福音、關懷人,層面有多廣?是否學習全人的關懷?

7>你手裏有多少餅
顯然,這七個餅幾條魚的神蹟,並非靠外來的資源,而是運用現場僅有的,也就是取用門徒手中所擁有的,經過主耶穌接手、祝聖之後,就這樣成就了奇妙的大事。
當上帝呼召摩西時,同樣對摩西說:你手裏是什麼?然後同樣藉著摩西手中,那毫不起眼的牧羊杖,來成一件又一件奇妙的大事,順利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。
當今有部份中小型教會,經常說:我們不像大型教會,因為我們沒有錢、沒有人、沒有空間、沒有資源,所以什麼都沒辦法做。其實,這是錯誤的觀念!
反省:事奉上帝的我,是否先尋求外面的資源?是否等候資源累積豐富了、足夠了再---?還是善於運用現有的資源?就是先看看自己手裏有什麼?立刻為上帝擺上?

8>使少變多的耶穌
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神蹟,就是七個餅幾條魚讓四千(男)人吃飽,甚至還有剩餘。
這個事件啟示我們,主耶穌是「使少變多」的真神。因此,不管我們手中擁有多少資源、多少恩賜,只要帶到主耶穌面前,甘心樂意的獻上,經過祂祝福之後,必能滿足許多人的需要。尤其當我們願意將自己獻上,讓主耶穌來破碎、讓主耶穌來擘開,就能產生奇妙的能力,讓許多飢渴的生命得著滿足。不僅可以滿足一切需求,甚至還要豐富有餘。
反省:我曾經將自己的生命擺上,讓主耶穌來使用嗎?我是否擁有七個餅幾條魚的經歷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5:21-28

15:21 耶穌離開那地方,避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去。15:22 當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,喊著說:「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我的女兒被鬼附著,痛苦不堪。」15:23 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。門徒上來求他,說:「請叫她走開!她跟著我們,一路喊叫呢!」15:24 耶穌回答:「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。」15:25 那女人一聽見這話,就在他的腳前下拜,說:「主啊,請幫助我!」15:26 耶穌說:「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。」15:27 那女人說:「是的,主啊,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呢!」15:28 於是耶穌說:「婦人,你的信心好大呀!照你所要的,給你成全吧!」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主耶穌離開加利利,避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去。(v21)
02>當地有個迦南(外邦)女子來見主耶穌,請求主耶穌救她那被鬼附的女兒。(v22)
03>主耶穌故意以緘默、推辭、冷言冷語,來試驗這位外邦女子的信心。(v23-26)
04>這位外邦女子,鍥而不捨得精神,終於通過了信心的考驗。(v27)
05>主耶穌不僅稱讚這位女人的信心,並且醫治了她的女兒。(v28)

主題:
1>迦南婦女的信心。
2>因信心得醫治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處事充滿智慧的耶穌基督。(v21)
2>順從上帝帶領的耶穌基督。(v21)
3>大衛的子孫(人子)耶穌基督。(v22)
4>施行醫治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2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順從上帝的帶領
耶穌離開那地方,避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去。(v21)
主耶穌在世上的年日,都完全順從上帝的帶領。此時,祂避開加利利,來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。表面上的原因,可能為了避免法利賽人進一步的干擾,甚至避開正面的衝突,也可能是為了尋找一個安靜的處所,可以單獨與天父親近。但是,實際上,在祂易生當中所作的每一個決定,甚至所走的每一步路,都完全順從上帝的帶領。
身為基督徒的我們,應該效法主耶穌的樣式,將一生的路途,交託在上帝手中,學習聆聽上帝的聲音,謙卑順服聖靈的帶領,就必經歷祂奇妙的作為。
反省:我人生的道路怎麼走?自己決定?父母安排?他人意見?或尋求上帝?

2>迦南婦女的呼聲
當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,喊著說: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我的女兒被鬼附著,痛苦不堪。(v22)
當主耶穌避開加利利,來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的時候,立刻有一個迦南的婦女來見祂,同時喊著說: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我的女兒被鬼附著,痛苦不堪。
這個迦南婦女,背負著女兒被鬼附的痛苦,顯示:家庭有著急切的需要,女兒急切需要幫助、急切需要醫治、急切需要釋放、急切需要自由。當聽到主耶穌到來的消息之後,便一路跟隨,而且大聲呼喊: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這是來自迦南婦女的呼聲。
反省:今天在生活周遭,我聽見任何需要醫治、需要釋放、需要扶持的呼聲嗎?

3>耶穌是唯一盼望
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,喊著說: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我的女兒被鬼附著,痛苦不堪。(v22)
這位迦南的婦女,有個女兒被鬼附。被附的時間究竟有多長,我們不得而知。但是我們卻知道,這件事不僅讓女孩飽受折磨,也使母親深感痛苦。在過去的歲月裏,相信他們必定作過各方的努力,但是卻依然毫無功效。甚至一切指望,都即將破滅!
就在此時,主耶穌的到來,為這位婦女帶來無限的希望。因此,她高聲呼喊著: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主耶穌成為這位婦女,在絕望中唯一的盼望!
反省:在我的生涯中,在我的際遇裏,曾經遭遇傷心、苦痛、絕望嗎?誰是我的盼望?

4>事奉過程的迷失
門徒上來求他,說:請叫她走開!她跟著我們,一路喊叫呢!(v23b)
當這位迦南婦女,前來求告主耶穌的時候,門徒曾經請求主耶穌打發她離開,因為她一路跟隨、不斷喊叫,使門徒感到厭煩。門徒之所以會有如此反應,可能因為尚未察覺這位婦女的需要,也可能心中根本缺乏憐憫的心。
不管如何,當時門徒的反應,可以成為我們的殷鑑。我們往往也會因為太過於專注或忙碌在事工當中,導致忽略了接受我們服事的人真正的需要。尤其當我們對有需要的人存有偏見,或對方帶給我們麻煩、對我們造成干擾時,往往容易產生如同門徒一樣的反應。
反省:我是否太過專注於事工?我對人的需要敏感嗎?我對人曾經感到厭煩嗎?

5>越挫越勇的信心
這位迦南婦女,為了女兒的緣故,向主耶穌懇求醫治的過程中,遭遇不少的挫折。其所遭遇的挫折,大致整理如下:
1>不理不睬:針對這位婦女的懇求,剛開始的時候,主耶穌並未作任何回應。這種不理不睬的態度,對這位婦女來說,無疑是一大挑戰。
2>頗為反感:門徒對這位婦女的表現頗為反感。因此,對主耶穌說:這位婦女跟在後面一路宣嚷,最好能將她打發離開。
3>刻意推辭:針對門徒的建議,主耶穌特別強調,祂來的主要任務是:在以色列人當中尋找迷失的羊。這位婦女因為是外邦人,所以不是主耶穌關懷的對象。
4>冷言冷語:當這位婦女鍥而不捨的懇求,甚至不惜向主耶穌下拜,且說:主啊!幫助我!主耶穌竟然以「不好拿兒女的餅給夠吃」作為回覆。將該婦女形容為狗,這種尖酸刻薄的話語,對這位婦女的信心與熱忱,彷彿潑了一盆冷水。
顯然,這位婦女的信心是十分堅定的,甚是至越挫越勇,得不著絕不放手!
反省:比起這位迦南的婦女,我的信心如何呢?我的意志如何?是否覺得汗顏?

6>通過考驗的信心
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。門徒上來求他,說:「請叫她走開!她跟著我們,一路喊叫呢!」耶穌回答:「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。」那女人一聽見這話,就在他的腳前下拜,說:「主啊,請幫助我!」耶穌說:「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。」(v23-26)
主耶穌對這位婦女的態度,首先不理不睬,接著似乎拒之於千里之外,然後又是一陣冷言冷語。以上這些態度,看似冷漠、看似拒絕、看似歧視,其實通通不是。
主耶穌之所以用這樣的態度,真正的用意,是要考驗這位婦女的信心。因為主耶穌深知她的信心是堅定的,她的意志是堅強的。因此,故意藉著一連串的考驗,來呈現這位外邦婦女信心的可貴。
另外,我們也發現,這位婦女終於通過了考驗。因為主耶穌最後稱讚她說:婦人,你的信心好大呀!照你所要的,給你成全吧!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。
反省:我的信心是否經過任何考驗?如果我是那位迦南的婦女,面對這樣的情境,結果會是如何?早就拂袖而去?或依然堅持到底?

7>耶穌是普世救主
當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,喊著說:主啊,大衛之子,可憐我吧!我的女兒被鬼附著,痛苦不堪。(v22)於是耶穌說:婦人,你的信心好大呀!照你所要的,給你成全吧!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。(v28)
這一個醫治事件,就當時的社會情境來說,具有非常特別的意義。因為主耶穌所關懷的對象,並不具有猶太血統。這個婦女的身份尤其特殊,她不僅是外邦女子而已,甚至是跟猶太人成為世仇的迦南人。
雖然身份如此特殊,但是主耶穌不僅接受她的懇求,醫治了她那被鬼附的女兒,甚至還誇獎她的信心這麼大。主耶穌這一連串的舉措,就當時來說,實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議!然而卻顯示:主耶穌不只是猶太人的救主而已,祂乃是普世、萬民、萬族的救主!
反省:主耶穌不只是基督徒的救主,祂更是佛教徒、回教徒、道教徒---的救主。身為基督徒的我,尤其信主久遠,成為老信徒之後,是否心中只有主內弟兄姊妹?還是如同主耶穌一樣,擁有寬廣的心胸,關懷各個宗教的信徒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5:10-20

15:10 耶穌召集群眾到他面前,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聽,也要明白!15:11 那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,不會使人不潔淨;那從人嘴裏出來的,才會使人不潔淨。」15:12 後來門徒告訴耶穌:「法利賽人聽見了你這話,很不服氣,你知道嗎?」15:13 耶穌回答:「凡不是我天父所栽種的植物都要連根拔除。15:14 不要理他們吧!他們是瞎子在作嚮導;瞎子給瞎子領路,兩個人都會跌進坑裏去。」15:15 彼得說:「請你向我們解釋這比喻的意思。」15:16 耶穌說:「你們到現在還是跟別人一樣不明白嗎?15:17 難道你們不曉得,一切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,到了肚子裏,然後又排泄出來?15:18 但是從嘴裏出來的是出自內心,那才會使人不潔淨。15:19 因為從人心裏出來的有種種惡念;這些惡念指使他犯凶殺、淫亂、通姦、偷盜、撒謊、毀謗等罪。15:20 這一切才真的會使人不潔淨。至於不先洗手吃飯那一類的事是不會使人不潔淨的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主耶穌召集群眾到祂面前,對他們說:天國信息,你們要聽,也要明白!(v10)
02>門徒告訴主耶穌,法利賽人對祂的教訓感到不服氣的事實。(v12)
03>主耶穌對法利賽人的評論:如同瞎子領瞎子、將遭受上帝審判。(v13-14)
04>彼得因不明白主耶穌所說的比喻,故提出詢問,以及主耶穌的感嘆!(v15-16)
05>主耶穌說明從口入的,不會污染心靈;唯獨從口出的才會。(v11、17-20)
06>主耶穌舉例說明從心裏出來的惡念。(v19)

主題: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召集、勸勉群眾的耶穌基督。(v10)
2>施行審判的天父上帝。(v13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要聆聽更要明白
耶穌召集群眾到他面前,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聽,也要明白!(v10)
耶穌說:你們到現在還是跟別人一樣不明白嗎?(v16)
天國的道理、福音的信息,我們不僅要聆聽,同時要確實明白。因為根據主耶穌在撒種的比喻當中曾經提到:那聽了天國的信息卻不明白的人,正像撒在路旁的種子,那邪惡者來到,把撒在他心田裏的信息都奪走了。(馬太福音13:19)
顯然,當我們聆聽天國的道理、福音的信息時,明白與否關係重大!
因此,我們應該竭力追求徹底明白。尤其為了追求徹底明白,甚至可以學像彼得一樣,不惜向主耶穌求問說:請你向我們解釋這比喻的意思!
另外,主耶穌也曾應許將差聖靈來,以便引導我們明白真理。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,他要引導你們明白(原文是進入)一切的真理;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,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,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。(約翰福音16:13)
反省:針對天國的道理、福音的信息,我追求聆聽嗎?我似懂非懂?還是徹底明白?我是否曾經抓住主耶穌的應許,懇求聖靈引導我明白(進入)真理?

2>污穢的真正來源
那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,不會使人不潔淨;那從人嘴裏出來的,才會使人不潔淨。(v11)法利人與經學教師,非常注重外在飲食的禮儀,也就是再三強調:吃飯之前必須要先洗手,否則就違反了猶太人不潔淨的遺傳(傳統)。
但是主耶穌卻強調,真正的污穢不是來自不潔的食物,而是來自污穢的人心;真正攔阻人的並非禮儀上的不潔,而是道德上的瑕疵。
因此,當祂跟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對話之後,便召集群眾到祂面前,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聽,也要明白!那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,不會使人不潔淨;那從人嘴裏出來的,才會使人不潔淨。(v10-11)
反省:通常從我口中所出的,都是什麼樣的話語?我的口舌、我的言語,是否能夠潔淨人的心靈?還是反而成為他人心靈的污染源?

3>法利賽人的錯誤
耶穌回答:「凡不是我天父所栽種的植物都要連根拔除。不要理他們吧!他們是瞎子在作嚮導;瞎子給瞎子領路,兩個人都會跌進坑裏去。」(v13-14)
法利賽人對於主耶穌的教導,不僅不明白,而且還感到不服氣。藉著他們的語氣、表情,徹底顯露出來。這種不服的情緒,甚至連門徒都感受得到。
因此,門徒就來告訴耶穌說:法利賽人聽見了你這話,很不服氣,你知道嗎?由於門徒的提問,促使主耶穌對法利賽人提出兩點(負面的)評價:
A.必然遭受審判:他們不是天父上帝所栽種的。意思是說:他們的論點,不是來自上帝的啟示。因此,將來都要連根拔除。意思是說:結果必然遭受審判。
B.一同掉進死亡:他們屬靈的眼睛是瞎的,但是自己卻以為看得見。結果,被他們帶領的人,也一起陷入屬靈的黑洞、深坑裏,因而邁向死亡。
反省:就屬靈的領域、視野來說,我是瞎眼的?還是目明的?尤其負責教導人、勸勉人、帶領人的,會不會陷入瞎子領路的危機當中?我該如何追求、裝備自己,以便在屬靈的領域、視野當中,能夠成為耳聰、目明的人?

4>保守心勝過一切
主耶穌說:難道你們不曉得,一切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,到了肚子裏,然後又排泄出來?但是從嘴裏出來的是出自內心,那才會使人不潔淨。因為從人心裏出來的有種種惡念;這些惡念指使他犯凶殺、淫亂、通姦、偷盜、撒謊、毀謗等罪。這一切才真的會使人不潔淨。至於不先洗手吃飯那一類的事是不會使人不潔淨的。(v17-20)
當彼得提出詢問之後,主耶穌再度提出更清楚的說明。祂表示:一切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,不管乾淨與否,最後還是會排泄出來,落入茅廁裏,這些東西都不會污染我們的心靈。唯獨從嘴裏出來的,因為是出自內心,所以才會使人的心靈不潔淨。
接著,主耶穌進一步舉出有關污穢心靈的實例來。祂說:因為從人心裏出來的有種種惡念;這些惡念指使他犯凶殺、淫亂、通姦、偷盜、撒謊、毀謗等罪。
一旦心中存有惡念,就會說出苦毒、兇惡的話來;一旦心中懷有殺人的念頭,就會採取行動,去殺害所怨恨的人;一旦心中懷有淫亂的意念,就會和異性發生不正常的關係。因此,保守心思意念的聖潔,將是我們追求生命純潔的重點。
你要保守你心,勝過保守一切,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。(箴言4:3)
反省:我的心思意念潔淨嗎?我如何保守自己,擁有潔淨的心思意念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5:01-09

15:1 有幾個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,問他:15:2 「為甚麼你的門徒不遵守我們祖先的傳統?他們吃飯以前並沒有按照規矩洗手!」15:3 耶穌回答:「為甚麼你們為著遵守傳統,卻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呢?15:4 上帝說:『要孝敬父母』;又說:『咒罵父母的,必須處死。』15:5 你們偏偏說,要是有人對父母說:『我已經把奉養你們的當供物獻給上帝了』,15:6 他就用不著孝敬父母。你們拿傳統來抵消上帝的話。15:7 假冒為善的人哪,以賽亞指著你們所發的預言是多麼正確啊!他說:上帝這樣說:15:8 這人民用唇舌尊敬我,他們的心卻遠離我。15:9 他們竟把人的規例當作我的命令;他們敬拜我都是徒然!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,專程從耶路撒冷前來加利利,質問主耶穌:為何門徒未遵守祖先傳統,就是吃飯之前,沒有按照規矩洗手!(v1-2)
02>主耶穌反過來以「他們為了遵守傳統,卻違背上帝的命令」來反問他們。(v3)
03>主耶穌接著提出「他們假借將財物獻給上帝的名義,來規避孝順父母的責任」的事實。(v4-6)
04>主耶穌最後引用先知以賽亞的預言,來指出他們「用唇舌尊敬上帝,他們的心卻遠離上帝」這種假冒為善的事實,並指出他們的敬拜是徒然的。(v7-9)

主題:
1>本末倒置的危機。
2>假借名義避責任。
3>嘴唇尊敬心遠離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帶領門徒的耶穌基督。
2>正本清源的耶穌基督。
3>頒佈命令的天父上帝。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任何一個文化或社群當中,通常都會產生長期累積下來,已經成為習慣,甚至牢不可破的想法或作法,這就是所謂的遺傳(傳統)。當然,遺傳(傳統)也不是一無是處,有些遺傳(傳統)還是有其存在的價值。
但是由於人類的罪性、軟弱,甚至私慾,導致部份原本有價值的遺傳(傳統),經過歲月的累積之後,漸漸趨向與真理相悖,甚至成為真理的絆腳石。
話說上帝的選民---猶太民族,當他們從巴比倫被擄之地回歸之後,前後只不過數百年的時間,竟然有數以百計的宗教遺傳(傳統),陸續被加入上帝所頒佈的律法當中。
主耶穌時代的宗教領袖,就是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,就是極力維護猶太遺傳(傳統)的代表人物。他們將猶太人的遺傳(傳統),與上帝的律法視為同等重要。
在眾多猶太人的遺傳(傳統)當中,飯前洗手是其中一個項目。而且,不僅是其中一個項目而已,甚至已經演變成為絕對化的守則。也因為如此,所以只要違背這個守則的,必然在猶太社會中引起軒然大波。
話說主耶穌的門徒,是否經常飯前不洗手,我們不得而知。但是比較可能的情形,就是偶而忘了洗手就吃飯。這樣的情景,讓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認為大逆不道。因此,特地從象徵權力中心的耶路撒冷,大老遠的來到加利利,也就是來到主耶穌的面前,以正義之師的姿態,前來興師問罪。
他們質問主耶穌說:你的門徒為何不遵守我們祖先的傳統?因為他們吃飯之前,並沒有按照規矩洗手。以上就是整個事件的背景與經過。

1>本末倒置的危機
有幾個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,問他:「為甚麼你的門徒不遵守我們祖先的傳統?他們吃飯以前並沒有按照規矩洗手!」耶穌回答:「為甚麼你們為著遵守傳統,卻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呢?(v1-3)
吃飯前得先洗手,就衛生的角度而言,其實是有道理的。但是當時的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「指責主耶穌的門徒,吃飯之前不先洗手」這件事,之所以受到譴責的原因就是:他們並沒有釐清問題的本質,就直接將「吃飯前得先洗手」這個遺傳(傳統)給予絕對化。尤其,當高舉遺傳(傳統)到達一個程度時,甚至超越了上帝的誡命。
然而,主耶穌就不是這樣,因為祂洞悉問題的本質,祂也深知「孰重、孰輕」的優先次序,祂更明白將遺傳絕對化的錯誤。因此,指出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本末倒置的危機。
反省:上帝的誡命與教會傳統,甚至世上的傳統,孰重、孰輕的優先次序,我能夠分辨嗎?在我個人的信仰生活當中,是否曾經陷入本末倒置的危機裏?例如:教會為了強調要求嚴謹、紀律嚴明,主張禮拜時間一到就關門,導致部份人失去敬拜的機會。

2>假借名義避責任
上帝說:『要孝敬父母』;又說:『咒罵父母的,必須處死。』你們偏偏說,要是有人對父母說:『我已經把奉養你們的當供物獻給上帝了』,他就用不著孝敬父母。你們拿傳統來抵消上帝的話。(v4-6)
主耶穌對當時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的責備並非無的放矢,而是有確切的事實根據。因此,接著就以「當孝敬父母」一事為例,來作進一步的說明。
主耶穌指出:根據上帝所頒佈的誡命,身為子女的人,就是應該孝敬父母,這是毫無疑問的事。不僅先於一切的遺傳(傳統),甚至是絕對的、不能替代的。
但是在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所持守的遺傳(傳統)當中,有這樣的一個共識,就是認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,都要持守在上帝面前所發的誓。因此,無論金錢或財物,只要發誓獻給上帝,就不能再行動用,即便仍然存留身邊,還是一樣不能挪用。
因此,有人就抓住這個遺傳(傳統),故意將身邊所保留金錢、財物,聲稱已經發誓奉獻給上帝,因而無法挪為他用,包括:孝敬、照顧父母通通不行。換句話說,他們假借發誓獻給上帝的名義,作為「規避遵行孝道」的藉口。因此,主耶穌責備他們偽善!
反省:我是否曾經假借任何宗教信仰名義,作為規避該盡責任的藉口?例如:學生以教會活動作為藉口,來規避讀書,或幫忙家務的責任?

3>嘴唇尊敬心遠離
假冒為善的人哪,以賽亞指著你們所發的預言是多麼正確啊!他說:上帝這樣說:這人民用唇舌尊敬我,他們的心卻遠離我。他們竟把人的規例當作我的命令;他們敬拜我都是徒然!(v7-9)
主耶穌最後引用先知以賽亞的預言(以賽亞書29:13),來責備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,指出他們的假冒為善。主耶穌聲稱:他們用唇舌尊敬上帝,心卻遠離上帝。因為他們竟然把人的規例,當作是上帝的命令。因此,他們對上帝的敬拜都是徒然的!
反省:我是否視教會傳統、俗世習慣,過於上帝的律例典章?我的敬拜、我的事奉,是上帝所喜悅的嗎?我的禱告、唱詩,是出自內心?還是出自嘴唇,外在的形式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4:22-36

14:22 事後,耶穌立刻催門徒上船,先渡過對岸,等他遣散群眾。14:23 群眾散了以後,他獨自上山禱告;到晚上還留在那裏。14:24 這時候,船離岸已經很遠,遇著逆風,在波浪中顛簸。14:25 天快亮的時候,耶穌在湖上朝著門徒走來。14:26 門徒看見他在湖面上走,非常驚駭,說:「是鬼魂!」他們都害怕得叫起來。14:27 耶穌立刻對他們說:「放心,是我,不要怕!」14:28 彼得說:「主啊,如果是你,叫我在水上走,到你那裏去!」14:29 耶穌說:「來!」彼得就從船上下去,在水上朝著耶穌走過去。14:30 但是他一看到風勢猛烈,心裏害怕,開始往下沉,就喊叫:「主啊,救我!」14:31 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,說:「你的信心太小了,為甚麼疑惑呢?」14:32 他們上了船,風就停了。14:33 船上的門徒都向他下拜,說:「你真是上帝的兒子。」 14:34 他們渡過了湖,在革尼撒勒登岸。14:35 那裏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派人出去,把附近地區的病人都帶到耶穌的面前來。14:36 他們要求耶穌讓病人只摸一摸他外袍的衣角;所有摸著的人都得到醫治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當行過「五餅二魚」的神蹟之後,主耶穌催促門徒上船,先渡到湖的對岸革尼撒勒去,等後祂遣散群眾。(v22)
02>當群眾散了之後,主耶穌獨自上山禱告;直到晚上,祂還留在那裏。(v23)
03>船在湖中因遇風浪而顛簸,主耶穌走在湖面上,主動就近門徒的船隻。(v24-25)
04>門徒見狀都感驚慌,誤以為是鬼,以及主耶穌對自己身份的釐清。(v26-27)
05>彼得行走湖面的經歷。(v28-31)
06>他們上了船,風就停了。門徒都向主耶穌下拜,說:你真是上帝的兒子。(v32-33)
07>他們渡過了湖,在革尼撒勒上岸,主耶穌醫治罹患各樣疾病的人。(v34-36)

主題:
1>放心!是我!不要怕!
2>主耶穌說:你來!
3>主啊!救我!
4>你的信心太小了!
5>因信心得醫治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獨自禱告的耶穌基督。(23)
2>主動關心門徒的耶穌基督。(v25)
3>彰顯神性的耶穌基督。(v25)
4>垂聽禱告的耶穌基督。(v30-31)
5>平靜風浪的耶穌基督。(v32)
6>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。(v33)
7>擁有醫治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36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上山禱告的耶穌
事後,耶穌立刻催門徒上船,先渡過對岸,等他遣散群眾。群眾散了以後,他獨自上山禱告;到晚上還留在那裏。(v22-23)
上一段經文曾經提到:當主耶穌聽到施洗約翰被希律安提帕斬首殺害之後,原本計劃獨自到偏僻的曠野去禱告。但是因為群眾發現祂的行蹤,便從各地蜂擁而至,也就是從各城裏步行前來跟隨祂。眾人的跟隨,雖然干擾到祂的計劃,但因祂是滿有慈愛、憐憫的主,所以當看到這些人的需要時,卻又動起了憐憫的心,暫時放下獨自禱告的計劃,繼續事奉,醫治他們。同時行了「以五餅二魚,讓我千(男)人吃飽,還有剩餘」的神蹟。
事後,主耶穌催門徒上船,先渡到對岸,等祂遣散群眾。當群眾散了之後,祂才獨自上山禱告,就是繼續完成「未完成」的禱告計劃,甚至到晚上還留在那裏(繼續禱告)。
反省: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,都還那樣重視禱告的生活,而事奉上帝的我呢?

2>主動關懷的耶穌
這時候,船離岸已經很遠,遇著逆風,在波浪中顛簸。天快亮的時候,耶穌在湖上朝著門徒走來。門徒看見他在湖面上走,非常驚駭,說:「是鬼魂!」他們都害怕得叫起來。耶穌立刻對他們說:「放心,是我,不要怕!」(v24-27)
當門徒在湖中,因為遇著逆風,船在波浪中顛簸,導致搖櫓甚苦時,主耶穌在湖上朝著他們走來。顯示:主耶穌不僅瞭解他們的處境,同時主動就近、關心他們。
反省:我是否體會到主耶穌對我的關懷?我是否也學習主耶穌的樣式,主動關懷他人?

3>彰顯神性的耶穌
天快亮的時候,耶穌在湖上朝著門徒走來。門徒看見他在湖面上走,非常驚駭,說:「是鬼魂!」他們都害怕得叫起來。(v25-26)
主耶穌是完全的人,同時也是完全的神。因為是完全的人,所以會餓、會渴、會傷心流淚。因為是完全的神,所以能醫病、能趕鬼,能行各樣的神蹟、奇事。
此處,主耶穌行走湖面就近門徒,就是超越了常人的本能。因此,是神性的彰顯!
反省:我對主耶穌有多少認識?人性?神性?我親身經歷過祂那出自神性的作為嗎?

4>經歷獨特的彼得
彼得說:「主啊,如果是你,叫我在水上走,到你那裏去!」耶穌說:「來!」彼得就從船上下去,在水上朝著耶穌走過去。(v28-29)
根據聖經的描述,我們可以發現:彼得這個人,擁有以下性格特質。例如:容易衝動、意志薄弱、急性子、快人快語;勇敢堅毅、聖靈充滿、滿有愛心、信心堅定---等。
尤其衝動、凡事不經深思的性格特質,在這個事件當中流露無遺。因為個性衝動、未經深思,所以才會從船上一躍而下。(若換成:凡事深思熟慮、精打細算的亞伯拉罕,從船上一躍而下的事件,保證不會發生)
但是話又說回來,也因為彼得擁有這種性格特質,所以才讓他經歷到「其他門徒所沒有經歷到」那「行走水面」的寶貴經驗。
反省:在個人生涯,以及信仰歷程當中,我曾經擁有什麼獨特的經歷?

5>仰望主與看環境
耶穌說:「來!」彼得就從船上下去,在水上朝著耶穌走過去。但是他一看到風勢猛烈,心裏害怕,開始往下沉,就喊叫:「主啊,救我!」(v29-30)
當彼得聽從主耶穌的話,朝著主耶穌走的時候,可以安然無恙的走在湖面上。但是,當他的眼目一看到環境,就是看到猛烈的風勢與海浪時,心裏開始產生害怕,就立刻往下沉。這樣的情境,真是奇特無比。顯示:注目主,或看環境,是浮、沈的關鍵。
反省:在我的生涯當中,尤其在各樣際遇當中,我較多仰望主,或看環境?

6>垂聽禱告的耶穌
但是他一看到風勢猛烈,心裏害怕,開始往下沉,就喊叫:「主啊,救我!」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,說:「你的信心太小了,為甚麼疑惑呢?」(v30-31)
當彼得心中產生害怕,人開始下沈時,馬上呼喊:主啊!救我!主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。透過這個事件,我們可以學習以下兩項功課:
第一:即時簡短的禱告。彼得的禱告,是即時的禱告,也是「短到不能再短」的禱告。
因此,禱告不一定要大作文章,重要的是真誠的心。
第二:禱告立刻蒙應允。當彼得向主耶穌提出呼求之後,主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。也因此,彼得免於繼續下沈,就此保住一命。顯示:祂的禱告,立刻蒙應允。
反省:我是否常常禱告?是否迫切禱告?是否真心禱告?是否常有蒙應允的經歷?

7>止住風浪的耶穌
他們上了船,風就停了。船上的門徒都向他下拜,說:「你真是上帝的兒子。(v32-33)
因為主耶穌是永活的真神,祂不僅創造宇宙萬物,同時也掌管宇宙萬物,包括風浪都服從祂。因此,主耶穌是掌管大自然,全能永活的真神。
反省:我對主耶的認識有多深?是否相信祂掌管大自然?是否曾經為風雨向祂祈求?

8>漸漸認識主耶穌
他們上了船,風就停了。船上的門徒都向他下拜,說:「你真是上帝的兒子。(v32-33)
透過這段經文的描述,可以證明主耶穌的門徒,雖然常常跟隨在祂身邊,但是在這個事件之前,他們並不認為主耶穌是上帝的兒子,直到經歷這個事件、看過這個神蹟之後,他們才向主耶穌下拜,並且宣告說:你真是上帝的兒子。顯然,門徒對主耶穌的認識是漸進的。也就是每逢一次的經歷,就得著一次進深的認識。
反省:我對主耶穌的認識有多深?我的認識到達什麼樣的程度呢?

9>因著信心得醫治
他們渡過了湖,在革尼撒勒登岸。那裏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派人出去,把附近地區的病人都帶到耶穌的面前來。他們要求耶穌讓病人只摸一摸他外袍的衣角;所有摸著的人都得到醫治。(v34-36)
主耶穌跟門徒,經過一陣風浪之後,終於平安抵達對岸,就是在革尼撒勒登岸。當地人一認出是主耶穌,就把附近地區的病人,通通帶到主耶穌的面前來。他們要求主耶穌讓病人只摸一摸祂外袍的衣角;所有摸著的人都得到醫治。
其實「摸主耶穌外袍的衣角,病就能夠得醫治」這件事,這是人不完全的想法,甚至是錯誤的方式,但是病依然能得著醫治。顯示:病得醫治的秘訣,不在於方式如何,乃在於信心多大。因為,使人得醫治的,不是方法(式),而是信心,就是對主耶穌的信心。
反省:我對主耶穌的信心有多大?我曾擁有病得醫治的經歷嗎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4:13-21

14:13 耶穌聽到這消息,就上船,離開那裏,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去。群眾知道了,從各城鎮走路跟著他。14:14 耶穌上岸,看見這一大群人,動了惻隱的心,治好他們的疾病。14:15 傍晚的時候,門徒來見耶穌,對他說:「天晚了,這裏又是偏僻的地方,請叫群眾散開,讓他們自己到附近村莊去買食物。」14:16 耶穌回答:「不用叫大家散開;你們給他們吃吧。」14:17 門徒說:「我們這裏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。」14:18 耶穌說:「拿來給我。」14:19 於是,他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,然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,舉目望天,感謝上帝,擘開餅,遞給門徒,門徒又分給群眾。14:20 大家都吃,而且都吃飽了。門徒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,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14:21 吃的人數,除了婦女和孩子,約有五千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01>當主耶穌聽到施洗約翰被殺的消息之後,就離開那裏,往曠野去。(v13a)
02>眾人知道了主耶穌的行蹤,就從各城鎮走路來跟著祂。(v13b)
03>主耶穌看見這一大群人,就動了惻隱的心,並治好他們的疾病。(v14)
04>主耶穌行了「以五餅二魚,讓五千(男)人吃飽,又剩十二籃」的神蹟。(v15-21)

主題:
1>五餅二魚的神蹟。
2>你們給祂們吃吧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走向曠野(獨自面對上帝)的耶穌基督。(v13)
2>憐憫人(動了惻隱之心)的耶穌基督。(v14)
3>擁有醫治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14)
4>行神蹟(以五餅二魚讓五千「男」人吃飽)的耶穌基督。(v17-21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令人神傷的消息
第十三節說:耶穌聽到這消息,就上船,離開那裏,獨自到偏僻的地(曠野)方去。然而,主耶穌到底聽到什麼消息呢?就是聽到施洗約翰被希律安提帕斬首殺害的消息。這件事,絕對令主耶穌感到神傷。因為看到一位忠心的傳道者,竟然遭遇如此下場,怎不令祂感到神傷呢?不僅令祂感到神傷而已,甚至讓祂想起自己的將來,也就是即將邁向十字架的道路。因此,祂就離開那裏,到偏僻(曠野)的地方去。
反省:針對歷代以來的,殉道者的遭遇,我的心中有何感受?曾經為此而神傷嗎?

2>經歷曠野的生命
施洗約翰被斬首殺害的消息,必定造成相當大的震撼。因此,當主耶穌聽到這個消息之後,立刻獨自到曠野去。然而,獨自到曠野去,究竟是為了什麼呢?其實答案很清楚,就是安靜在上帝面前,尤其為將來所要面對十字苦架的爭戰,好好的尋求與禱告。這就是所謂「經歷曠野」的生命。
對一個基督徒來說,經歷曠野的生命,或獨自面對上帝的生命,是十分重要的功課。我們屬靈生命的成熟度,與經歷多少曠野(與上帝獨處)生活,其實是息息相關的。
反省:在我的生命當中,有多少曠野的歷練?有多少與上帝獨處的時間?

3>動起了憐憫的心
由於主耶穌的事奉有極大的果效,包括:醫病、趕鬼、宣講天國福音---等,早已經聲名遠播了。因此,雖然當祂聽到施洗約翰遇害的消息之後,因為感到神傷,而獨自前往曠野尋求上帝。但是群眾卻從各地蜂擁而至,也就是從各城裏步行前來跟隨祂。
如此狀況,雖然有一點干擾到祂原本的計劃,但是因為主耶穌是滿有慈愛、滿有憐憫的主,所以當祂看到這些人的需要時,卻又動起了憐憫的心,同時捨棄原本的計劃,繼續事奉,醫治他們。
反省:當時主耶穌看到人群的需要時,就動起了憐憫的心:今天,當我看到人們的需要時,通常都作何感想?

4>你們給祂們吃吧
主耶穌在曠野,繼續事奉的工作,傳講天國的福音,醫治各樣的病症,不知不覺天色已晚,眾人都已飢餓。然而,該處係曠野地,哪來吃的呢?
門徒見狀,就建議主耶穌說:天晚了,這裏又是偏僻的地方,請叫群眾散開,讓他們自己到附近村莊去買食物。然而,主耶穌卻回答說:不用叫大家散開;你們給他們吃吧!「你們給他們吃吧!」這句話,對門徒來說,是不可能的任務,當然也是信心的考驗。
反省:如果我是主耶穌的門徒,聽到主耶穌這樣對我說,我會怎麼回應呢?

5>五餅二魚的神蹟
面對這一大群人的晚餐,主耶穌明知門徒無能為力,但是卻又說:你們給他們吃吧!主耶穌說這話的意思,是要考驗他們的信心。其妙的是,當門徒找到五塊餅、兩條魚,並且帶到主耶穌面前之後,經過主耶穌舉目、望天、禱告、祝謝。竟然就這樣成就了奇妙的大事。因為不僅讓超過一萬名(包括:婦女與小孩)的群眾吃到飽,甚至剩下的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。
反省:五餅二魚的神蹟,給我什麼樣的啟示?是否增強我對主耶穌的信心?

6>你的手裏有什麼
顯然,這五餅二魚的神蹟,並非靠什麼外來的資源,而是運用現場僅有的,也就是取用手中所擁有的,經過主耶穌接手、祝聖之後,就這樣成就了奇妙的大事。
當上帝呼召摩西時,同樣對摩西說:你手裏是什麼?然後同樣藉著摩西手中,那毫不起眼的牧羊杖,來成一件又一件奇妙的大事,順利帶領以色列百姓出埃及。
當今有部份中小型教會,經常說:我們不像大型教會,因為我們沒有錢、沒有人、沒有空間、沒有資源,所以什麼都沒辦法做。其實,這是錯誤的觀念!
反省:事奉上帝的我,是先尋求外面的資源?再等候累積豐富的資源?還是運用現有的資源?就是先看自己手裏有什麼?

7>使少變多的上帝
這是一個非常明顯的神蹟,就是五餅二魚讓超過一萬人吃飽,甚至還有剩餘。這個事件啟示我們,上帝是「使少變多」的上帝。因此,不管我們手中擁有多少資源、多少恩賜,只要帶到上帝面前,甘心樂意的獻上,經過祂祝福之後,必能滿足許多人的需要。
尤其當我們願意將自己獻上,讓上帝來破碎、讓上帝來擘開,就能產生奇妙的能力,讓許多人飢渴的生命得著滿足。不僅可以滿足一切需求,甚至還要豐富有餘。
反省:我曾經將生命擺上,讓上帝來使用嗎?我是否擁有五餅二魚的經歷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4:01-12

14:1 那時候,加利利的希律王聽到了耶穌的事,14:2 就對臣下說:「這個人一定是施洗者約翰復活了,才會有能力行這些神蹟。」14:3 原來,希律為了他的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下令逮捕約翰,把他綁起來關在監獄裏。14:4 因為約翰屢次指責希律:「你不可佔有希羅底作妻子。」14:5 希律想殺他,但是怕人民,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。14:6 希律生日那一天,希羅底的女兒在賓客面前跳舞,很得希律的歡心。14:7 希律就對她發誓說:「無論你要求甚麼,我都願意給你。」14:8 女兒受母親的指使,要求說:「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!」14:9 王感到非常為難,可是他已經在賓客面前發了誓,只好命令照她所求的給她。14:10 於是希律差人到監獄裏去,斬了約翰的頭,14:11 放在盤子裏,給了希羅底的女兒;女兒把它交給母親。14:12 約翰的門徒來,把屍體領去,埋葬了,然後把這件事告訴耶穌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希律王聽到耶穌擁有行神蹟的能力,就誤認為是施洗約翰復活了。(v1-2)
2>希律王因為娶了兄弟的妻子為妻,遭受施洗約翰責備,因為惱羞成怒,而將施洗約翰下在監裏。(v3-4)
3>希律王企圖殺害施洗約翰,但是害怕人民,因為人民認為施洗約翰是先知。(v5)
4>描述施洗約翰遭希律王殺害的經過。(v6-12)

主題:
1>施洗約翰的殉道。
2>重於泰山之死。
3>權柄腐化與濫用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聲名遠播的耶穌基督。(v1)
02>能行各樣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1-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這位「分封王希律」就是希律安提帕,當他的父親大希律,在主前四年去世之後,他就被羅馬皇帝任命為加利利與比利亞的分封王,直到主後三十九年遭放逐為止。
希律安提帕休了原配,另娶同父異母的兄弟---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為妻。這位希羅底又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亞里斯多布魯的女兒。
根據摩西律法的規定,娶兄弟的妻子是違法的。尤其當時腓力依然在世,這樣的行為更顯出其卑劣。施洗約翰就是因為指責這樁不法的婚姻,導致遭到囚禁,甚至因此喪命。

1>打殺不死的良心
人可能一時喪失天良,甚至較長時間良心麻痺,但是要使上帝所給予人的良心完全喪失作用,是絕對不可能的事。因此,當希律王殺害施洗約翰之後,內心深層裏的良知,其實是相當不安的,甚至不時遭受控訴,所以疑神疑鬼、忐忑不安。
因此,當他一聽到主耶穌的名聲,尤其得知主耶穌擁有行神蹟的能力之後,立刻誤判就是他手中所殺害的施洗約翰復活了。由此可知,違背良心的事,絕對不能作,否則良心永遠會在心中控訴!
反省:我是否作出任何違背良心的事?內心還有任何控訴、不安嗎?

2>上帝忠心的僕人
施洗約翰是上帝忠心的僕人,上帝揀選他為光(耶穌基督)作見證,他在母腹裏就被聖靈充滿,而且在曠野中成長,接受上帝的雕琢與磨練。他甚至到處傳揚悔改的信息,為了事先預備人心,以迎接耶穌基督的到來。
他不僅忠於上帝,同時富有正義感。因此,當他看見不公不義、違法亂紀的事,並未因為對象是君王就畏懼退縮,他依然勇往直前、言所當言。甚至連犧牲性命都在所不惜。 反省:比起施洗約翰的忠心與勇氣,在上帝面前,我的表現如何呢?

3>陰狠毒辣的女人
希羅底是一個陰狠毒辣的女人,她搶奪了別人的丈夫,干犯了違法、不倫之罪。當遭受施洗約翰責備之後,不僅不知羞恥,反而惱羞成怒,尤其懷恨在心,同時伺機報復。甚至利用自己年幼的女兒,達到遂行報復之目的。
反省:希羅底的作為,帶給我們什麼樣的警惕?

4>愚拙昏庸的君王
根據經文所記載,整個事件發生經過,我們發現希律是一個愚拙、懦弱、冷酷,尤其受到情慾綑綁的昏君。經文中至少點出下列幾點:
a.良心控訴:當他聽到主耶穌的名聲與事蹟之後,由於本身對真理的無知,以及殺害施洗約翰之後,良心上的不安,導致誤將主耶穌當作從死裏復活的施洗約翰。
b.情慾綑綁:由於受到情慾的綑綁,導致不顧法律與倫理,娶了同父異母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為妻。
c.濫殺無辜:當本身違法亂紀的作為,遭受施洗約翰責備之後,不僅不肯聽勸告,甚至惱羞成怒,竟然將這位上帝的忠僕、勇敢的先知監禁起來,甚至鑄下殺害的大錯。
d.處事莽撞:在眾人為他慶生的場合當中,再一次顯示出他非理性的一面。就是隨便答應希羅底女兒---一個搔頭弄姿女孩的要求,而殘害無辜、誤了大事。
e.懦弱昏庸:希律王因為遭受責備而惱羞成怒,企圖殺害施洗約翰,但是又因畏懼怕百姓,導致不敢下手。
f.是非不分:當希羅底唆使女兒,要求取施洗約翰的人頭時,希律頓時陷入兩難之中,但是海口已誇下,為了顧及面子,以致於是非不分,就這樣將施洗約翰給予殺害。
反省:有關希律安提帕的愚拙、懦弱、冷酷、昏庸,我得著什麼警惕?

5>為使命劃下句點
當施洗約翰遭受殺害之後,施洗約翰的門徒,冒著生命的危險,公然收取屍體,並給予合宜的安葬,表示他們對老師(施洗約翰)的忠誠。隨後,這群施洗約翰的門徒,前去告知並跟隨主耶穌。至此為止,為這位「開路先鋒」的使命,終於畫下了句點。
反省:身為主耶穌門徒的我,是否做到忠於主耶穌的託付?

6>無比價值的生命
或許有人會因為施洗約翰的死,而感到無限的惋惜。因為這樣一個正直、謙卑、忠心的人,竟然英年早逝,而且死得如此難堪、活得如此短暫。事實上,生命的價值,不能單以長短來衡量。根據四福音書的記載,以及主耶穌對施洗約翰的評價,我們可以肯定:他沒有浪費自己的生命,更沒有虧負上帝的託付。他乃是將自己的一生,完全交在上帝的手中,忠心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。俗語說:死有重於泰山,也有輕於鴻毛。施洗約翰的死,絕對是重於泰山。他的生命
不僅沒有浪費,反而活出無比的價值。
反省:我的生命要如何運用呢?要擺在什麼樣的地方?是否白白浪費了?要是有那麼一天來臨,我的生命會是重於泰山?還是輕於鴻毛?

7>權柄腐化與濫用
權柄在國家、教會、家庭十分重要,因為是上帝所託付的。但是權柄的運用,必須要十分小心,不僅不能腐化,同時不能濫用,否則會造成傷害,甚至帶來災難。根據這段經文所記載,我們發現有三種權柄,已遭腐化與濫用。
a.治權:希律王擁有治理的權柄,這個權柄應該用來主持正義、為民申冤。但是,非常可惜,希律王的權柄,竟然徹底腐化,遭到濫用,甚至違法亂紀、欺壓善良。
b.夫權:希律王身為丈夫,是妻子的頭,照理說,應該影響妻子,作正確的事。但,實際上,不僅沒有正面影響妻子,反而受邪惡妻子的影響,導致陷入罪中。
c.母權:希羅底為人母,照理說,應當教導兒女正確的待人處事之道,引導兒女向善。但是非常可惜!她誤用了母權,因為私心自用,導致陷女兒入罪中。
反省:請比對一下,擁有權柄的我,是否因權柄而腐化?是善用呢?還是誤用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3:44-58

13:44 「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裏。有人發現了,就把它掩蓋起來,然後很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都變賣了,去購買那塊田。」13:45 「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。13:46 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,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,來購買那顆珍珠。」13:47 「天國又好比魚網撒在湖裏,捕捉各樣的魚類。13:48 網一滿,漁夫把它拉上來,坐在岸上把魚兒分開,揀好的放在桶裏,壞的扔掉。13:49 今世的末了也要這樣:天使要出去,從好人中把壞人分別出來,13:50 投進火爐。在那裏,他們要哀哭,咬牙切齒。」13:51 耶穌問他們:「這些話你們都明白嗎?」他們回答:「都明白。」13:52 耶穌說:「這麼說來,每一個經學教師成為天國的門徒,就像一家的主人從他的庫房裏搬出新和舊的東西來。」13:53 耶穌講完了這些比喻,離開那地方,13:54 回到自己的家鄉。他在會堂裏教導人;聽見的人都很驚訝,說:「他從哪裏得到這樣的智慧?他還行神蹟呢!13:55 這個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?他的母親不是馬利亞嗎?雅各、約瑟、西門,和猶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嗎?13:56 他的妹妹們不都住在我們這裏嗎?他這一切本領究竟從哪裏來的呢?」13:57 於是他們厭棄他。耶穌對他們說:「先知在本鄉本家外都受人尊重。」13:58 因為他們不信,他在那裏沒有行很多神蹟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寶藏的比喻。(v44)
2>珍珠的比喻。(v45-46)
3>撒網的比喻。(v47-50)
4>新舊混雜的光景。(v51-52)
5>主耶穌在故鄉拿撒勒被厭棄。(v53-58)

主題:
1>天國的價值。
2>先知在故鄉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善於宣講比喻的耶穌基督。
02>道成肉身、走入人群的耶穌基督。
03>施行審判的耶穌基督。(v48-50)
04>教訓充滿智慧的耶穌基督。(v54)
05>擁有行神蹟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54)
06>人子耶穌基督。(v55)
07>遭人(鄉親)厭棄的耶穌基督。(v57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上帝國的價值---之一
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裏。有人發現了,就把它掩蓋起來,然後很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都變賣了,去購買那塊田。(v46)
主耶穌以「寶藏」作為比喻,來形容上帝國擁有極重無比的價值。也因為上帝國擁有那樣大的價值,所以我們應該不惜一切代價來獲取。
反省:對上帝國的價值,我是否明白?我是否體會?我是否珍惜?

2>上帝國的價值---之二
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。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,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,來購買那顆珍珠。(v47)
這個比喻跟上一個比喻,意義幾乎一模一樣,只是以「珍珠」替代「寶藏」而已。主耶穌係以「珍珠」作為比喻,來形容上帝國的價值,是極重無比的。因此,值得我們犧牲一切,來爭取並擁有它。
反省:針對上帝國的價值,我曾經爭取過嗎?我曾經為了得著上帝國,而付過什麼代價?例如:娛樂、時間、嗜好、金錢---等?

3>兩種人兩種結局
天國又好比魚網撒在湖裏,捕捉各樣的魚類。網一滿,漁夫把它拉上來,坐在岸上把魚兒分開,揀好的放在桶裏,壞的扔掉。今世的末了也要這樣:天使要出去,從好人中把壞人分別出來,投進火爐。在那裏,他們要哀哭,咬牙切齒。(v47-50)
這個比喻是這段經文當中,主耶穌所說的最後一個。內容提到天國好像撒網在海裏,撈起了各樣的魚類。好的魚類放在桶子裏,壞的魚類就丟棄。
意思就是說,上帝國是為每一個人預備的。但是每個人對上帝國的反應都不一樣,有的人欣然接受,有的人堅持拒絕,所以結局當然也各不相同。
尤其當世界末了的時候,也就是當主耶穌再來的時候,天使會將義人(憑信心接受上帝國信息的人)分別出來,將在天父的國度裏,好像太陽發射光輝(v43);另外那些惡人(不肯接受上帝國信息的人)的結局就跟稗子一樣,將被丟進火爐裏,讓烈火焚燒。屆時,那些人將要哀哭、咬牙切齒!
反省:兩種人、兩條路、兩個結局,我如何作選擇?

4>新舊衝突的光景
耶穌問他們:「這些話你們都明白嗎?」他們回答:「都明白。」耶穌說:「這麼說來,每一個經學教師成為天國的門徒,就像一家的主人從他的庫房裏搬出新和舊的東西來。」(v51-52)
主耶穌說過幾個比喻之後,詢問跟隨祂的人說:「這些話你們都明白嗎?他們回答說:我們都明白了。然而,事實上,他們並未真正明白。
因此,主耶穌便進一步以文士為例,對眾人說:縱使文士渴慕上帝國的信息,但是依然無法擺脫舊約傳統的束縛,因此很多觀念一時難以轉變過來。
為此,主耶穌特別舉了一個例子,就是一個家主從倉庫裏同時拿出新、舊東西來,將兩者混在一起。主耶穌以此來形容當時文士心靈中,那種新、舊衝突的光景。
馬太福音九章十七節,主耶穌也曾經說過: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;若是這樣,皮袋就裂開,酒漏出來,連皮袋也壞了。惟獨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裏,兩樣就都保全了。
反省:當我信耶穌之後,是否將整個舊有的信仰背景、傳統觀念全然丟棄,還是依然故我,就是:觀念不變、心態不變、傳統不變、形式不變,只是將以前所祭拜的神明,以主耶穌來替換而已?

5>先知遭本鄉厭棄
耶穌講完了這些比喻,離開那地方,回到自己的家鄉。他在會堂裏教導人;聽見的人都很驚訝,說:「他從哪裏得到這樣的智慧?他還行神蹟呢!這個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?
他的母親不是馬利亞嗎?雅各、約瑟、西門,和猶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嗎?他的妹妹們不都住在我們這裏嗎?他這一切本領究竟從哪裏來的呢?」於是他們厭棄他。耶穌對他們說:「先知在本鄉本家外都受人尊重。」(v53-57)
由於主耶穌的童年,是在拿撒勒居住並成長。所以拿撒勒人都非常瞭解祂,包括:從事木工業的世上父親約瑟、母親馬利亞,以及兄弟姊妹---等,拿撒勒人都瞭若指掌。
因此,當主耶穌開始傳道之後,重新回到自己的故鄉時,雖然從祂身上所彰顯的智慧與能力,使得祂的鄉親深感訝異;但是因為太熟悉的緣故,導致心眼遭蒙蔽,無法接受祂就是從上帝而來的彌賽亞。因此,就這樣厭棄了祂,實在太可惜了!
反省:台灣話有句俗語說:近廟欺神!我對上帝所差派、所使用的使者,是否因為太熟悉的緣故,導致失去該有的尊重?

6>因不信而失福份
因為他們不信,他(主耶穌)在那裏沒有行很多神蹟。(v58)
主耶穌在拿撒勒長大,當祂開始工作時,諒必不會忽略自己的故鄉。同時,拿撒勒城的人,也未必比其他地方的人更平安、更健康。其他地方的人,有各樣的疾病、綑綁與需要,拿撒勒城的人,同樣有各樣疾病、綑綁與需要。
以主耶穌的愛,絕對不會忽略自己的故鄉。但是非常可惜,由於拿撒勒城的人,不相信祂,甚至厭棄了祂。因此,主耶穌在那裏,沒有行很多神蹟。
反省:聖經上寶貴的應許,我是否常常因為不信,導致失去許多的福份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3:31-43

13:31 耶穌對他們講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,人把它種在田裏。13:32 這種子比其他一切的種子都小,等它長起來卻比任何蔬菜都大;它成為一棵樹,連飛鳥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窩。」13:33 耶穌講了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麵酵,一個女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麵裏,使全團麵都發起來。」13:34 耶穌用比喻對群眾講述這一切;除了用比喻,他就不對他們說甚麼。13:35 他這樣做正應驗了先知所說過的話:「我要用比喻向他們講述,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告訴他們。」13:36 耶穌離開群眾,進屋子裏去。門徒又來問他:「請告訴我們,田裏的稗子這個比喻是甚麼意思?」13:37 耶穌說:「那撒好種子的是人子;13:38 田地是這個世界;好種子是屬於天國的人;稗子是屬於那邪惡者的人;13:39 撒稗子的敵人就是魔鬼;收割的時候是今世的末了;收割的工人是天使。13:40 到了今世的末了,作惡的人要像稗子一樣被拔出來,扔在火裏焚燒。13:41 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,把他國度裏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惡的人都抓起來,13:42 扔在火爐裏。在那裏,他們要哀哭,咬牙切齒。13:43 那時候,義人在天父的國度裏,將好像太陽發射光輝。有耳朵的,都聽吧!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芥菜種的比喻。(v31-32)
2>麵酵的比喻。(v33)
3>使用比喻的緣由。(v34-35)
4>解釋稗子的比喻。(v36-43)

主題:
1>天國的比喻。
2>天國的能力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善於述說比喻的耶穌基督。
02>應驗先知預言的耶穌基督。(v34)
03>道成肉身、走入人群的耶穌基督。(v36)
04>施行拯救的耶穌基督。(v36)
05>差派天使的耶穌基督。(v39)
06>施行審判的耶穌基督。(v41-4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主耶穌所說的比喻,通常都十分生活化,目的是讓人從日常生活的經驗當中,去體會永恆的真理。因此,有人將比喻形容為具有屬天意義的地上故事。這段經文記載兩個比喻,就是芥菜種的比喻,以及麵酵的比喻。同時記載前一段經文24-30節有關稗子比喻的解說。

1>上帝國的能力---之一
耶穌對他們講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,人把它種在田裏。這種子比其他一切的種子都小,等它長起來卻比任何蔬菜都大;它成為一棵樹,連飛鳥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窩。(v31-32)
這個比喻告訴我們,上帝國的能力是無窮盡的。雖然剛開始看似微小,但是一旦發展起來,力量將奇大無比。例如:當主耶穌開始出來工作時,只帶領十二個門徒而已,即便到了五旬節,也只有一百二十個人在馬可樓禱告而已。但是過了不久,教會便迅速的發展。曾經有一天增加三千人、五千人的記錄。直到目前為止,全世界歸信基督的人口,已經超過二十二億。顯示:上帝國的能力是無窮盡的。
反省:對上帝國的能力,我有多少認識?我切身體會過嗎?

2>上帝國的能力---之二
耶穌講了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麵酵,一個女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麵裏,使全團麵都發起來。」(v33)
這個比喻跟上一個比喻一樣,依然是告訴我們:上帝國的爆發力是無窮盡的。酵,出現在其他經文或其他教導中所代表的意義,通常都傾向比較負面的,就是「邪惡」或「不潔」的象徵。例如:耶穌對他們說:「你們要謹慎,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。」(馬太福音16:6)
然而,酵,在這個比喻當中,所象徵的意義,卻是「長大」或「爆發力」的正向意義。婦人使用微少的麵酵,能使全團的麵發起來。同樣是告訴我們:上帝國剛開始或許非常微小,幾乎讓人看不見,但是會很快的發展、壯大,甚至能影響全世界。
反省:對上帝國的能力,我有多少認識?我是否參與這個過程?

3>講述比喻的用意
耶穌用比喻對群眾講述這一切;除了用比喻,他就不對他們說甚麼。他這樣做正應驗了先知所說過的話:「我要用比喻向他們講述,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告訴他們。(v34-35)
主耶穌講述比喻的目的,絕對不是故意隱藏什麼,而是盼望藉著活潑、生動的生活經驗,帶出令人感覺似乎捉摸不到那天國奧秘的真理。問題出在人的心十分剛硬,根本不願意聽上帝國的信息,即便聽了也不當作一回事,才會有本章經文10-15節的說法。
舉例:耶穌回答:「關於天國奧祕的知識已經賜給了你們,沒有給他們。因為那已經有的,要給他更多,讓他豐足有餘;那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。為了這緣故,我用比喻對他們講;因為他們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又不明白。(v11-13)
然而,在這段聖經當中,已經講得非常清楚,主耶穌使用比喻的目的,就是要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告訴他們。因此,不是隱藏,是要掀開,讓更多人明白、蒙恩、得救。
反省:我是否效法主耶穌,藉著各樣的比喻,將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,告訴我身旁的人?

4>今世末了的審判
耶穌說:「那撒好種子的是人子;田地是這個世界;好種子是屬於天國的人;稗子是屬於那邪惡者的人;撒稗子的敵人就是魔鬼;收割的時候是今世的末了;收割的工人是天使。到了今世的末了,作惡的人要像稗子一樣被拔出來,扔在火裏焚燒。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,把他國度裏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惡的人都抓起來,扔在火爐裏。在那裏,他們要哀哭,咬牙切齒。那時候,義人在天父的國度裏,將好像太陽發射光輝。有耳朵的,都聽吧!(v37-43)
這段經文雖然是在解釋撒種比喻的意義,但是同時傳遞出一個更重要的信息,就是指出末日將有審判。經文中所謂收割的時候,就是指今世的末了。那個時候,主耶穌會藉著天使來作分別的工作。就是:人子要差遣祂的天使,把祂國度裏那些「使人犯罪」和「一切作惡」的人都抓起來,扔在火爐裏。但是,義人在天父的國度裏,將好像太陽發射光輝。
審判的結果,義人和惡人(「使人犯罪」和「一切作惡」的人)遭遇將截然不同。義人將在天父的國度裏,好像太陽發射光輝;惡人將被扔到火爐裏遭烈火焚燒。
反省:針對聖經所啟示末後的審判,我是否相信?我如何面對?是否作好準備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3:24-30

13:24 耶穌向他們講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有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裏。13:25 大家睡覺的時候,敵人來了,把稗子撒在麥子中間,就走了。13:26 到了麥子長大結穗的時候,稗子也出現了。13:27 莊主的僕人前來說:『主人,你撒在田裏的是好種子,這些稗子究竟從哪裏來的呢?』13:28 他回答:『這是敵人幹的。』他們就問:『你要我們去把稗子拔掉嗎?』13:29 他說:『不必啦!因為你們拔除稗子的時候,恐怕會連麥子也拔掉了。13:30 讓麥子跟稗子一起長吧;收割的時候,我會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,捆起來燒掉,然後收聚麥子,儲藏在我的倉庫裏。』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莊主將好的麥種撒在田裏,但是當大家睡覺時,敵人也偷偷的撒下稗種。(v24-25)
2>麥子與稗子一同成長,當長大結實時便顯明出來。(v26)
3>稗子的出現,令僕人感到納悶,莊主且告知緣由。(v27-28a)
4>莊主指示僕人處置之道,並且告知收割時將面對的結果。(v28b-30)

主題:稗子的比喻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善於述說比喻的耶穌基督。(v24)
02>看透撒旦作為的耶穌基督。(v28)
03>施行最後審判的耶穌基督。(v30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稗子是一種雜草,生長初期與麥苗極為相似。然而,當漸漸成長,尤其當結實的時候,便可以分辨出來,但是因為兩者的根,通常都糾纏在一起。所以,若硬將稗子拔掉,必會傷及麥子,所以,將這兩者區分的工作,要等到收割時才進行。

1>敵對者的矇混
耶穌向他們講另一個比喻:「天國好比有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裏。大家睡覺的時候,敵人來了,把稗子撒在麥子中間,就走了。(v24-25)
主耶穌繼續宣講天國的比喻,這個比喻雖然以「稗子」作為題材,但是實際上所要表達的意義卻是:當上帝在祂子民當中工作的時候,撒旦也會偷偷的跟在後頭,以欺騙、偽裝的方式,混淆上帝的作為、破壞上帝的工作。上帝子民的團契(教會)當中,經常出現異端擾亂的人,就是最具體的例子。因此,我們應謹慎!
反省:在教會當中,撒旦或敵對者的攪擾,我能體會嗎?我將如何面對?

2>矇混者將現形
到了麥子長大結穗的時候,稗子也出現了。莊主的僕人前來說:『主人,你撒在田裏的是好種子,這些稗子究竟從哪裏來的呢?』他回答:『這是敵人幹的。(v26-28a)
雖然撒旦善於偽裝、矇混,侵入上帝的子民當中,從事混淆與破壞的工作。但是由於本質不同,矇混技術即便再高超,終究會露出真面目,也就是將無所遁形。
反省:在上帝子民的團契(教會)中,何者是麥子,何者是稗子,我能分辨嗎?

3>暫時存留稗子
他們就問:『你要我們去把稗子拔掉嗎?』他說:『不必啦!因為你們拔除稗子的時候,恐怕會連麥子也拔掉了。讓麥子跟稗子一起長吧;(v28b-30a)
當我們在世的年日,惡者不會立即遭除滅。滅除的工作,當主再來的時候,或審判的日子才會發生。因此,這惡者會跟我們如影隨形,緊追不捨。
反省:面對這如影隨形,甚至緊追不捨的惡者,我當如何面對?

4>將有公義審判
讓麥子跟稗子一起長吧;收割的時候,我會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,捆起來燒掉,然後收聚麥子,儲藏在我的倉庫裏。(v30)
收割的時候,是指世界的末了。也是上帝所定審判世人的時刻。在那個時候,主耶穌要親自分辨麥子與稗子,同時吩咐使者,將一切偽裝、矇混、攪擾,讓人迷失、跌倒的,全都扔在火爐裏。換句話說,當審判的日子來臨時,作惡的撒旦將受嚴厲的懲罰。
反省:面對末日的審判,我有何體會?如何面對?準備好了嗎?

5>務要謹慎儆醒
每個世代都有假先知、假基督出現,甚至偽裝天使,滲入教會當中。根據觀察顯示:異端教派有時也相當興盛,使得「真理」與「歪理」糾纏不清。
因此,我們應該謹慎儆醒,在真理上好好的追求、深深的扎根。因為當我們具備了分辨的智慧之後,才不至於被迷惑了。
反省:我是否天天讀聖經?我對真理有多少認識?「真理」與「歪理」我能分辨嗎?

6>天國實現過程
藉著這個比喻,同時告訴我們,天國(上帝國)實踐過程,並非一帆風順,而是會遇到阻擾、爭戰。乃是經過一段艱辛、爭戰的過程之後,才會完全實現。
反省:我是否足夠堅定,勝過引誘、迷惑,使上帝旨意實現在我心中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3:18-23

13:18 「所以,你們要明白這撒種比喻的意思。13:19 那聽了天國的信息卻不明白的人正像撒在路旁的種子,那邪惡者來到,把撒在他心田裏的信息都奪走了。13:20 那撒在石地上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,立刻樂意接受,13:21 只是扎根不深,不能持久,一旦為了信息而遭遇患難或迫害,立刻放棄。13:22 那撒在荊棘中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以後,生活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惑窒息了信息的生機,無法結出果實。13:23 那撒在好土壤裏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,並且領悟了;他結出果實,收成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解釋「種子撒在路旁」的意義。(v19)
2>解釋「種子撒在石地」的意義。(v20-21)
3>解釋「種子撒在荊棘」的意義。(v22)
4>解釋「種子撒在好土」的意義。(v22)

主題:
1>解釋撒種的比喻。
2>結實一百倍、六十倍、三十倍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傳揚天國信息的耶穌基督。
02>解釋比喻意義的耶穌基督。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防備惡者來搶奪
那聽了天國的信息卻不明白的人,正像撒在路旁的種子,那邪惡者來到,把撒在他心田裏的信息都奪走了。(v19)
我們都知道,聖靈會興起工作,撒旦同樣會積極工作。尤其撒旦總是作破壞性的工作,就是專門破壞人跟上帝之間的關係。所以當上帝真理、生命的道,落在人的心田之後,撒旦就虎視眈眈的企圖破壞,甚至企圖搶奪,以免人因遵行上帝的道,而蒙恩得救。因此,我們應該警戒、應該防備,不讓撒旦有可乘之機。
反省:當我讀聖經時,真正能夠明白嗎?當我聽講道時,真正能夠專注嗎?我真能明白嗎?還是過目(過耳)即忘?我是否曾經為了讀聖經能明白,聽講道能專注而禱告?

2>扎根立基的信仰
那撒在石地上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,立刻樂意接受,只是扎根不深,不能持久,一旦為了信息而遭遇患難或迫害,立刻放棄。(v20-21)
信而受洗非常重要,這當然毫無疑義。但是就一般基督徒來說,只有信跟受洗,其實還是不夠。應該進一步追求,甚至接受裝備,讓屬靈生命逐漸成長,以期邁向成熟。
例如:藉著讀聖經、禱告等靈修生活、參加聚會、過團契生活、閱讀屬靈書籍、接受裝備訓練、參加主日禮拜---等。
經過上述操練之後,信仰才能扎根,根基才能穩固。如此,不管遭遇任何患難或迫害,才不會動搖,甚至離棄真道。
反省:我的信仰狀況如何?是否有進深的追求與裝備?我的信仰根基穩固嗎?當迫害或患難來臨時,是否經得起考驗?

3>防備世事的纏累
那撒在荊棘中的種子,是指人聽了信息以後,生活的憂慮和財富的誘惑窒息了信息的生機,無法結出果實。(v22)
生活上的憂慮,以及來自財富的誘惑,對現代人的影響非常大,就像荊棘窒息了正在生長的幼苗一樣,會擠壓、扭曲上帝的道,在人心中的成長。所以,我們不得不防備。
馬太福音五章八節,主耶穌也曾經說過:清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見上帝。所以,我們也要學習放空、學習安靜、保持清心,不要一直被憂慮和財富綑綁住。能夠這樣的話,上帝的道才不至於遭擠壓,才能在我們心中生長、結實。
反省:我的心中是否有空間,讓上帝的道扎根、生長?還是都被世上的金錢憂慮困住?

4>栽培優質好土壤
那撒在好土壤裏的種子是指人聽了信息,並且領悟了;他結出果實,收成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(v23)
在這個比喻當中,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一點,就是:對上帝的道是否能夠明白。根據第十九節的記載,如果聽了還不明白,就像撒在路旁的種子,那邪惡者來到,把撒在他心田裏的信息都奪走了。但是,根據第廿三節的記載,如果聽了能夠明白,他結出果實,收成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有三十倍的。
因此,聽了上帝的道之後,是否明白(領悟、瞭解、understand)是一個關鍵。所以,當我們讀聖經,或是聽講道的時候,不應一知半解,應該徹底瞭解,明白上帝的心意。
反省:當我讀聖經或聽講道的時候,大多數是一知半解呢?還是真正明白上帝的旨意?真正聽見上帝對我個人說話的聲音?我的心田如何?是否結出一百倍、六十倍、三十倍的果子,讓主來收成?讓主的心得滿足?讓主的名得榮耀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3:01-17

13:1 同一天,耶穌離開了家,到湖邊去。他坐下。13:2 一大群人集合到他跟前來,所以他上了一條船,坐下;群眾傍著水邊站著。13:3 他就用比喻向他們講解許多事情。他說:「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。13:4 他撒的時候,有些種子落在路旁,鳥兒飛來把它們吃掉了。13:5 有些落在淺土的石地上,因為土壤不深,很快就長苗;13:6 但太陽一出來,幼苗給曬焦了;又因為根不夠深,就枯乾了。13:7 有些落在荊棘中,荊棘長起來,把幼苗擠住了。13:8 另外有些種子落在好土壤裏,長大結實,收成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也有三十倍的。」13:9 於是耶穌說:「有耳朵的,都聽吧!」 13:10 門徒來見耶穌,問他:「為甚麼你對群眾講話都用比喻呢?」13:11 耶穌回答:「關於天國奧祕的知識已經賜給了你們,沒有給他們。13:12 因為那已經有的,要給他更多,讓他豐足有餘;那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。13:13 為了這緣故,我用比喻對他們講;因為他們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又不明白。13:14 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;他說:這人民聽了又聽,卻不明白;看了又看,卻看不見。13:15 因為他們心智閉塞,塞住了耳朵,閉上了眼睛。不然,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,耳朵也會聽見,心裏領悟,回心轉意,我就治好他們。13:16 「但是你們是有福的!因為你們的眼睛看得見,耳朵聽得見。13:17 我實在告訴你們,有許多先知聖賢要看你們所看見的,卻沒有看到;要聽你們所聽見的,也沒有聽到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離開家,前往湖邊,上了一條船,向岸上的群眾宣講天國的福音。(v1-3a)
2>主耶穌以撒種的比喻,向群眾宣講天國的福音。(v3b-8)
3>主耶穌呼籲他們:靈裏當有敏銳的聽覺。(v9)
4>針對主耶穌說比喻一事,門徒感到納悶,就來詢問緣由。(v10)
5>主耶穌向門徒解釋說比喻的緣由。(v11-15)
6>主耶穌稱門徒為有福。(v16-17)

主題:
1>撒種的比喻。
2>天國的奧秘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主動出擊、深入民間的耶穌基督。(v1)
02>吸引眾人的耶穌基督。(v2)
03>善用比喻的耶穌基督。(v3)
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本章聖經記載主耶穌所說的七個有關天國奧秘的比喻,其中有兩個比喻更是經過解釋,包括撒種的比喻與撒稗子的比喻。本段經文係記載第一個比喻,就是撒種的比喻。

1>心田不同,結果相異
主耶穌說:「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。他撒的時候,有些種子落在路旁,鳥兒飛來把它們吃掉了。有些落在淺土的石地上,因為土壤不深,很快就長苗;但太陽一出來,幼苗給曬焦了;又因為根不夠深,就枯乾了。有些落在荊棘中,荊棘長起來,把幼苗擠住了。另外有些種子落在好土壤裏,長大結實,收成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也有三十倍的。」
比喻,顧名思義,就是利用生活周遭,具體並熟悉的事物,來闡明相對比較抽象的真理。本段經文所提到這個比喻,雖然談論有關撒種的事,但實際上要傳遞的卻是:上帝的道,撒在不同的人的心田上,將產生不同的結果。在這個比喻當中,總共提到種子撒在四種土地上面,也就是指上帝的道落在四種心田,以及四種不同的結果。
第一種:落在路旁
結果---被飛鳥吃掉。
意義---聽了道,不明白,撒旦來,奪了去。
第二種:落在淺土
結果---無法扎根,雖快長苗,但太陽一出,立刻枯萎。
意義---聽了道,很感動,無根基,快消失。
第三種:落在荊棘
結果---荊棘長起來,將幼苗擠住了。
意義---聽了道,受攪擾、受誘惑,難結實。
第四種:落在好土
結果---長大結實,有一百倍的,有六十倍的,也有三十倍的。
意義---領受真道,恆心遵守,美好見證,結實纍纍。
反省:我的心田比較像哪一種,當上帝的道栽種在我的心中之後,結果都是如何?

2>敏銳的屬靈聽覺
於是主耶穌說:「有耳朵的,都聽吧!」(v9)
當主耶穌說完了比喻之後,接著宣告說:有耳朵的,都聽吧!這裏所謂「有耳朵的當聽」的意思,並非泛指一般的聽覺,而是指靈裏的敏感度,也就是屬靈的領悟力。
我們只要對上帝,擁有一顆謙卑、渴慕、追求的心,屬靈會幫助我們,提升我的的屬靈敏銳度
反省:我的屬靈領悟力如何?是敏銳呢?還是遲鈍?

3>使用比喻的用意
門徒來見耶穌,問他:「為甚麼你對群眾講話都用比喻呢?」耶穌回答:「關於天國奧祕的知識已經賜給了你們,沒有給他們。因為那已經有的,要給他更多,讓他豐足有餘;那沒有的,連他所有的一點點也要奪走。為了這緣故,我用比喻對他們講;因為他們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又不明白。以賽亞的預言正應驗在他們身上;他說:這人民聽了又聽,卻不明白;看了又看,卻看不見。因為他們心智閉塞,塞住了耳朵,閉上了眼睛。不然,他們的眼睛就會看見,耳朵也會聽見,心裏領悟,回心轉意,我就治好他們。(v10-15)

主耶穌使用比喻對眾人宣講天國的福音,門徒覺得很納悶,就問主耶穌說:為何不直接了當的闡述真理,卻要使用隱含的比喻?經文中提到三個原因:

A揭示天國的奧秘
主耶穌使用比喻的用意,是為了揭示天國(上帝國)的奧秘。這天國的奧秘,所指的就是耶穌基督的降生、受死與復活,同時藉著地上教會的建立,讓凡是肯認罪、悔改、歸向祂的人,都可以成為上帝國度裏的人,得以享受那永恆的生命。這些奧秘是上帝在創世以來所預定的計劃,過去是隱藏著的,如今藉著耶穌基督的教訓與工作彰顯出來。凡事虛心接受的人,必得著豐盛有餘;凡是拒絕的人,什麼都得不著。B吸引人追求真道
使用比喻若不經解釋,一般人無法立即瞭解。然而,主耶穌使用比喻,並非故弄玄虛或吊人胃口。乃是為了進一步,引起有心人追求的熱忱。
由於當時那些人,都是為神蹟而來的,他們根本無心追求,甚至存心嫉妒、抵擋,尤其企圖除滅主耶穌。他們完全不願意改變自己,來順從真理。因此,主耶穌才說:他們看也看不見,聽也聽不見,也不明白。

C應驗先知的預言
主耶穌使用比喻來傳講天國的福音,也是為了應驗舊約先知的預言。當時許多猶太人,尤其宗教領袖,他們以傳統來取代上帝的道,以自己的義來代替上帝為他們預備的義。
就意義上來說,他們故意使自己心靈的眼睛瞎了,使自己心靈的耳朵聾了。這樣,當然聽不到,也看不到有關天國奧秘的事。這事正好應驗先知的預言說:他們心蒙脂油、耳朵發沈、眼睛閉著、所以無法得救。
反省:就屬靈方面來說,心蒙脂油、耳朵發沈、眼睛閉著---等現象,會不會發生在我身上?

4>門徒是有福的人
主耶穌最後對門徒說:但是你們是有福的!因為你們的眼睛看得見,耳朵聽得見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有許多先知聖賢要看你們所看見的,卻沒有看到;要聽你們所聽見的,也沒有聽到。(v16-17)
主耶穌以比喻的方式來宣講天國的,為了讓真心追求的人,可以進一步探求並且明白。主耶穌知道,祂所揀選的十二個門徒,除了猶大以外,其餘都是誠心跟隨祂的人。由於他們真心跟隨,由於對主耶穌的信心,所以他們成為有福的人,可以明白群眾無法明白的真理,可以看見群眾無法看見的作為。成為主門徒,是何等的有福!
反省:在信仰歷程當中,我是否如同主耶穌的門徒一樣,明白他人無法明白的真理,看見他人無法看見的作為。我是否堪稱為有福的人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2:38-50

12:38 當時,有幾個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來對耶穌說:「老師,我們希望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。」耶穌說:12:39 「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、多麼不忠!你們竟要求我顯神蹟!不,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,再也沒有別的神蹟給你們看了。12:40 約拿曾經在大魚的肚子裏三天三夜,人子也要在地的深處三天三夜。12:41 在審判的日子,尼尼微人要站起來控告你們這一代的人,因為他們聽見約拿的宣道就棄邪歸正了。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約拿更重大的事呢!12:42 在審判的日子,南方的女王要站起來控告你們這一代的人,因為她長途跋涉來聽所羅門王智慧的話。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所羅門更重大的事呢!」 12:43 「邪靈離開了所附的人,走遍乾旱地區,尋找棲息的地方,都找不到,12:44 就說:『我要回原來的屋子去。』他回去後,發現屋子還空著,而且打掃得又乾淨又整齊。12:45 於是他又出去,帶回七個比他更邪惡的靈來,跟他住在一起。那個人後來的景況比從前更壞了。這邪惡時代的人的處境也是這樣。」 12:46 耶穌還在跟群眾說話的時候,他的母親和兄弟來了。他們站在外面,想要跟他說話。12:47 有人告訴耶穌:喂,你的母親和兄弟站在外面,要跟你說話呢!」12:48 耶穌回答:「誰是我的母親?誰是我的兄弟?」12:49 於是他指著他的門徒說:「你們看,這些人就是我的母親,我的兄弟!12:50 凡實行我天父旨意的,就是我的兄弟、姊妹,和母親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有幾位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,向主耶穌要求看神蹟,主耶穌給予回絕。(v38-39)
2>主耶穌以約拿在大魚肚子裏三天三夜為例,預表自己將死而復活的神蹟。(v40)
3>主耶穌以「尼尼微城的悔改」與「南方女王渴慕所羅門的智慧」兩件事作為對比,指出當時宗教領袖「心剛硬、不悔改、不相信」的罪。(v41-42)
4>有關靈界(邪靈)奧秘的事。(v43-45)
5>主耶穌強調在主裏(或:在靈裏)彼此關係的重要性。(v46-50)

主題:
1>邪惡的世代。
2>最大的神蹟。
3>靈界的奧秘。
4>主裏的關係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行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38)
02>被釘十架、死而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40)
03>施行審判的天父上帝。,(v41)
04>人子耶穌基督。(v46)
05>旨意美善的天父上帝。(v50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只求神蹟不悔改
當時,有幾個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,一同來要求主耶穌,行一個神蹟給他們看看。如此舉動,並非真心想要更深認識主耶穌,只是對異能感到好奇而已。
主耶穌看透他們的心,知道他們早已見過足夠的神蹟,如果願意敞開自己的心,早就相信主耶穌是彌賽亞了,只是他們定意拒絕主耶穌,甚至企圖除滅主耶穌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即使行再多的神蹟,也無法改變他們的心,當然無法改變他們對主耶穌的態度。莫怪對他們說: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、多麼不忠!你們竟要求我顯神蹟!不,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,再也沒有別的神蹟給你們看了。
談到看神蹟,我們都知道:人的眼目,非常容易被一些稀奇、超然的事物所吸引。但是,這種對「異能的好奇」與「真實的信心」卻截然不同。當時的宗教領袖就是如此,因為他們只喜歡看神蹟,卻不肯悔改相信主耶穌,也拒絕主耶穌所說的話。顯然,神蹟奇事並不一定能使人產生真正的信心。
反省:我的信仰立基於何處?神蹟奇事?還是對真理的認識?與主耶穌生命中的相遇?

2>死而復活的神蹟
主耶穌對他們(經學教師與法利賽人)說:這時代的人多麼邪惡、多麼不忠!你們竟要求我顯神蹟!不,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,再也沒有別的神蹟給你們看了。約拿曾經在大魚的肚子裏三天三夜,人子也要在地的深處三天三夜。(v39-40)
主耶穌為何說,除了約拿的神蹟,再也沒有神蹟給那個時代的人看?因為當時代的人心靈已被罪惡轄制。在這種狀況之下,即便再多的神蹟,也無法讓他們認識真理。
主耶穌接著引用約拿「在大魚肚子裏三天三夜」的經歷,來預表自己將被釘死在十字架上,而且將「在墳墓裏度過三天三夜」的情境。並強調在十字架上的死,以及三天之後的復活,將是當代最大、最奇妙的神蹟。倘若無法藉著「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」這個最大的神蹟,來認識上帝為人類所預備的救恩。那麼,即便再多的神蹟,依然無法使人真正悔改,歸向上帝。
反省:針對主耶穌的死而復活,我是否全然相信?我是否確認這是最大的神蹟?耶穌基督的死與復活與我何干?

3>不悔改將受重刑
主耶穌說:在審判的日子,尼尼微人要站起來控告你們這一代的人,因為他們聽見約拿的宣道就棄邪歸正了。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約拿更重大的事呢!在審判的日子,南方的女王要站起來控告你們這一代的人,因為她長途跋涉來聽所羅門王智慧的話。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所羅門更重大的事呢!(v41-42)
舊約時代,先知約拿向尼尼微城(兇殘無比的亞述帝國首都)的人傳福音,結果全城的人都悔改了。另外,南方的示巴女王,一聽到所羅門的智慧,竟然甘願長途跋涉,前來觀看所羅門的成就,並聆聽他智慧的話語。
主耶穌雖然比約拿(傳悔改信息給尼尼微城的人)偉大,也比所羅門(智慧的君王,傳講智慧的話語)偉大。但是非常可惜,也是令人感到遺憾的,就是猶太人的心竟然是那樣的剛硬。雖然聽過主耶穌的教訓,甚至看過祂所行的神蹟,但是依然不肯悔改。因此,主耶穌表示:當審判的日子來臨時,他們將承受極重的刑罰。
反省:比起尼尼微城的人,我的心更柔軟嗎?比起南方的示巴女王,我的心更渴慕來自上帝所賜智慧言語嗎?

4>有關靈界的奧秘
聖經接著記載一則有關靈界奧秘之事,就是有人遭受邪靈依附、綑綁的事件。聖經描述說:邪靈離開了所附的人,走遍乾旱地區,尋找棲息的地方,都找不到,就說:『我要回原來的屋子去。』他回去後,發現屋子還空著,而且打掃得又乾淨又整齊。於是他又出去,帶回七個比他更邪惡的靈來,跟他住在一起。那個人後來的景況比從前更壞了。這邪惡時代的人的處境也是這樣。(v43-45)
從這個事件當中,我們發現幾件有關靈界的事,而且這些事跟我們的生活,甚至跟我們的生命,其實是息息相關的。
第一,魔鬼或邪靈,是一個靈界真實的存在者。
第二,魔鬼或邪靈,會到處遊走,甚至喜歡依附在人的身上。
第三,魔鬼或邪靈,並非單一存在,往往是成群結隊的。
第四,當邪靈從人的身上被驅趕出去之後,要是沒有立刻讓聖靈來居住與掌權,邪靈還是會再度回來依附。
第五,人的生命,受到邪靈綑綁的實況。
反省:我的心是否潔淨?是否迎接聖靈內住與掌權。是否還留有讓邪靈入侵的破口?

5>靈裏關係更親密
耶穌還在跟群眾說話的時候,他的母親和兄弟來了。他們站在外面,想要跟他說話。有人告訴耶穌:「喂,你的母親和兄弟站在外面,要跟你說話呢!」耶穌回答:「誰是我的母親?誰是我的兄弟?」於是他指著他的門徒說:「你們看,這些人就是我的母親,我的兄弟!凡實行我天父旨意的,就是我的兄弟、姊妹,和母親。」(v46-50)
根據這段經文的記載,由於主耶穌世上肉身的母親與兄弟前來找祂,導致引出一段有關「地上親情與上帝國度」的議題。根據主耶穌的回應,從表面上看起來,很容易使人誤以為主耶穌,在世上的生活,並沒有盡到該盡的責任,甚至忽略了親情的重要性。事實上並非如此。簡單舉例,首先,祂曾經批評當時的宗教領袖,指出他們並沒有遵行舊約律法,有關孝敬父母的命令。其次,當祂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,仍不忘為母親的將來,作妥善的安排。
然而,問題出在哪裏呢?因為從永恆的角度來看,主裏或靈裏的關係,應該比親情的關係更為重要。因為地上血肉親情關係是暫時的,而主裏屬靈關係卻是永恆的。
反省:我對屬世、肉體方面的親情關係,與在主裏、在靈裏,因同信仰,因耶穌基督救贖的緣故,所產生的新關係,有何體會?親密嗎?看重嗎?

6>遵行父旨偕弟兄
耶穌回答:「誰是我的母親?誰是我的兄弟?」於是他指著他的門徒說:「你們看,這些人就是我的母親,我的兄弟!凡實行我天父旨意的,就是我的兄弟、姊妹,和母親。」
主耶穌重新定義所謂的弟兄姊妹,也就是說:凡實行我天父旨意的,就是我的兄弟、姊妹,和母親。今天我們這一群蒙恩得救、遵行父旨的人,也同樣以弟兄姊妹互稱。
反省:我以弟兄姊妹跟同信互稱,我真的配得嗎?我是否真正遵行天父旨意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2:31-37

12:31 所以,我告訴你們,人所犯一切的罪和所說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到赦免;但是褻瀆聖靈的人不能得到赦免。12:32 那說話冒犯人子的,可以得到赦免;但是褻瀆聖靈的,無論今世來世,都不能得到赦免。」 12:33 「果樹好,果子就好;果樹壞,果子也壞。從果子可以認出果樹的好壞。12:34 你們這些毒蛇,你們原是邪惡的,怎能說出好話來呢?因為心裏所充滿的,口就說了出來。12:35 好人從他積存的善發出善來;壞人從他積存的惡發出惡來。12:36 「我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每人所說的閒話句句都要交帳。12:37 因為,上帝要用你自己的話來宣告你有罪,也要用你自己的話來宣告你無罪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指出:褻瀆聖靈的罪,無論今生、來世永不得赦免。(v31-32)
2>主耶穌以「從果子可以認出果樹的好壞」作為比喻,來形容「可以從一個人口中所出的話語,得知這個人內心的善惡」。(v33-35)
3>主耶穌提醒話語當謹慎,因為當審判的日子,每個人所說的閒話,句句都要交帳。上帝甚至藉著我們自己的言語,作為審判的依據。(v36-37)

主題:
1>褻瀆聖靈,不得赦免。
2>從果子分辨樹的好壞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不容褻瀆的聖靈。(v31-32)
02>施行審判的上帝。(v36-37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褻瀆聖靈不得赦
法利賽人目睹主耶穌教導與事奉的權柄,以及受群眾擁護的程度,由於心生嫉妒,蓄意抵擋,以致於故意將聖靈的工作,扭曲為撒旦的工作,這是睜眼說瞎話,也是蓄意污衊。如此言行,非常明顯,已經觸犯了「褻瀆聖靈」的罪。
談到「褻瀆聖靈」的罪,我們都知道,上帝之所以赦免人的罪,是基於人的悔改。因此,假如沒有悔改,罪就不得赦免,就要承擔罪的後果。
然而,人之所以能夠悔改,在上帝面前徹底認罪,並不是出自他人的勸誡,或出自自己深省的功夫,乃是來自聖靈的光照。
因此,若有人褻瀆聖靈,這人當然抗拒聖靈的工作;既然抗拒聖靈的工作,當然無法因聖靈的感動而認罪悔改;既然無法因聖靈的感動而認罪悔改,那麼他的罪就永不得赦免。
反省:我是否曾經消滅聖靈的感動?是否曾經抗拒聖靈的引導?我是否曾經褻瀆聖靈?

2>從果子認出果樹
主耶穌以「從樹的果子,可以判斷這棵樹的品質」為例子,來說明「從人口中所出的話語,就可以知道這人內心的善惡」。
當時的法利賽人,非常善於運用宗教當作幌子,來欺矇自己的同胞。因為法利賽人熟悉舊約律法,加上注重形式、儀文,尤其擅長表面功夫,甚至偽裝表演,讓猶太人誤以為他們是敬畏上帝的一群人。
然而,主耶穌因為洞察他們的動機,知道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一群。所以提醒當時的群眾,不要輕易遭矇騙,應該具有分辨的智慧。所以就引用「根據所結的果子,來判斷樹的好壞」為例,提醒他們應「透過口中所出的話語,來分辨內心的善惡」。
結論:根據法利賽人對主耶穌的污衊,正好反應他們內心的污穢與醜陋。
反省:從我口中所出的話語,顯示我是什麼樣的一個人呢?是污穢、醜陋、奸詐、惡毒呢?還是純潔、善良、誠實、寬容呢?

3>言語受心思支配
從我們口中所出的話語,其實跟內心的意念,有著密切的關係。換句話說:心裏怎麼想,口中就會怎麼說。主耶穌說:因為心裏所充滿的,口就說了出來。好人從他積存的善發出善來;壞人從他積存的惡發出惡來。
因此,要訓練一個人,說話能夠得體,說話的技巧、豐富的知識,還是其次。最重要的是:如何陶塑一顆純潔、善良的心,也就是培養高尚的品格。
反省:主耶穌所說「好人從他積存的善發出善來;壞人從他積存的惡發出惡來」這句話對我有什麼啟示?對我個人來說,今後有哪些可以努力的功課?

4>憑話語審判己罪
主耶穌說:我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每人所說的閒話,句句都要交帳。因為,上帝要用你自己的話來宣告你有罪,也要用你自己的話來宣告你無罪。(v36-37)
主耶穌明確的指出:我們所說過的每一句話,將來都要在上帝面前交帳,尤其上帝要藉著我們所說過的話,作為審判我們的依據。這是何等嚴肅,不得不慎重的事!
顯然,說話是不能隨便的。因此,當我們說話的時候,應三思而後言。尤其不能隨性脫口,對自己所說的話,每一句都要負起責任來。
反省:我是否常說話不經大腦?是否經常在他人背後說長道短?甚至搬弄是非?是否經常說出污穢不堪的話?或是隨時說造就人的好話,讓聽見的人得益處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2:22-30

12:22 當時,有人把一個被鬼附身、又瞎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面前來。耶穌治好他,使他又能夠說話,也能夠看見。12:23 群眾都很驚奇,說:「難道他就是那大衛之子嗎?」12:24 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:「他會趕鬼,無非是靠鬼王別西卜罷了。」12:25 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,就對他們說:「任何國家自相紛爭,必然衰敗;一城一家自相紛爭,也必然破碎。12:26 如果撒但驅逐撒但,就是自相紛爭,他的國又怎能站立得住呢?12:27 如果我趕鬼是靠別西卜,那麼,你們的子弟趕鬼,又是靠誰呢?你們的子弟要證明你們是錯的!12:28 如果我靠上帝的靈趕鬼,這就證明上帝已經在你們當中掌權了。12:29 「有人能進武士的家搶奪他的財物嗎?除非先把武士綁起來才能搶他的家。12:30 「那不跟我同道的,就是反對我的;不跟我一起收聚的,便是拆散的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治好一個因為被鬼附身導致又瞎又啞的人。(v22)
2>看到這醫治神蹟的群眾都感到驚奇。(v23)
3>看到這醫治神蹟的法利賽人,竟然污衊主耶穌是鬼王。(v24)
4>針對法利賽人的污衊,主耶穌引用比喻作解釋。(v25-29)
5>主耶穌指出:信仰的抉擇,立場分明,非黑即白,沒有中間地帶。(v30)

主題:
1>鬼附與疾病。
2>屬靈爭戰的奧秘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擁有醫治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22)
02>滿有憐憫的耶穌基督。(v22)
03>大衛的子孫耶穌基督。(v23)
04>看透人心的耶穌基督。(v25)
05>善用比喻的耶穌基督。(v25-29)
06>依靠上帝的靈趕鬼的耶穌基督。(v28)
07>在世上掌權的上帝。(v28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鬼附與疾病攸關
根據經文的描述,當時,有人把一個被鬼附身、又瞎又啞的人,帶到耶穌的面前來。主耶穌便治好了他,使他又能夠說話,也能夠看見。(v22)
這個又瞎又啞的人,是一個道道地地的病人,也就是失去視覺、無法言語的人。然而,他的視覺與言語之所以失能,並非生理機能出了問題,而是因為被鬼附身所致。
顯然,某些疾病,實際上並非真病。乃是由於魔鬼轄制所致。因此,一旦奉主耶穌的名,靠主耶穌的權柄,將鬼驅趕出去之後,他的病便可痊癒。
反省:鬼附身的情景,我見識過嗎?又:針對鬼附與疾病,我有多少認知?是否能分辨?

2>截然不同的反應
看見主耶穌醫治了那又瞎又啞的人,當場有兩種人,分別有截然不同的反應。
第一種人:群 眾---群眾都很驚奇,說:「難道他就是那大衛之子嗎?」
群眾心思很單純,看見這個神蹟,就感到興奮、驚奇。感恩與讚美之情,溢於言表。同時立即聯想到:這人豈不就是大衛的子孫,也就是即將來臨的彌賽亞嗎?這是出自純真的人,自然而且正常的反應。
第二種人:法利賽人---法利賽人聽見這話就說:「他會趕鬼,無非是靠鬼王別西卜罷了。
法利賽人目睹主耶穌擁有與眾不同的權柄與能力,以及受到群眾愛戴的程度,心中開始產生嫉妒。他們為了鞏固自身的權位,對主耶穌刻意敵對、百般打壓。甚至惡意的污衊,聲稱主耶穌是鬼王。他們的心是惡毒的、是詭詐的。
反省:又瞎又啞蒙醫治的人、純真的群眾、惡毒詭詐的法利賽人等,我比較像哪一種人?

3>看透人心的耶穌
耶穌知道他們在想些甚麼,就對他們說---。
主耶穌是全能永活的真神,祂不僅看表面,祂更看內裏;尤其看待我們,不只看外在行為,更看我們內在的動機。因為,祂是鑒察人心的主。
反省:在人面前我是否經常虛應故事、敷衍了事?甚至欺瞞詐騙?對上帝的態度是否也如此?意思是說:在人面前假裝慣了的?來到上帝面前也是如此假裝嗎?

4>簡單明瞭的辯駁
針對法利賽人惡意抹黑與攻訐,聲稱主耶穌是依靠鬼王趕鬼。主耶穌簡單的舉出兩個例證,就輕而易舉的揭穿了他們的破綻。
第一個例證:魔鬼內部,不可能彼此紛爭。若是內部彼此紛爭,早就分崩離析了。
第二個例證:法利賽人的子弟,同樣有人在趕鬼。難道他們也靠著鬼王嗎?
經過主耶穌這一番的辯駁,法利賽人立刻啞口無言。
反省:面對信仰上似是而非的立論,甚至惡意的攻擊,我是否擁有護教、辯駁的智慧?

5>上帝國度的降臨
主耶穌表示:如果我靠上帝的靈趕鬼,這就證明上帝已經在你們當中掌權了。「有人能進武士的家搶奪他的財物嗎?除非先把武士綁起來才能搶他的家。(v28-29)
主耶穌靠著聖靈的大能,將附在那人身上的鬼驅趕出去。在這個事件上面,由於看到上帝旨意的落實,上帝權柄的彰顯。顯示:上帝的國就此臨到。
另外,由於主耶穌的權柄,大過魔鬼的勢力,所以當然能夠制服魔鬼。既然制服了魔鬼,就像將壯士綑綁起來一樣。既然連壯士都能綑綁起來,那原本在壯士控制底下的,當然也都可以搶救出來。
反省:我是否倚靠主耶穌的大能大力,經歷過任何出人意表奇妙的大事?

6>界線分明的爭戰
這段經文的最後,主耶穌說:「那不跟我同道的,就是反對我的;不跟我一起收聚的,便是拆散的。(v30)
透過這段經文的教導,提醒我們一件事,就是:在這一場屬靈爭戰當中,沒有所謂的中間、模糊地帶。因此,我們絕對沒有辦法保持中立。換句話說,我們務必要在耶穌基督與撒旦之間作一個選擇。就像收割的時候,能夠收聚在一起的是成熟、結穗的穀子;被分散、丟棄,或被火燒的,是那些不成熟、沒結實的虛穗一樣。
反省:在這一場信仰抉擇,甚至屬靈爭戰當中,我是否習慣於「遊走兩邊、左右逢源」的心態?還是正確選擇、立場鮮明、態度堅定,也就是站在主耶穌的陣營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2:15-21

12:15 耶穌聽到這消息,就離開那裏,許多人跟著他。他治好了他們所有的疾病,12:16 吩咐他們不要把消息張揚出去。12:17 這正應驗了先知以賽亞所說的:12:18 看哪,他是我所揀選的僕人;我鍾愛他,喜歡他。我要把我的靈賜給他;他要向萬民宣告我的審判。12:19 他不爭辯,不喧嚷,也不在大街上叫喊。12:20 壓傷的蘆葦,他不折斷;將熄的燈火,他不吹滅。他要堅持正義,直到正義得勝。12:21 全世界的人民都要把希望寄託於他!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聽到法利賽人將除滅祂的消息之後,就離開了那會堂。(v15a)
2>有許多人跟著主耶穌,主耶穌也醫治了他們所有的疾病。(v15b)
3>主耶穌吩咐眾人,勿將醫治的消息張揚出去。(v16)
4>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二章一至三節,針對主耶穌作進一步的描述。(v17-20)
5>全世界的人民都要把希望寄託在主耶穌身上。(v21)

主題:
1>上帝所愛的僕人。
2>蘆葦不折斷、燈火不熄滅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清楚使命的耶穌基督。(v15)
02>擁有醫治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15)
03>上帝所揀選的僕人耶穌基督。(v18)
04>上帝所鍾愛的耶穌基督。(v18)
05>將聖靈賜給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18)
06>領受聖靈的耶穌基督。(v18)
07>與耶穌基督同在的聖靈。(v18)
08>施行審判的上帝。(v18)
09>謙卑柔和的耶穌基督。(v19)
10>充滿憐憫的耶穌基督。(v20)
11>堅持正義的耶穌基督。(v20)
12>人類的盼望耶穌基督。(v21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明哲保身為使命
當主耶穌在世上事奉的年日,不僅教導大有權柄,連醫治也大有權柄。因此,跟隨祂的人越來越多。就法利賽人的立場來說,一方面目睹見主耶穌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幾乎要超越過他們。另方面在主耶穌的教導當中,常常嚴厲的指出法利賽人的盲點與錯誤,導致法利賽人將主耶穌視為眼中釘,而且欲除之而後快。
因此,當主耶穌醫治了那人枯乾的手之後,法利賽人不僅沒有訝異、佩服、感恩,反而商議要如何除滅耶穌。於是主耶穌便離開了那會堂,暫時往別處去。主耶穌之所以離開,絕非貪生怕死,乃是因為使命尚未完成,所作成智慧的選擇。
反省:我是否曾經因為一時難忍的冤情或怒氣,導致壞了大局?

2>避免其事奉失焦
主耶穌雖然離開了那會堂,但是許多人還是緊緊的跟著祂。祂也治好了他們所有的疾病,同時吩咐他們不要把得醫治的消息張揚出去。
病得醫治是好事一樁,但是主耶穌為何吩咐他們,不要將這醫治的消息張揚出去呢?一方面不希望人們帶著錯誤的動機來跟隨祂,也就是不希望群眾將「病得醫治」當作跟隨主耶穌的主要目的。因為主耶穌還帶著更重要的使命,就是傳上帝國的福音。另方面也為了避免猶太人對他產生更深的誤會,以致於妨礙祂捨命救世的使命。
反省:我相信主耶穌、跟隨主耶穌、服事主耶穌的動機為何?是否只為了獲得物質上的祝福?只為了彰顯神蹟?還是為了上帝國度的降臨?為了上帝旨意的實現?為了跟主耶穌一同背負十字架?

3>更深認識主基督
接著,經文中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二章的信息,來描述這一位上帝所膏立的彌賽亞,也就是更清楚的描述主耶穌,讓我們對主耶穌的身份、使命、性情有更深的認識。
a.祂是上帝所揀選、所喜悅的---看哪,他是我所揀選的僕人;我鍾愛他,喜歡他。(v18)
b.祂領受了上帝所賜的靈,也就是領受了聖靈---我要把我的靈賜給他。(v18)
c.祂事奉的對象,不限於猶太人,乃擴及外(萬)邦---他要向萬民宣告我的審判。(v18)
d.祂將宣佈上帝的審判---他要向萬民宣告我的審判。(v18)
e.祂的態度謙卑且柔和---他不爭辯,不喧嚷,也不在大街上叫喊。(v19)
f.祂內心充滿了愛與憐憫。對於受傷者,格外給予扶持照顧---壓傷的蘆葦,他不折斷;將熄的燈火,他不吹滅。(v20)
g.祂事奉的結果,使公理得著高舉---他要堅持正義,直到正義得勝。(v20)
h.全世界的人都將仰望祂---全世界的人民都要把希望寄託於他!(v21)
反省:我對主耶穌的認識有多少?祂的背景、祂的身份、祂的使命、祂的性情?我是否領受同樣的使命?是否效法主耶穌的性情?

4>三位一體的上帝
這段經文引用以賽亞書四十二章來描述耶穌基督,說:看哪,他是我所揀選的僕人;我鍾愛他,喜歡他。我要把我的靈賜給他;他要向萬民宣告我的審判。(v18)
根據經文的描述,我們發現「天父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保惠師」這三者,有著極為密切的關係。首先,耶穌基督是上帝所揀選的,也是上帝所喜愛的。接著,上帝又將聖靈保惠師賜給耶穌基督。最後,耶穌基督代替上帝宣佈祂對世界的審判。顯然,天父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保惠師,暨是分工,又是合作;暨是三位,又是一體。
反省:我對三位一體的教義有多少認識?對天父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保惠師的屬性、工作、關係有多少認識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2:01-14

12:1 不久以後,耶穌在一個安息日經過麥田。他的門徒餓了,就摘了一些麥穗來吃。12:2有些法利賽人看見了,對耶穌說:「你看,你的門徒做了在安息日不准做的事!」12:3 耶穌回答:「大衛和他的隨從在飢餓的時候做了甚麼,你們沒有念過嗎?12:4 他走進上帝的聖殿,他跟他的隨從吃了獻給上帝的供餅;那是違法的(因為那種餅只有祭司才可以吃)。12:5 難道你們沒有念過摩西的法律所記載的?每逢安息日,祭司在聖殿裏都破壞了安息日的規矩,可是他們不算犯罪。12:6 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聖殿更重要的。12:7 聖經上說:『我要的是仁慈,不是牲祭。』假如你們真正明白這話的意思,你們就不會把無辜的人定罪。12:8 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」
12:9 耶穌離開了那地方,到猶太人的會堂去。12:10 在那裏有一個人,他的一隻手枯萎了。有些人想找耶穌的錯處,就問他:「在安息日治病是不是違法的?」12:11 耶穌回答:「假如你們當中有人有一隻羊,這隻羊在安息日掉進坑裏去,怎麼辦呢?他不把羊拉上來嗎?2:12人比羊貴重多了!所以,在安息日行善是法律所允許的。」12:13 於是,耶穌對那人說:「把手伸直!」他一伸手,手就復原,跟另一隻手一樣。12:14 法利賽人出去,計劃對付耶穌,要殺害他。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跟門徒,在安息日摘取麥穗來吃,並引來法利賽人的批評。(v1-2)
2>主耶穌以「大衛跟祂的隨從,吃聖殿裏的餅」與「在安息日,祭司做更多的事」為例,來為自己的作為作解釋。(v3-5)
3>主耶穌為自己的身份與心意作解釋。就是:祂比聖殿更重要、祂是安息日的主、祂愛仁慈,不愛祭物---等。(v6-8)
4>主耶穌到猶太人的會堂,遇見一隻手枯萎的人,且面對法利賽人的挑戰。(v9-10)
5>針對法利賽人的挑戰,主耶穌提出說明,並施行醫治。(v11-13)
6>法利賽人就此出去,並計劃要對付耶穌,而且要殺害他。(v14)

主題:
1>安息日的真義。
2>安息日的主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比聖殿偉大、比聖殿重要的耶穌基督。(v6)
02>要仁慈,不要牲祭的耶穌基督。(v7)
03>設立安息日的耶穌基督。(v8)
04>行醫治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1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設立安息的真義
猶太人,尤其法利賽人,表面上看起來,是那樣重視律法、恪遵律法。但是在傳統包袱的束縛之下,所謂的律法,經過他們解釋、定義、持守之後,卻漸漸偏離愛人的精神,甚至趨向形式化與教條化。其結果就是:不僅無法使上帝的子民,因律法而得自由、享受愛,反而因律法而承受重擔,甚至遭受轄制。
事實上,上帝設立安息的目的非常簡單,也非常清楚,就是:讓上帝的子民,在忙碌的生活中,能夠騰出一天的時間,不需要工作,可以專心敬拜上帝,追念上帝的恩惠與慈愛。對上帝的子民來說,這是一種釋放,也是一種享受,更是一種安息。
反省:我是否明白上帝設立安息的意義?我是否真正享受過安息?或一直在勞碌之中?是否始終背負重擔?甚至遭受綑綁?

2>恢復安息的精神
根據經文的記載:有一次,主耶穌在一個安息日經過麥田。祂的門徒餓了,就摘了一些麥穗來吃。有些法利賽人看見了,就對主耶穌說:你看,你的門徒做了在安息日不准做的事。針對法利賽人的指控,主耶穌提出兩個例子,來為門徒的舉動作辯解。
第一個例子:大衛和他的隨從在飢餓的時候,走進上帝的聖殿,跟他的隨從吃了獻給上帝的供餅。因為那種餅只有祭司才可以吃,所以大衛與其隨從的舉動,就法利賽人的標準來說,就是違法的。但是卻被容許!
第二個例子:每逢安息日,為了獻祭的緣故,祭司宰殺了許多牲畜,就法利賽人的標準來說,同樣是違法的,也就是破壞了安息日的規定。但是仍被容許!
在這段經文當中,顯現出主耶穌和祂的門徒這一方,以及法利賽人那一方,對安息日的認知明顯不同。法利賽人拘泥於律法的字句;主耶穌和祂的門徒,卻為成全生命之所需。
法利賽人受制於猶太文化傳統;主耶穌和祂的門徒,卻以超越文化的眼光來看待。法利賽人曲解、死守律法,而主耶穌與祂的門徒,其實是恢復了律法愛人的精神!
反省:在個人信仰生活當中,有哪些部份已經成為習慣?失去意義、不知緣由,或落入教條化(律法主義)的危機當中?甚至被法規條例套牢,以致於失去「愛與公義」的信仰精神?

3>耶穌比聖殿重要
主耶穌對法利賽人說: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聖殿更重要的。(v6)
重視聖殿的禮儀與律法規條,雖然不是什麼壞事,但是過度的重視,甚至單單執著於此的結果,往往變成本末倒置。法利賽人就是如此,由於過度重視聖殿禮儀與律法規條,以致於忘了聖殿的真正作用,就是要將人帶到上帝面前。
如今,主耶穌已經來到世上,而且就在他們當中。主耶穌比聖殿重要,主耶穌也比聖殿偉大。因為主耶穌比聖殿,以及聖殿中的宗教禮儀,更能將人帶到上帝面前。尤其,主耶穌本身就是上帝。所以,祂當然比聖殿更重要、更偉大。因此,主耶穌說:我告訴你們,這裏有比聖殿更重要的---就是我(主耶穌)!
反省:我是否在不知不覺當中,看重敬拜的地點、看重敬拜的禮儀、看重敬拜的設施或器皿,過於看重敬拜的對象---三位一體的上帝?

4>愛憐恤不愛祭物
聖經記載主耶穌的話說:我要的是仁慈,不是牲祭。假如你們真正明白這話的意思,你們就不會把無辜的人定罪。(v7)
主耶穌引用先知何西阿的話說:我要的是仁慈,不是牲祭。(和合本:我喜愛良善,不喜愛祭祀。何西阿書6:6)意思是說,上帝看重一個人內心,勝過任何外在禮儀與祭物。
反省:經常參加禮拜、參與聖餐、參與服事的我,是否只重外表、只重形式,導致失去真誠、敬畏、謙卑、悔罪的心?

5>設立安息日的主
主耶穌說: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。(v8)
主耶穌向法利賽人宣告:祂就是安息日的主!意思就是表明:祂比安息日(律法)更大,祂勝過安息日,因為安息日是祂所設立的。
然而,法利賽人,因為不明白主耶穌就是上帝的兒子,不知道安息日(律法)是祂所設立的。所以指責主耶穌所帶領的門徒,竟然觸犯了「安息日不可工作」的律法。
也因為主耶穌是安息日的主,安息日是祂所設立的。因此,設立安息日(律法)的人,當然勝過安息日,當然有權柄可以掌管所設立的安息日(律法)。
反省:當我與人分享時,是否只分享教義、道理、典章、律例,卻缺乏重生、活潑、有美好見證的生命?

6>無知的法利賽人
法利賽人自認為是「敬畏上帝、恪遵律法」的一群,對自己死守律法的偏失卻渾然不知,甚至還以正義之師自居,認定主耶穌就是異端。進而百般挑難,極力追殺,欲除之而後快!同時,為了尋找把柄,甚至設下圈套,經常緊追不捨!自以為是替天行道。
有一次,主耶穌到猶太人的會堂去。在那裏有一個人,他的一隻手枯萎了。那些法利賽人,認為逮到機會,想找主耶穌的錯處,就問祂說:在安息日治病是不是違法的?
當主耶穌以「大衛跟祂的隨從,吃聖殿裏的餅」與「在安息日,祭司做更多的事」為例子來回答,同時醫治那個人枯萎的手之後,法利賽人發現無計可施,就出去了。但是依然不死心,繼續籌謀對付主耶穌的事,甚至企圖要將祂給殺害。根據以上的描述,證明法利賽人真是無知的一群!
反省:我是否曾經犯了法利賽人的錯誤?陷入法利賽人的迷失當中?無知卻又自以為是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1:20-30

11:20 那時,耶穌譴責曾經看見他行過許多神蹟的城市,因為那些地方的人沒有悔改。11:21 他說:「哥拉汛哪,你要遭殃了!伯賽大啊,你要遭殃了!我在你們當中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泰爾和西頓,那裏的人早就披麻蒙灰,表示他們已棄邪歸正了。11:22 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泰爾和西頓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11:23 至於你,迦百農啊,你要把自己捧上天嗎?你會給摔進地獄去!我在你們那裏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所多瑪,它今天一定還存在著!11:24 我再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所多瑪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」11:25 那時候,耶穌說:「天父,天地的主,我感謝你;因為你向聰明、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,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。11:26 是的,天父啊,這樣的安排都是出於你的美意!11:27 「我父親已經把一切都給我了。除了我父親,沒有人認識兒子;除了兒子和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也沒有人認識父親。11:28 「來吧,所有勞苦、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!我要使你們得安息。11:29 你們要負起我的軛,跟我學,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。這樣,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。11:30 我的軛是容易負的;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因為看到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居民,心靈剛硬的程度,而深感詫異。(v21-24)
2>主耶穌指出:天國奧秘的事,向自以為聰明、有學問,驕傲的人隱藏;卻向自以為沒有學問,謙卑的人顯明。(v25-26)
3>主耶穌表示:他與父上帝,那份彼此相屬、密不可分的關係。(v27)
4>主耶穌宣告:凡就近祂的人,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。(v28-30)

主題:
1>當負主的軛。
2>心靈享安息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譴責不信者的耶穌基督。(v20-21)
02>行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20-21)
03>施行審判的上帝。(v22)
04>天上的父親上帝。(v25)
05>天地的主宰上帝。(v25)
06>啟示真理的上帝。(v25)
07>旨意美善的上帝。(v26)
08>將一切賜給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27)
09>完全認識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27)
10>將上帝表明出來的耶穌基督。(v27)
11>歡迎、呼籲人就近祂的耶穌基督。(v28)
12>為人擔重擔,賜給人安息的耶穌基督。(v28)
13>心地柔和謙卑的耶穌基督。(v29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令人詫異的剛硬
主耶穌說:「哥拉汛哪,你要遭殃了!伯賽大啊,你要遭殃了!我在你們當中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泰爾和西頓,那裏的人早就披麻蒙灰,表示他們已棄邪歸正了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泰爾和西頓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至於你,迦百農啊,你要把自己捧上天嗎?你會給摔進地獄去!我在你們那裏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所多瑪,它今天一定還存在著!我再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所多瑪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」(v21-24)
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---等這三座城,都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邊。因為主耶穌曾經在那一帶居住過一段時間,所以當地的居民,幾乎都看過主耶穌所行的神蹟,同時聽過不少有關天國的教訓。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就是,他們依然硬著心,始終不願意悔改。所以主耶穌特別為這三座城的居民,感到悲哀與感嘆!
另外,推羅與西頓係位在腓尼基的海岸,距離加利利海分別有三十五哩與六十五哩, 所多瑪則位在往南約一百哩的地方。居住這三座城裏的百姓都是外邦人。舊約時代,這三座城的居民作惡多端、聲名狼籍。但是主耶穌,將這三座城的人,拿來跟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作比較,說:祂所行的神蹟,若是行在推羅、西頓與所多瑪,他們早就已經悔改了。但是,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,竟然不願意悔改。
顯示: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,心靈是剛硬到令人慨嘆的程度。
反省:當時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,心靈是剛硬到那樣的程度。今天在我們高雄地區,甚至左營地區的人,心靈狀況會是如何?主耶穌會怎麼看待?此外,我自己的心靈狀況,又是如何?主耶穌怎麼判定?

2>聰明反被聰明誤
那時候,耶穌說:「天父,天地的主,我感謝你;因為你向聰明、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,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。是的,天父啊,這樣的安排都是出於你的美意!(v25-26)
主耶穌接著解釋,人之所以不信,其中攔阻之一,就是心中的驕傲。也就是自以為聰明、通達。這種人被有限的知識,蒙蔽了心靈的眼睛,導致看不見基督榮耀的大能。
因此,主耶穌藉著禱告,指出一個事實,就是:上帝向聰明、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,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。顯然,就信仰角度來看,自以為聰明的人,有時反被聰明所誤。因此,唯有存心謙卑、自以為不足的人,反而容易得著這福份。
反省:針對救贖福音真理,我的態度如何?是否自以為很聰明、很有學問、懂很多?還是抱持著謙卑、自以為不足的態度?我是否聰明反被聰明誤?

3>父與子親密關係
主耶穌又說:我父親已經把一切都給我了。除了我父親,沒有人認識兒子;除了兒子和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也沒有人認識父親。(v27)
主耶穌接著談到天父上帝與祂之間的關係,強調祂與天父之間的關係,是親密而且合一的。首先提到,天父上帝已經把一切都給了祂。意思就是說:祂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,都是上帝所賜的。而且,祂在世上所作的一切,也都是照著上帝的旨意。
接著又提到,除了祂的父親,沒有人認識兒子;除了兒子和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也沒有人認識父親。意思就是說:除了天父上帝之外,沒有人真正認識耶穌基督;另外,若不藉著耶穌基督,也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天父上帝。因此,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形象,是上帝在世上的彰顯。因此,唯獨認識耶穌基督,才能真正認識上帝。
反省:我對三位一體(聖父、聖子、聖靈)的上帝,有多少認識?我是否極力追求更深認識主耶穌?同時藉著認識主耶穌,進一步認識天父上帝?


4>負主軛得享安息
主耶穌說:來吧,所有勞苦、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!我要使你們得安息。你們要負起我的軛,跟我學,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。這樣,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。我的軛是容易負的;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(v28-30)
擔重擔是每一個時代的人,十分普遍的現象。主耶穌以負軛,來形容人生的重擔,或心靈所受的綑綁。軛是套在牛、馬的頸肩,用來駕馭牛馬犁田、馱物的工具。
主耶穌引用軛,來形容生命中的枷鎖、重擔。生命中的枷鎖、重擔,就像一只重大的軛,駕馭在人的生命當中,成為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。
另外,所謂的軛,主耶穌也常常用來形容當時法利賽人的作為,就是將「遵守律法」的事,繁複到成為一種重擔,就像被「軛」轄制住一樣。
重點是:主耶穌發出一個邀請,就是邀請所有在生命中負軛的人,可以來到祂面前。凡來到他面前的,就必得享安息。尤其呼籲來到祂面前的人,必須學習像祂一樣,存著一顆柔和謙卑的心,讓上帝的靈自由在他裏面運行,當到達一個地步時,也甘願背起主的軛。 如果人一直背著自己的軛,枷鎖與重擔永遠無法脫離。但是,當來到主面前,尤其背主的軛時;主也必背起我們的軛,這樣我們就輕省多了。
反省:目前的我,還獨自背負重擔、踽踽獨行?還是將一切重擔卸給主?我還獨自背負著軛?還是已經來到主面前,同時背負起主的軛來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1:11-19

11:11 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人間沒有比約翰更偉大的人,但是在天國裏,最微小的一個都要比約翰偉大呢!11:12 從施洗者約翰開始傳道到今天,天國遭受到猛烈的攻擊,強暴的人企圖奪取它。11:13 到約翰為止,所有先知的書和摩西的法律都講論到天國的事;11:14 如果你們願意接受他們所說的預言,約翰就是那要來的以利亞了。11:15 有耳朵的,都聽吧!11:16 「至於這世代的人,我要拿甚麼來比擬呢?他們正像在街上玩耍的孩子,其中的一群向另一群喊說:11:17 『我們為你們奏婚禮樂曲,你們不跳舞!我們唱喪禮哀歌,你們也不哭泣!』11:18 約翰來了,不吃不喝,大家說:『他有鬼附身!』11:19 人子來了,也吃也喝,大家卻說:『他是酒肉之徒,跟稅棍和壞人交朋友!』但是,上帝的智慧是從他智慧的果子彰顯出來的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形容:施洗約翰的角色。(v11)
2>主耶穌表明:進天國應付代價。(v12)
3>主耶穌拿以利亞來比擬施洗約翰,並彰顯自己彌賽亞的身份。(v13-14)
4>因為當代人對真理反應冷漠,主耶穌深表感慨。(v16-17)
5>主耶穌指出當代人的蒙昧無知。(v18-19)

主題:
1>對天國的反應。
2>稱讚與感嘆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宣講天國福音信息的耶穌基督。(v11-15)
2>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。(v19)
3>充滿智慧的上帝。(v19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施洗約翰的角色
主耶穌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人間沒有比約翰更偉大的人,但是在天國裏,最微小的一個都要比約翰偉大呢!(v11)
施洗約翰是一位十分獨特的人物,因為他是舊約時代最後一位先知。尤其是一位上帝計劃中,開創新紀元的輔助人物,也就是成為耶穌基督的先鋒。就這個角度,或就他的職責來看,施洗約翰確實比舊約時代任何先知都要偉大。
但是話說回來,施洗約翰只不過是耶穌基督的先鋒而已,比起新約時代所有領受耶穌基督的救恩,蒙恩得救、進入天國的基督徒來說,又顯得那樣微不足道。因此,主耶穌才說:----但是在天國裏,最微小的一個都要比約翰偉大呢!
反省:施洗約翰所扮演的角色,帶給我什麼樣的啟示呢?我是否明白使命,同時盡其在我?

2>天國應努力爭取
主耶穌又說:從施洗者約翰開始傳道到今天,天國遭受到猛烈的攻擊,強暴的人企圖奪取它。(v12)這節經文和合本聖經翻譯為: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,天國是努力進入的,努力的人就得著了。
「努力」一字,原文為「強暴」的意思。因此,有人從負面的角度來解釋這節經文。但是根據路加福音針對同一個事件的描述,卻完全沒有負面的意思。因此,有關這段聖經中「努力」或「強暴」一詞,我們將從正面來理解。
顯然,主耶穌很可能是以比較誇大、令人驚奇的用語,來強調進入天國是從事一場屬靈的爭戰的事實。因此,必須以披荊斬棘的精神,來排除各樣的阻擾。尤其在主耶穌的時代,相信耶穌、接受天國的人,通常都要面對強大的逼迫。因此,表示:唯有勇於為信仰爭戰,能夠忍受各樣苦難,願意付上代價的人,才配得進入天國。
反省:根據個人經驗,活在這個世代,為了實行上帝的旨意,或為了進入上帝的國度,是否遭受任何阻擾,甚至遭受攻擊?我是否努力爭取?是否盡力克服?

3>耶穌就是彌賽亞
主耶穌再說:到約翰為止,所有先知的書和摩西的法律都講論到天國的事;如果你們願意接受他們所說的預言,約翰就是那要來的以利亞了。(v13-14)
主耶穌表示:施洗約翰的身份與職責,是集先知和律法的大成。他就像舊約時代的先知以利亞一樣,為了真理的緣故,不惜與當權者抗衡,同時將人引到上帝面前。
瑪垃基書第三章第一節,有這樣一段記載。就是:上主---萬軍的統帥回答:「我要差派我的使者(施洗約翰)為我預備道路。然後你們所尋找的主,會突然來到他的聖殿;你們渴望看見的使者(耶穌基督),要來宣告我的約。」因此,主耶穌將施洗約翰形容為舊約時代的先知以利亞,同時顯示:祂本身就是「彌賽亞」這個身份。
反省:我對主耶穌的身份、使命有多少認識?我是否全心仰望、交託祂?

4>對真理態度冷漠
主耶穌說:至於這世代的人,我要拿甚麼來比擬呢?他們正像在街上玩耍的孩子,其中的一群向另一群喊說:『我們為你們奏婚禮樂曲,你們不跳舞!我們唱喪禮哀歌,你們也不哭泣!』(v16-17)
針對那個時代的人,對天國的道理沒,有產生該有的反應。為此,主耶穌深表感嘆!因此,以「我們為你們奏婚禮樂曲,你們不跳舞!我們唱喪禮哀歌,你們也不哭泣!」來表明自己落寞的心境。
由於人的心受到罪惡的綑綁,以及受到傳統的蒙蔽,導致無法真正明白天國的奧秘。這種「對真理感到冷漠」的態度,不僅是當代猶太人的特徵,也是歷世、歷代許多民族的反應,更是當今這個時代的通病。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現象!
反省:我對真理態度如何?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?我所接觸的人群,對真理的反應又是如何?不屑一顧?棄之如敝屣?

5>群眾的矇昧無知
主耶穌又感慨的說:約翰來了,不吃不喝,大家說:『他有鬼附身!』人子來了,也吃也喝,大家卻說:『他是酒肉之徒,跟稅棍和壞人交朋友!』但是,上帝的智慧是從他智慧的果子彰顯出來的。」(v18-19)
施洗約翰代表舊約時代最後一位上帝的僕人,而主耶穌則是進入新約時代的君王。施洗約翰之所以不吃不喝,是表示他抱著嚴肅的心,呼籲百姓悔改,以迎接上帝的國度。
然而,主耶穌既是天國的主角,祂的同在就顯出天國的實質。因此,與祂的門徒一起吃喝,表明因上帝的賜福而有的感恩與滿足。
有人批評施洗約翰被鬼附,批評主耶穌為好食之徒,在在顯示他們的無知。
反省:我看上帝國度的事,是看表象呢?還是看內涵、看實質?我是蒙昧無知的嗎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1:01-10

11:1 耶穌指示十二個門徒的話說完了,就離開那地方,繼續到附近各村鎮教導人和傳福音。11:2 施洗者約翰在監獄裏聽見了關於基督的工作,就派他的門徒去見耶穌,11:3 問他:「你就是約翰所說將要來臨的那一位,或是我們還得等待另一位呢?」11:4 耶穌回答:「你們回去,把你們所聽到、所看到的,報告約翰,11:5 就是:失明的看見,跛腳的行走,痲瘋的潔淨,耳聾的聽見,死人復活,窮人聽到福音。11:6 那對我不疑惑的人多麼有福啊!」11:7 約翰的門徒走了以後,耶穌向群眾談起約翰說:「你們從前到曠野去找約翰的時候,想看的是甚麼呢?是看被風吹動的蘆葦嗎?11:8 你們究竟出去做甚麼呢?是看衣著華麗的人嗎?穿這種衣服的人是住在王宮裏。11:9 那麼,你們出去看甚麼呢?看先知嗎?是的,可是我告訴你們,他比先知還大。11:10 他就是聖經上所提到的那一位。上帝說:『看吧,我要差遣我的使者作你的前驅;他要為你開路。』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當主耶穌教導門徒之後,繼續到附近各村鎮教導人並傳福音。(v1)
2>在獄中的施洗約翰,差派門徒去詢問主耶穌,以確認祂的身份。(v2-3)
3>針對施洗約翰的門徒所提的疑問,主耶穌間接的回答。(v4-6)
4>主耶穌對施洗約翰的肯定與稱讚。(v7-10)

主題:
1>施洗約翰的疑惑。
2>得蒙稱許的先鋒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培訓門徒的耶穌基督。(v1)
2>善於教導的耶穌基督。(v1)
3>傳揚天國福音的耶穌基督。(v1)
4>能行各樣醫治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14-15)
5>使死人復活的耶穌基督。(v15)
6>差派使者的上帝。(v10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馬不停蹄的耶穌
聖經第一節這樣記載說:耶穌指示十二個門徒的話說完了,就離開那地方,繼續到附近各村鎮教導人和傳福音。
我們都知道,主耶穌在世上工作的年日,只有短短的三年多。為了完成上帝所託付的使命,也就是為了傳播天國的福音,祂的行程經常是那樣的緊湊,就是馬不停蹄的奔波。
雖然栽培十二個門徒,是他完成使命的策略,也是最急迫的任務。但是當祂在訓練門徒的同時,也不忘記爭取時間、把握機會,將天國的福音傳給以色列人聽。
反省:我服事的態度如何?積極主動嗎。我傳福音的精神如何?為即將沈淪的靈魂憂傷嗎?尤其面對這麼多鄉親尚未認識主,心中是否有一份急迫感?

2>施洗約翰的困惑
根據第三章十三至十五節的記載,就是當主耶穌在約旦河,預備接受施洗約翰洗禮時,透過彼此之間的對話,施洗約翰就已經得知主耶穌擁有彌賽亞的身份。然而,如今本身經歷牢獄之災,受了許多的苦,又從外面帶進許傳聞,導致對主耶穌的身份感到疑惑。也就是主耶穌到底是不是上帝所應許、眾人所期待的彌賽亞,心中變成不太確定。
然而,施洗約翰是一位忠實、勇敢的先知,也是上帝所重用的僕人,更是主耶穌到世上來的開路先鋒。因此,針對主耶穌的身份,照理說不應該懷疑才對。但是施洗約翰畢竟也是人;既然是人,當然會有人的軟弱與限制。
但是,我們絕對不能因為施洗約翰這一點困惑,就否定他的一切。試想:在迦密山上靠著上帝,大顯威風的以利亞,後來由於皇后耶洗別的恐嚇,以及拜偶像的風氣仍盛,竟然在一棵羅騰樹下求死。(列王記上19:4)因為他也是人,當然有人的軟弱。
因此,顯示:世上無論多麼英明、偉大的領袖,都免不了有膽怯與軟弱的時候。甚至心灰意冷、軟弱跌倒。因為他們都是人,而不是上帝。
反省:我對人性有多少認識?當自己面對人性的軟弱時,我都如何處置?是否一敗塗地?或:引以為鑑?並重新站立?

3>以上帝國度為念
在第四章十二節曾經提到:施洗約翰由於剛正不阿、不畏權勢,批評希律亂倫事件,導致被關進監獄裏。這個時候的施洗約翰,人被關在監獄當中。但是由於本身的遭遇,以及外面的傳聞,導致對主耶穌身份的認知起了困惑。既然起了困惑,就差派他的門徒去見主耶穌,以便當面尋問,弄個清楚。
此事顯示,施洗約翰的身體,雖然被關在監獄裏。但是,他的心卻依然關心著「彌賽亞」的事,也就是關心上帝國度的事。證明施洗約翰,時時刻刻以上帝國度為念!
反省:施洗約翰連身在監獄之中,依然不忘關心上帝國度的事。而我呢?身體自由的我,對上帝的國度有多少關心?

4>不致跌倒的秘訣
當施洗約翰信心搖動時,立刻派人去詢問主耶穌,這是他所把握「雖然疑惑,卻不致跌倒」的秘訣。假如當時施洗約翰,差派門徒去問希律王、問法利賽人,那麼結果一定不一樣,信心一定更加搖晃,甚至就此一蹶不振。
由於尋找主耶穌的緣故,主耶穌以:使失明的看見,使跛腳的行走,使痲瘋的潔淨,使耳聾的聽見,使死人復活,使窮人聽到福音---等,來堅固他的信心。
反省:當我信心軟弱時,通常都找誰?找不信的朋友?找屬靈長輩?甚至找主耶穌?

5>以作為證明身份
當施洗約翰的門徒,當面詢問主耶穌說:「你就是約翰所說將要來臨的那一位,或是我們還得等待另一位呢?」之後,主耶穌並沒有正面回答是或不是。
主耶穌只對他們說:「你們回去,把你們所聽到、所看到的,報告約翰,就是:失明的看見,跛腳的行走,痲瘋的潔淨,耳聾的聽見,死人復活,窮人聽到福音。主耶穌係以本身的作為,來證明祂就是上帝所應許那「彌賽亞」的身份。
顯然,具體的作為,就是最明確的說明,也是強而有力的見證。
有關「透過作為來證明身份」這件事,主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三章三十四至三十五節也曾經說過:我給你們一條新命令:要彼此相愛。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彼此相愛。
如果你們彼此相愛,世人就知道你們是我的門徒。
反省:主耶穌以具體作為,來證明祂就是彌賽亞。主耶穌又吩咐我們,藉著彼此相愛,證明我們就是祂的門徒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用什麼來見證基督徒的身份?


6>得蒙稱許的先鋒
當施洗約翰的門徒走了以後,主耶穌立刻向群眾談起施洗約翰這個人,在談論當中不僅沒有輕看、沒有責備,反而百般肯定與推崇。主耶穌以非常美妙的比喻來形容施洗約翰。祂說:你們從前到曠野去找約翰的時候,想看的是甚麼呢?
主耶穌首先形容,施洗約翰不是被風吹動的蘆葦。意思就是說:施洗約翰不是一位沒有主見、隨風搖動的人。接著又形容,施洗約翰不像穿細軟衣服的人。意思就是說:施洗約翰也不是貪圖宴樂、苟且偷生的人。
施洗約翰乃是一位先知,是舊約所預言彌賽亞的開路先鋒。由於他的到來,不僅結束了舊時代,也開啟了新紀元。因此,主耶穌稱讚他比眾先知更偉大。
反省:身為基督徒的我,在主耶穌的眼中我是蒙稱許的?還是遭責備的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馬太福音10:34-42

10:34 「不要以為我是帶和平到世上來的;我並沒有帶來和平,而是帶來刀劍。10:35 我來是要使兒子反對他的父親,女兒反對她的母親,媳婦反對她的婆婆。10:36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。10:37 「那愛父母勝過愛我的,不配跟從我;那愛子女勝過愛我的,不配跟從我;10:38 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我腳步走的,也不配跟從我。10:39 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,反要喪失生命;那為著我失掉生命的,反要得到生命。」
10:40 「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。10:41 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,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;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,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。10:42 我實在告訴你們,無論是誰,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,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,一定會得到獎賞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因主耶穌的到來,信與不信之間,會產生刀劍與紛爭。(v34-36)
2>論不配跟隨主耶穌的三種人。(v37-38)
3>主耶穌從利弊得失的角度談論生命。(v39)
4>主耶穌談論善待上帝的使者將得著報償。(v40-42)

主題:
1>作門徒的代價。
2>作門徒的報償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帶給人類社會衝擊與重整的耶穌基督。(v34-36)
2>配得讓我們為祂付上代價的耶穌基督。(v37-39)
3>配得我們接待、事奉的上帝。
4>差派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40)
5>差派使者的上帝。(v41)
6>賜下獎賞的上帝。(v41-4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刀劍紛爭的緣由
這段經文不太容易理解,甚至經常引起誤會,認為主耶穌來到世上,為什麼不是帶來和平,而是帶來紛爭,甚至興起刀劍呢?事實上,並不是主耶穌帶來紛爭,更不是主耶穌興起刀劍。主耶穌來到這世上,依然是帶來愛、帶來和平。
問題出在撒旦非常厲害,會想盡辦法來迷惑人、欺騙人、唆使人抵擋真理,甚至抗拒真道。也因為如此,當一個人在信仰抉擇的過程當中,必然會面對抗拒的勢力,而且這股抗拒的勢力,往往來自至親。例如:父母的反對、家人排擠、親友的嘲諷,甚至決裂---等。
因此,真正興起刀劍、引起紛爭的,不是耶穌基督,而是魔鬼撒旦!
反省:當我信耶穌之後,是否曾經為了信仰、為了耶穌緣故,遭受任何壓力、攻擊、迫害?

2>論愛的優先次序
經文中,主耶穌提到不配跟從祂的三種人。第一種:愛父母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二種:愛子女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三種: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祂腳步走的人。
關於第一種人與第二種人,也就是針對「愛父母」與「愛子女」的人,主耶穌並不是說不要愛父母,也不要愛兒女,只要愛祂就好。主耶穌只說:愛祂,勝過愛父母、愛子女的,才配得跟從祂,才配得成為祂的門徒。
根據主耶穌的教導,顯示:對「主耶穌」的愛,與對「父母與子女」的愛,這兩者並非「二選一」的零合關係,而是「兩者都要兼顧,卻有先後次序」的關係。
反省:捫心自問!我愛主有多深?勝過愛父母、兄弟姊妹、至親好友嗎?

3>跟從基督的代價
主耶穌提到不配跟從祂的三種人。第一種:愛父母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二種:愛子女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三種: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祂腳步走的人。
關於第三種人,就是「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祂腳步走」的人,我們都知道,就當時代來說,背十字架就是要背負各樣令人極其難受的重擔,甚至要有犧牲性命的打算。
因此,主耶穌這般教導的意思就是:凡跟隨主的人,必須要有「為主受苦」的心理準備,甚至要有「為主受難」的最壞打算。換句話說:跟隨主,要付上代價!
反省:我跟隨主多少年了?是否為了主的緣故,而付過任何代價?

4>利弊得失談生命
主耶穌說: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,反要喪失生命;那為著我失掉生命的,反要得到生命。主耶穌這段教導的意思就是說:緊緊抓住生命的,可能使我們在今生和來生,喪失從上帝而來的福份。也就是當我們越看重、越追求今生的享受、權勢、地位時,往往打從心底發覺這些東西的空虛。反過來說,我們若看淡世上一切,更專心的跟隨主時,我們的心境將要提升,我們的生命將更加豐富。
因此,那些不顧任何代價,一直忠於主耶穌的人,或許要面對抵擋、迫害,甚至犧牲性命。但是,這樣的人今生生命有價值,來世必得永恆的生命。
反省:我為何而活?我的生命如何定位?我覺得自己會得著生命?或喪失生命?

5>善待使者得報償
主耶穌說: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。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,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;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,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無論是誰,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,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,一定會得到獎賞。
在猶太人的觀念當中,認為接待某一個人的使者,就好像接待了那個人一樣。同樣的道理,對一個使者表示尊重,也等於對差他的人的遵重。
主耶穌借用這個猶太人所熟悉的觀念,指出:凡為上帝的緣故,以愛心接待上帝所差派使者的人,必然得到上帝的賞賜。即便所接待的,是極其微小的人,同樣會得報償。
反省:我是否接待過客旅?是否接待牧師、宣教師---等人?是否幫助過弟兄當中最微小的一個?我接待過主耶穌嗎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