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11:20-30

11:20 那時,耶穌譴責曾經看見他行過許多神蹟的城市,因為那些地方的人沒有悔改。11:21 他說:「哥拉汛哪,你要遭殃了!伯賽大啊,你要遭殃了!我在你們當中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泰爾和西頓,那裏的人早就披麻蒙灰,表示他們已棄邪歸正了。11:22 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泰爾和西頓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11:23 至於你,迦百農啊,你要把自己捧上天嗎?你會給摔進地獄去!我在你們那裏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所多瑪,它今天一定還存在著!11:24 我再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所多瑪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」11:25 那時候,耶穌說:「天父,天地的主,我感謝你;因為你向聰明、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,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。11:26 是的,天父啊,這樣的安排都是出於你的美意!11:27 「我父親已經把一切都給我了。除了我父親,沒有人認識兒子;除了兒子和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也沒有人認識父親。11:28 「來吧,所有勞苦、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!我要使你們得安息。11:29 你們要負起我的軛,跟我學,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。這樣,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。11:30 我的軛是容易負的;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主耶穌因為看到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居民,心靈剛硬的程度,而深感詫異。(v21-24)
2>主耶穌指出:天國奧秘的事,向自以為聰明、有學問,驕傲的人隱藏;卻向自以為沒有學問,謙卑的人顯明。(v25-26)
3>主耶穌表示:他與父上帝,那份彼此相屬、密不可分的關係。(v27)
4>主耶穌宣告:凡就近祂的人,就必得著心靈的安息。(v28-30)

主題:
1>當負主的軛。
2>心靈享安息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01>譴責不信者的耶穌基督。(v20-21)
02>行神蹟的耶穌基督。(v20-21)
03>施行審判的上帝。(v22)
04>天上的父親上帝。(v25)
05>天地的主宰上帝。(v25)
06>啟示真理的上帝。(v25)
07>旨意美善的上帝。(v26)
08>將一切賜給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27)
09>完全認識耶穌基督的上帝。(v27)
10>將上帝表明出來的耶穌基督。(v27)
11>歡迎、呼籲人就近祂的耶穌基督。(v28)
12>為人擔重擔,賜給人安息的耶穌基督。(v28)
13>心地柔和謙卑的耶穌基督。(v29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令人詫異的剛硬
主耶穌說:「哥拉汛哪,你要遭殃了!伯賽大啊,你要遭殃了!我在你們當中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泰爾和西頓,那裏的人早就披麻蒙灰,表示他們已棄邪歸正了。我實在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泰爾和西頓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至於你,迦百農啊,你要把自己捧上天嗎?你會給摔進地獄去!我在你們那裏行過的神蹟要是行在所多瑪,它今天一定還存在著!我再告訴你們,在審判的日子,所多瑪所遭受的懲罰比你們所受的要輕呢!」(v21-24)
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---等這三座城,都位於加利利海的西北邊。因為主耶穌曾經在那一帶居住過一段時間,所以當地的居民,幾乎都看過主耶穌所行的神蹟,同時聽過不少有關天國的教訓。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就是,他們依然硬著心,始終不願意悔改。所以主耶穌特別為這三座城的居民,感到悲哀與感嘆!
另外,推羅與西頓係位在腓尼基的海岸,距離加利利海分別有三十五哩與六十五哩, 所多瑪則位在往南約一百哩的地方。居住這三座城裏的百姓都是外邦人。舊約時代,這三座城的居民作惡多端、聲名狼籍。但是主耶穌,將這三座城的人,拿來跟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作比較,說:祂所行的神蹟,若是行在推羅、西頓與所多瑪,他們早就已經悔改了。但是,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,竟然不願意悔改。
顯示: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,心靈是剛硬到令人慨嘆的程度。
反省:當時哥拉汛、伯賽大、迦百農這三座城的人,心靈是剛硬到那樣的程度。今天在我們高雄地區,甚至左營地區的人,心靈狀況會是如何?主耶穌會怎麼看待?此外,我自己的心靈狀況,又是如何?主耶穌怎麼判定?

2>聰明反被聰明誤
那時候,耶穌說:「天父,天地的主,我感謝你;因為你向聰明、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,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。是的,天父啊,這樣的安排都是出於你的美意!(v25-26)
主耶穌接著解釋,人之所以不信,其中攔阻之一,就是心中的驕傲。也就是自以為聰明、通達。這種人被有限的知識,蒙蔽了心靈的眼睛,導致看不見基督榮耀的大能。
因此,主耶穌藉著禱告,指出一個事實,就是:上帝向聰明、有學問的人所隱藏的事,卻向沒有學問的人啟示出來。顯然,就信仰角度來看,自以為聰明的人,有時反被聰明所誤。因此,唯有存心謙卑、自以為不足的人,反而容易得著這福份。
反省:針對救贖福音真理,我的態度如何?是否自以為很聰明、很有學問、懂很多?還是抱持著謙卑、自以為不足的態度?我是否聰明反被聰明誤?

3>父與子親密關係
主耶穌又說:我父親已經把一切都給我了。除了我父親,沒有人認識兒子;除了兒子和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也沒有人認識父親。(v27)
主耶穌接著談到天父上帝與祂之間的關係,強調祂與天父之間的關係,是親密而且合一的。首先提到,天父上帝已經把一切都給了祂。意思就是說:祂在世上所擁有的一切,都是上帝所賜的。而且,祂在世上所作的一切,也都是照著上帝的旨意。
接著又提到,除了祂的父親,沒有人認識兒子;除了兒子和兒子所願意啟示的人,也沒有人認識父親。意思就是說:除了天父上帝之外,沒有人真正認識耶穌基督;另外,若不藉著耶穌基督,也沒有人能夠真正認識天父上帝。因此,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形象,是上帝在世上的彰顯。因此,唯獨認識耶穌基督,才能真正認識上帝。
反省:我對三位一體(聖父、聖子、聖靈)的上帝,有多少認識?我是否極力追求更深認識主耶穌?同時藉著認識主耶穌,進一步認識天父上帝?


4>負主軛得享安息
主耶穌說:來吧,所有勞苦、背負重擔的人都到我這裏來!我要使你們得安息。你們要負起我的軛,跟我學,因為我的心柔和謙卑。這樣,你們就可以得到安息。我的軛是容易負的;我的擔子是輕省的。(v28-30)
擔重擔是每一個時代的人,十分普遍的現象。主耶穌以負軛,來形容人生的重擔,或心靈所受的綑綁。軛是套在牛、馬的頸肩,用來駕馭牛馬犁田、馱物的工具。
主耶穌引用軛,來形容生命中的枷鎖、重擔。生命中的枷鎖、重擔,就像一只重大的軛,駕馭在人的生命當中,成為一種無法承受的負擔。
另外,所謂的軛,主耶穌也常常用來形容當時法利賽人的作為,就是將「遵守律法」的事,繁複到成為一種重擔,就像被「軛」轄制住一樣。
重點是:主耶穌發出一個邀請,就是邀請所有在生命中負軛的人,可以來到祂面前。凡來到他面前的,就必得享安息。尤其呼籲來到祂面前的人,必須學習像祂一樣,存著一顆柔和謙卑的心,讓上帝的靈自由在他裏面運行,當到達一個地步時,也甘願背起主的軛。 如果人一直背著自己的軛,枷鎖與重擔永遠無法脫離。但是,當來到主面前,尤其背主的軛時;主也必背起我們的軛,這樣我們就輕省多了。
反省:目前的我,還獨自背負重擔、踽踽獨行?還是將一切重擔卸給主?我還獨自背負著軛?還是已經來到主面前,同時背負起主的軛來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