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10:34-42

10:34 「不要以為我是帶和平到世上來的;我並沒有帶來和平,而是帶來刀劍。10:35 我來是要使兒子反對他的父親,女兒反對她的母親,媳婦反對她的婆婆。10:36 人的仇敵就是自己家裏的人。10:37 「那愛父母勝過愛我的,不配跟從我;那愛子女勝過愛我的,不配跟從我;10:38 那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我腳步走的,也不配跟從我。10:39 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,反要喪失生命;那為著我失掉生命的,反要得到生命。」
10:40 「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。10:41 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,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;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,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。10:42 我實在告訴你們,無論是誰,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,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,一定會得到獎賞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因主耶穌的到來,信與不信之間,會產生刀劍與紛爭。(v34-36)
2>論不配跟隨主耶穌的三種人。(v37-38)
3>主耶穌從利弊得失的角度談論生命。(v39)
4>主耶穌談論善待上帝的使者將得著報償。(v40-42)

主題:
1>作門徒的代價。
2>作門徒的報償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帶給人類社會衝擊與重整的耶穌基督。(v34-36)
2>配得讓我們為祂付上代價的耶穌基督。(v37-39)
3>配得我們接待、事奉的上帝。
4>差派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40)
5>差派使者的上帝。(v41)
6>賜下獎賞的上帝。(v41-4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刀劍紛爭的緣由
這段經文不太容易理解,甚至經常引起誤會,認為主耶穌來到世上,為什麼不是帶來和平,而是帶來紛爭,甚至興起刀劍呢?事實上,並不是主耶穌帶來紛爭,更不是主耶穌興起刀劍。主耶穌來到這世上,依然是帶來愛、帶來和平。
問題出在撒旦非常厲害,會想盡辦法來迷惑人、欺騙人、唆使人抵擋真理,甚至抗拒真道。也因為如此,當一個人在信仰抉擇的過程當中,必然會面對抗拒的勢力,而且這股抗拒的勢力,往往來自至親。例如:父母的反對、家人排擠、親友的嘲諷,甚至決裂---等。
因此,真正興起刀劍、引起紛爭的,不是耶穌基督,而是魔鬼撒旦!
反省:當我信耶穌之後,是否曾經為了信仰、為了耶穌緣故,遭受任何壓力、攻擊、迫害?

2>論愛的優先次序
經文中,主耶穌提到不配跟從祂的三種人。第一種:愛父母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二種:愛子女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三種: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祂腳步走的人。
關於第一種人與第二種人,也就是針對「愛父母」與「愛子女」的人,主耶穌並不是說不要愛父母,也不要愛兒女,只要愛祂就好。主耶穌只說:愛祂,勝過愛父母、愛子女的,才配得跟從祂,才配得成為祂的門徒。
根據主耶穌的教導,顯示:對「主耶穌」的愛,與對「父母與子女」的愛,這兩者並非「二選一」的零合關係,而是「兩者都要兼顧,卻有先後次序」的關係。
反省:捫心自問!我愛主有多深?勝過愛父母、兄弟姊妹、至親好友嗎?

3>跟從基督的代價
主耶穌提到不配跟從祂的三種人。第一種:愛父母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二種:愛子女勝過愛祂的人。第三種: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祂腳步走的人。
關於第三種人,就是「不肯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著祂腳步走」的人,我們都知道,就當時代來說,背十字架就是要背負各樣令人極其難受的重擔,甚至要有犧牲性命的打算。
因此,主耶穌這般教導的意思就是:凡跟隨主的人,必須要有「為主受苦」的心理準備,甚至要有「為主受難」的最壞打算。換句話說:跟隨主,要付上代價!
反省:我跟隨主多少年了?是否為了主的緣故,而付過任何代價?

4>利弊得失談生命
主耶穌說:那想保存自己生命的,反要喪失生命;那為著我失掉生命的,反要得到生命。主耶穌這段教導的意思就是說:緊緊抓住生命的,可能使我們在今生和來生,喪失從上帝而來的福份。也就是當我們越看重、越追求今生的享受、權勢、地位時,往往打從心底發覺這些東西的空虛。反過來說,我們若看淡世上一切,更專心的跟隨主時,我們的心境將要提升,我們的生命將更加豐富。
因此,那些不顧任何代價,一直忠於主耶穌的人,或許要面對抵擋、迫害,甚至犧牲性命。但是,這樣的人今生生命有價值,來世必得永恆的生命。
反省:我為何而活?我的生命如何定位?我覺得自己會得著生命?或喪失生命?

5>善待使者得報償
主耶穌說:誰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就是接待差我來的那一位。為了某人是上帝的使者而接待他的,一定會分享使者所得的獎賞;為了某人是義人而接待他的,也一定會分享義人的獎賞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無論是誰,就算拿一杯冷水給門徒中最微小的一個喝,只因那個人是我的門徒,一定會得到獎賞。
在猶太人的觀念當中,認為接待某一個人的使者,就好像接待了那個人一樣。同樣的道理,對一個使者表示尊重,也等於對差他的人的遵重。
主耶穌借用這個猶太人所熟悉的觀念,指出:凡為上帝的緣故,以愛心接待上帝所差派使者的人,必然得到上帝的賞賜。即便所接待的,是極其微小的人,同樣會得報償。
反省:我是否接待過客旅?是否接待牧師、宣教師---等人?是否幫助過弟兄當中最微小的一個?我接待過主耶穌嗎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1 Comment:

  1. zizek said...
    朋友, 我是念哲學的...基本上我十分同意耶穌的邏輯, 以黑格尔式的辯證法去理解耶穌這段經文不無道理..耶穌是作為真理的過剩(excess)的補足..即語言自身的不一致的補足...即對上帝的欠缺的補足...以黑格尔的邏輯, 上帝是一個無能的上帝, 只有透過耶穌在現象世界中以主體的行動來補足祂的欠缺, 因為我們的理性可以令我們知道上帝可以是不存在的, 而耶穌的行動是信心的體現, 而要耶穌真是帶來刀劍是因為, 人們必須要為一個跟隨他承擔一個完全空洞和無意義的世界, 那便是真理, 真理便是承擔一切不被保證的外部對象, 那便是戰爭!

Post a Comment

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