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太福音21:23-32

21:23 耶穌進了聖殿,正在教導人的時候,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來見他,問他:「你憑甚麼權柄做這些事?是誰給你這權呢?」21:24 耶穌回答他們:「我先問你們一句話,如果你們回答我,我就告訴你們我憑甚麼權柄做這些事。21:25 約翰施洗的權是從哪裏來的?是從上帝還是從人來的呢?」他們開始彼此爭辯起來,說:「我們該怎樣回答呢?如果我們說『從上帝那裏來的』,他會說:『那麼你們為甚麼不相信約翰呢?』21:26 如果我們說『從人那裏來的』,恐怕群眾會對付我們,因為他們都相信約翰是個先知。」21:27 於是他們回答耶穌:「我們不知道。」耶穌對他們說:「那麼,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著甚麼權柄做這些事。」 21:28 耶穌又說:「另有一個比喻,我想知道你們的看法。某人有兩個兒子,他對老大說:『孩子,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工作吧。』21:29 他回答:『我不去。』可是後來他改變了主意,就去了。21:30 父親也對老二說同樣的話。老二回答:『好的,爸爸,我就去。』可是並沒有去。21:31 這兩個兒子究竟哪一個遵照了父親的意思呢?」他們說:「那大兒子。」耶穌說:「我鄭重地告訴你們,稅棍和娼妓要比你們先成為上帝國的子民。21:32 因為施洗者約翰來了,他指示你們應當走的正路,你們不信他;可是稅棍和娼妓倒信了他。你們看見了仍然沒有改變心意,還是不信他。」

一、中心內容:

內容:
1>針對主耶穌所擁有教訓和醫治的權柄,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前來問個究竟。(v23)
2>面對祭司長和民間長老的挑釁,主耶穌以「施洗約翰從哪裏來?」反問他們,作為智慧的對應。(v24-25a)
3>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,明知道施洗約翰的來路,但是經過利弊得失的權衡之後,決定以「不知道」來作回應。當然,主耶穌也不告訴他們,祂的權柄從何而來(25b-27)
4>主耶穌說了「兩個兒子」的比喻。(v28-31a)
5>主耶穌藉著這個比喻,明白的帶出「對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」教導。(v31b-32)

主題:
1>自義的宗教領袖。
2>兩個兒子的比喻。

二、上帝、耶穌基督、聖靈是誰?

1>教訓有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23)
2>醫治有權柄的耶穌基督。(v23)
3>應對充滿智慧的耶穌基督。(v24-27)
4>善於講述比喻的耶穌基督。(v28-32)

三、給我的教訓(命令、應允、榜樣、責備、警告)是什麼?

1>充滿詭異的質問
主耶穌不僅醫治充滿權柄與能力,就連教訓人也充滿著權柄與能力。面對主耶穌這樣的表現與魅力,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,一方面感到震撼,另方面也感到嫉妒。
因為主耶穌行這些事的權柄,不是從他們那裏領受來的。因此,他們感到納悶,這樣的權柄,到底是從哪裏來的呢?所以,便質問主耶穌說:你憑甚麼權柄做這些事?是誰給你這權呢?在這些問題的背後,其實充滿著詭異和玄機。因為他們想要抓主耶穌的把柄。
反省:與人談話,應對進退,我通常都真心誠意,或閃爍其辭,甚至話中有話?

2>充滿智慧的應對
當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,存著詭異的態度,向主耶穌提出質問之後,主耶穌並沒有正面回答他們的問題,乃是以施洗約翰的種種來反問他們。
當時,施洗約翰雖然已經死亡,但是他的影響力,在以色列百姓當中,卻依然存在。以色列百姓相信過去在曠野吶喊這號傳奇人物,絕對是從上帝那裏來的。但是,當時的宗教領袖,不僅不肯接受,甚至還極力否認、極力排斥。
主耶穌這一問,竟然讓祭司長和猶太人的長老,立刻陷入兩難之間。這些虛偽的宗教領袖,經過商議之後,為了怕激怒群眾,乾脆以「不知道」來回應。主耶穌這樣機智的回應,如果以通俗的話語來形容,就是那些宗教領袖被主耶穌反將了一軍。
反省:主耶穌曾經教導我們,要靈巧像蛇,馴良像鴿子。我擁有這樣的智慧嗎?

3>兩個兒子的比喻
由於祭司長和猶太人長老的不信,於是主耶穌一連講了三個比喻,目的是要召喚這些宗教領袖的悔改。本段經文是第一個比喻,跟浪子的比喻(路加福音15:11-32)有點類似。
比喻中提到這個家庭有兩個兒子,這兩人對待父親的態度各異其趣。
在浪子的比喻當中,最後依然沒有悔改的是大兒子。然而,在這一段經文,在這個比喻當中,陽奉陰違的卻是小兒子。大兒子剛開始雖說不去,但是後來卻懊悔了,所以也就去了。懊悔是一種生命態度,也是生命轉變的契機。
反省:不管是浪子的比喻,或是兩個兒子的比喻,我比較像哪一個角色?

4>葡萄園來的呼聲
你今天到葡萄園去做工!這句話永遠是天父對兒女的期待。這句話有三個重點:
其一:今天,就是現在,就是當下。就是要及時把握機會,服事上帝要把握機會。
其二:葡萄園總是欠缺工人,上帝國度工作的需求從未停止過。
其三:順從的去工作,永遠是上帝兒女的天職。
反省:我是否聽見來自葡萄園的呼聲?是否看見葡萄園需要工人?

5>宗教領袖的自義
當時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,為何那麼困難悔改?至少有四個原因:
其一:認為自己是猶太人當中最懂得律法的人。
其二:認為自己比別人守法,更堪稱為義。因此,當主耶穌將他們拿來跟稅吏與娼妓做比較時,對他們來說是極大的侮辱。
其三:自認為自己才是當時宗教權柄的根源。因此,一切有關宗教的規矩、事務等,都要經過他們同意。
其四:他們制訂宗教條例,以他們的標準來衡量一切,當然也以自己的作為來誇口。
反省:在我的生命當中,是否存有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,那一份的傲氣?

四、我的禱告 / 實際應用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

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